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銅鼓中學校,四川 南充 637600)
地理同時涉及自然和人文,在教學中將自然社會與環保結合起來,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環境問題已然與人類的未來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化自身對環保教育的重視程度,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將環保意識切實貫徹到課堂上,幫助學生感受環保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地理學科在滲透環保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課堂上進行教育,顯得十分自然且合理,既不會與課堂教學內容產生大的沖突,還能起到豐富課堂形式的作用。但是,由于未能充分發掘教材以及不重視的原因,導致初中地理教學中環保教育情況顯示出明顯的不足,目前存在的情況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就事論事,而不注重將地理知識與現實的環保需求結合起來,無法做到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作為環保教育的材料,這也使得地理教學成為空中樓閣,以應付考試為主,而忽略了學生不可或缺的人文素養培育,這成為初中地理課堂中的一大不足。
師生環保意識的缺乏,同樣是初中地理課堂缺乏環保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師方面,首先是個人因素,一些教師缺乏對現實各類問題的關注,自身沒有樹立起環保意識,自然也就無法引導學生樹立起環保意識,其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由于課時較緊,課堂教學的內容主要都集中在考試范圍上,而與考試內容沒有較大關系的環保教育,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教師的重視。在學生方面,初中學生受教師的影響非常大,在教師未能進行環保教育的情況下,學生也很少會將環保教育放在心上,缺少培養環保意識的環境,使得學生方面同樣缺乏環保意識。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建立適當的獎懲機制,可以更快的促進某一項意識的培養,對環保意識的培養同樣不例外。但是在學校中,卻很少會有關于此類環保行為的獎勵,一些學生即使受周圍環境影響產生了一些環保意識,但是在學校環境下,他的環保行為得不到相應的獎勵,這便打擊了他將環保意識付諸實踐的積極性,也就難以強化學生自身的環保意識。
教學不能脫離教材,在進行環保教育時最好也是以教材為載體,才能使環保教育更好地融入初中地理課堂中,最佳手段便是挖掘教材中的環保教育素材,在課堂上無形地滲透,比如粵教版七年級上冊《人類與海洋》,便是一個很好的可進行環保教育的內容,生命誕生于海洋之中,海洋同樣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現如今人類的活動卻對海洋造成了越來越大的污染,許多海洋生物的體內都能發現塑料袋的殘留,嚴重影響了海洋安全。通過上述內容的講述,讓學生充分了解到,環境保護是人類的共同職責,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進而推動他們環保意識的增長。
在學校層面,重視環保教育的作用,將其融入學科建設中,通過加強對地理課堂中環保教育的考核監督,來強化初中地理課堂中的環保元素,通過在學校層面完善制度,來解決教師對環保教育不夠重視的問題,增強教師進行環保教育的動力,為了增加教師的環保意識,學??梢远ㄆ陂_展相關環保活動,發動地理教師參加并將此作為工作考評的依據之一,同時也要做好相關的配套工作,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進行環保教育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從而推動環保意識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的滲透。
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不應僅僅存在于思想層面,更應落實到實踐層面,對初中地理教師而言,在課堂之外,還應該積極帶領學生參與相關的社會環?;顒?,將理念付諸實踐。比如在學校內部,由學校設置相關的環保周或者環保月,同時進行征文活動、主題黑板報和主題班會,使學生處于良好的環保氛圍的包圍之下,通過種種活動的開展,能有效提升環保意識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并且這類活動不僅僅局限在校園之中,還可鼓勵引導學生參與更大范圍內的環?;顒?,讓他們意識到環保是全人類都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業,從而將環保教育落到實處。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起環境道德理念,并且將這一意識帶進日常生活中。對于初中地理教學課堂而言,滲透這一理念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增加了課程的內涵,這也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傊?,環保教育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的滲透,促進了學生、教師和課堂質量的三方面發展,其積極作用是十分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