(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泗溪鎮九峰中心小學,浙江 溫州 325500)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及自我驅動力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了學生對教師的過度依賴,不利于個人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就某一數學學習主題進行充分的探究,積極表達自我觀念,主動發起學習任務,獲得學習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加強了對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帶動了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驅動學習結果的最大動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烈、學習與吸收的能力較強,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小學學生的這些特質,進行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在小組中不同的優勢,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那么學生將會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并內化為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改變對數學學習的刻板印象,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通過對遺忘曲線和學習金字塔模型的研究與調查可以發現,學生在經過學習后的24 小時后,其記憶中能夠保留的知識量僅能達到原有的30%左右,同時不同的學習方法對學生記憶遺忘程度的影響也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差異,根據研究,學生通過聽講的方式能夠保存的知識記憶最為有限,而相反的通過實踐、討論、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等自發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所能夠留存的知識記憶是最多的,這也就說明,以自主學習為內在驅動力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轉變課堂角色,將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學生間、小組間、學生與教師間的有效合作,從而最大限度地強化教學效率的提升,實現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應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分組安排及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建立上,在進行小組建設上,教師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長及性格特征,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一般來說,按照六名學生為一組的方式進行分組,分組時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特點的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想法,確保分組工作能夠基本滿足合作學習的需要和學生的意愿;分組完成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內的分工,鼓勵學生積極溝通,主動承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責任,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為小組合作學習貢獻力量,建立學習秩序與規定,從而為后續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科學的學習規劃和深度的學習合作是保障小組合作效果的重要環節,當前很多學校雖然已經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但由于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關注不足,或在課上給學生留出的自主研究時間太少,往往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真正作用。基于此,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給學生保留充分的獨立思考和自學時間,如果時間太短,學生的思路沒有充分打開就倉促得出結論,會導致合作探究學習無法真正發揮其作用;而如果時間太長,一方面會耽誤課堂的教學進度,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學生分心去討論其他事情,影響課堂秩序,通過有效的獨立思考與學習,學生會對本課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和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和思考,并在腦海中形成比較清晰的認知和知識框架,這對后期的合作學習與結論形成是非常關鍵的步驟。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有效的交流與思想的碰撞,解決小學數學學習的問題,提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通過有效的引導,設立科學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任務的細分,倡導小組自主討論及探究,針對數學學習中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輪流發言等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表現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放平心態,通過思想的碰撞和溝通協作,共同形成結論,從而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工作的互動性,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打造與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