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寧市第十一中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寧 835000)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對生物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了調整,在生物的教學過程中加入了生物實驗教學的內容,希望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認識,在生物實驗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實操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生物知識的探索,在實驗的不斷探索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主要有:培養學習學習生物的熱情、開展探究型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水平、教師對實驗設計進行引導等方法。下面是對幾種方法的具體介紹。
生物學家認為,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學生最具有學習興趣的地方,因此要想通過改變實驗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實驗的熱情并提高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欲望,從而在興趣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進行培養。
在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學中,將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放于生物教學實驗中,提高學生對生物實驗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被吸引到教學實驗的教學課堂當中,進而在充滿趣味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例如:以《人體的呼吸》這一章為例,教師可以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課上學習的內容,人呼吸的時候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人的呼吸系統在呼吸時經歷了哪些變化,然后教師再引出這節實驗課教授的重點,對人的呼吸系統進行探究,使得學生清楚明白本節課的實驗教學內容,提前進入學習的狀態,從而進行創新型思維的培養。
教師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進行探究型實驗,使得實驗內容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銜接,使學生學以致用,可以及時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驗中,在實驗中進行知識的驗證。最常見的進行探究型實驗是通過老師設置疑問,準備材料,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學生在實驗中尋找老師所設的疑問,并進行疑問的解答,老師在旁邊進行適當的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探究型實驗中,提高實操能力和問題思考能力,并能夠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在思考中使創新性思維得以發展。
在初中生物的試驗教學中,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為例,饅頭在口中進行咀嚼時,會因為不同時間段分解的消化產物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成分,從而也會使碘液顏色放生不同的變化,那么饅頭不同的咀嚼時間段,會產生哪些產物,會使碘液顏色發生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顏色變化呢,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準備好的實驗材料中自己進行探究,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記錄自己實驗探究的結果,在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并講解自己認為發生變化的原因,產生了哪些產物,你是如何得到這個結果的。這樣的探究型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從而進行探究和思考,在探究和思考中使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以發展。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因為學生的理解力、思考力、判斷力以及創新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對于實驗設計時會不知從何下手,對一些知識點也不知該如何應用,從而很容易走進實驗設計的誤區,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挫敗感,從而失去對實驗設計的興趣,根據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時進行合理的引導,避免學生走進實驗設計的誤區,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掌握更好的設計方法,并能在實驗實驗設計中激發自己的創造力,使得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比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綠葉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機物”這一實驗的設計時,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懂得如何進行自然界環境的模擬,并根據實驗目的進行實驗設計,提出在光合作用時產生了哪些有機物,在實驗結束后得出結論。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實驗設計,讓學生自己思考采用哪種外物可以更好地模擬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從而得到實驗結果,在這一引導中激發學生對實驗設計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綜上所述,在生物實驗過程中,生物現象的豐富性會刺激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從而增加對生物的學習熱情,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基本方法,可以在探究型實驗中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得以發展,形成獨立動手、探究、思考的習慣,從而在日常的實驗教學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創造性思維培養模式下提高對生物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