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思想動態影響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針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就是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明晰大學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
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主要包括思政課教師、其他專業課老師、學生工作者、黨務工作者。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每一位思政教育主體都需對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更嚴的新要求。
思政課是學生學習黨的新政策、新思想主要途徑之一。在從嚴治黨的新背景下,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備課、授課技能,對于黨的新思想自身首先要吸收消化并積極應用于實踐,敢于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批評,在自我批判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在自身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為學生講解黨的新思想、新精神。
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正確三觀和良好人格品質,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肩負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在“課程思政”的要求下,其他專業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需要學會融會貫通,把黨的新思想、新精神與自己所教授專業進行融合,鼓勵學生將新思想應用到專業學科教學實踐之中,給學生傳達一種思想:學好專業課,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
學生工作者是在校大學生的第二監護人,是和學生走的最近的人,與學生起著最直接的聯系。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學生工作者需要將黨的各項文件精神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將黨的作風化為自身工作之風,以身踐行,不畏困難,以服務為宗旨,做好每一項工作并在各項學生工作中力求有所成長、有所收獲、有所反思。
黨務工作者是黨的各項思想戰略布局的前線實踐者。對于黨的各項新思想、新政策,黨務工作者需要深入理解其內涵并積極投身實踐,起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應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狠抓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修養,大力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和兵團精神教育。
以黨的創新理論的武裝頭腦,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要加強愛國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三全育人”。教育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兵團精神是兵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資源和寶貴素材。兵團高校需充分借助新疆建設兵團歷史,弘揚建設兵團精神,傳播“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傳統的思政課教育方法是“大水漫灌”式,一個教室中容納了200 人,聽著講臺上的老師講解黨的政策、國家發展形勢,這種模式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愛聽也不利于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思政課堂也應積極探索與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如借鑒我國醫學教育中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在思政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選擇與研討自身感興趣的時政熱點話題,深刻領會我國政策理論的實效性與前瞻性。
通過創新方法,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實際,與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感知、領悟和認同,增強了學生關注社會、研究社會、服務社會的情感和能力,實現了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實踐教學規范化,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以理想信念為教育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教育機制。為新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三全”環境,首先,要構建全新的教育物質環境,加強高校物質環境建設,共同提升學生、教師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加強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宣傳力度,營造具有生命力的高校物質環境氛圍。其次,要搭建特色的文化傳承精神環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它承載著國家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質,充分利用新媒體自由、共享以及開放的作用,將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環境中,既推動了文化傳承又能夠豐富高校學生黨員的精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