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卓資縣巴音錫勒中心校,內蒙古 卓資 012300)
思維導圖運用于復習導入,即可利用關鍵詞及其聯系的提示,拓寬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新課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于此環節會讓學生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這樣既降低了對新知識的畏難情緒,又化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詞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color 一詞時,我們可以出示單詞red,black,white,orange,green,yellow,blue 等。在學習水果單詞時,我們可以將水果按顏色分類,每提到一種顏色,學生就會聯想到與這種顏色相關的水果。這樣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更多單詞。
通過思維導圖,我們把分散的主題相關的詞匯呈現給了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知識總結,并形成層次化的知識網絡。當需要提取其中的知識時,學生就會先回憶起它所在的知識網絡,進而回憶起相關聯的語言知識.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語篇分析,可以使復雜的內容變得清晰明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內容,更容易記住所讀材料。如在教學英語,我們運用導圖列出本課要點,在第一次初讀前提出1 個問題:Why was it an unusual day? 待學生找到答案 He got up late this morning.后,在第二次細讀前提出以下3 個問題:1.When did he get up this morning? 2.When did he go to bed last night? 3.Why did he go to bed so late?讓學生在閱讀時有意識地提取關鍵詞,加快閱讀速度,培養閱讀能力。
學生可以圍繞主題及其線索展開記憶,全面而集中,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內容小結能提高記憶效果。教師帶領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整堂課的回顧與總結,以圖畫的形式來表達信息,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加工深度,進而會大大增加學生將其納入長期記憶的可能。
這樣的思維導圖讓孩子形成了清晰的思維鏈條,有利于信息的提取,讓學習者實現對知識意義的建構。
曾經的詞匯復習,學生或是對著詞匯表死記硬背,或在練習本上做機械重復式的抄寫,效果不良。將思維導圖引入期末詞匯復習,能促使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建構詞匯記憶網絡,濃縮詞匯學習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英語詞匯,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例如:復習animals 這個話題時,可以用導圖來復習,從它們生長的環境(分天上,地上與水中)、它們的外形(分兩條腿、四條腿等)引導復習。
這種詞匯復習的效果大大超過了傳統課堂對詞匯的復習,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系統的整理知識模塊,還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
以往我和許多教師一樣在期末復習的做法是:先把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然后再做一些習題進行鞏固,在實踐課題的期末復習中我改變了以往做法:讓孩子們回家的作業就是根據各自不同的興趣選擇課本的某個主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第二天讓他們展示并描述自己的導圖。
通過英語課堂的教學探索和實踐證明,將思維導圖學習策略引入英語教學能達成課程標準提倡的“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的目標。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策略,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思維導圖把大腦中的隱性知識顯性化,以圖的直觀性特征對當前的新知識內容加以定向和引導,使學習者看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從與舊知識實質性聯系中找到同化、吸收當前新知識的固著點,從而有助于促進新舊知識結構的整合,實現新知識的內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思維導圖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是教學中一種有益的嘗試,筆者認為在實踐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的應用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較大,搜集整理信息的操作量大,耗時多,可能會影響正常教學任務的完成。為此可采用課堂教學和課外自主學習整合的途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形成的初步成果(如學生自己整理制作的導圖)組織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使學生最終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成熟的研究成果。
在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學生根據各自對知識的理解進行整理制作,因此制作的成果往往會因理解的不同而出現差異,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分歧。此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則十分重要。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篩選,在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求同存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