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應用于社會的各行業。虛擬現實技術主要包括人機交互技術、傳感器技術、動態環境建模技術、系統集成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能夠通過構建虛擬現實環境,建立仿真系統,感知用戶的行為,并給予感官反饋,來讓用戶獲得沉浸三維虛擬世界的體驗。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構想性特點。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模擬和仿真現實場景,還可以在人腦中構建出虛擬的場景,并且這種虛擬場景能夠在用戶使用過程中,根據用戶的行為與需求,不斷進行反饋。由此,用戶可以對變化的環境進行構想,獲得行為的信息和環境的反饋。虛擬現實技術具有交互性的特點。虛擬現實技術所創造的虛擬現實環境及其物體,使用者可以進行操控或者進行相互影響,并能夠形成多感官的信息反饋。例如:手勢追蹤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沉浸性的特點。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虛擬仿真環境,使得用戶通過可穿戴設備置身其中,體驗到逼真的情景和獲得深層次的感受。
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建筑工程、旅游、游戲、醫學、公共災害、航空等領域。它們都可以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提供的借鑒的解決方案和體驗。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醫學和醫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治療風險。將其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能夠設計出模擬情境,讓學生有著近似逼真地體驗,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表現力。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化,使得知識點更為直觀地展現,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也使得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學習資源,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創新學習方式,實現情境學習,促進知識遷移等。
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依靠其構建的高度仿真的虛擬現實學習環境。其特點是實踐教學環境的虛擬化,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實踐教學基地這樣的教學環境。這樣就可以降低實踐教學的成本、周期,提高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和情境性。這種實踐教學,不受制于教室或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任意時間和地點,依靠相關設備即可完成學習。
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活動不能僅停留在理論上的講授,而要重視實踐教學。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增強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和效果。
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由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比較多,開展實踐教學的學生人數也非常多,這樣對于選擇好教學時間和實踐教學基地比較困難。因此,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實踐教學形式是自主進行的實踐教學學習,或者開展參觀考察的實踐教學形式。這些雖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但是,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學生的社會實踐缺乏教師的指導,能夠真正地達到預期結果的比較少。
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拓展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時空和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思政教師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設置虛擬的學習場景,將教學內容涉及的要素虛擬化,讓學生能夠進行體驗,感受多樣性的逼真的教學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意識。這樣能夠增加學生對知識理論的深入理解,通過虛擬實踐空間和場景開展實踐教學,從中感受相關思政理論。
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信息時代的教育與以往有著區別,學生接受的外界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而課堂上原有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教師單向度地灌輸讓學生覺得枯燥和被動。而采用虛擬現實技術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思政課也產生了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滿足個性化的人才培養。由于傳統教學受制于教學資源,很多教學活動不能展開,特別是周期長、成本高和風險大的教學實踐活動,從而難以實施。而對于個性化人才培養來說,更是依靠于教育教學資源。一些學生對思政課的抽象知識理解困難,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通過可視化的場景進行關聯與展現,提高學生的理解深度。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個體差異的學習輔助,虛擬技術可以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可以在不同的虛擬實踐教學環境中獲得自身所需的知識和體驗,促進個體的發展。
在高校的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前導入的教學環境。有的教師很少進行課前導入,而是直奔課堂教學主題,這樣造成學生不容易接受,理解起來困難,比較生硬地進行教學,沒有邏輯連貫性,學生學習效果比較差。在思政課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以后,可以創設虛擬教學場景來實施課前導入的教學環節,為學生設置與主題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處于虛擬現實場景當中,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為課堂主題教學做好鋪墊和準備。這樣教師可以比較自然地將教學內容導入主題。
高校思政課教學離不開師生互動交流。以往教師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不能對學生進行引導,所講授的知識也僅僅停留在表面。但是,受制于教學條件,課堂教學的師生交流的機會比較少。而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所創設的虛擬場景,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和人物模擬,根據所設定的目標,來進行師生交流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完成教學目標。這樣就能夠提高思政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些學生對思政課的理論知識理解的比較淺,在頭腦中對知識概念的理解難以與實際的事情進行關聯。學生只有透過社會現象理解理論知識才能體會更加深入。借助虛擬情境對相關思政知識的內涵進行呈現挖掘,讓學生可以深入地認知和掌握。教師通過構建實踐性的虛擬場景,可以讓學生沉浸到場景中,從而進行自主思考,獲得深刻的理解。
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踐中,雖然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但是也面臨著一些困擾。虛擬現實技術還存在不足,該技術的軟硬件還需要完善。其穿戴設備和頭盔的分辨率還比較低,給用戶造成一定不舒適,出現眩暈感。同時,虛擬現實技術及其附屬設備價格還比較高,推廣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對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思政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進行實踐教學設計,否則就不能發揮該技術的教學價值,所以思政教學本質上還需要師生的配合。對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也要考慮到技術倫理,要保護好用戶的隱私。由于虛擬現實系統追蹤和收集使用者的大量數據,要對教師和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而不能應用于商業,避免造成隱私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