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天水供電公司,甘肅 天水 741020)
針對線損管理系統而言,現階段,其已經在電力企業相關部門當中得到廣泛應用,獲得較好效果,所得到的數據不僅全面,且及時、準確;該系統還能根據實際需要,提供實時線損計算以及日線損計算,并且還能將人工計算難以得出的日線損問題給得出,因而有著不錯的應用價值。
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需要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與電力計量技術、電力營銷技術的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將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發揮、落實、應用到具體的線損管理工作、電力計量工作中去。在線損管理工作中以及電力計量工作中有效的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以對電能應用數據進行實時的采集,并通過系統將采集的數據自動保存,供工作人員查看、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該技術運行的系統主要把電力系統中的計量點、設備終端來通過互聯網技術有機的連接在一起,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三點一線工作原理,這樣工作人員就可以通過計算機的操作,來實現對電能數據的實時監控,一旦數據異常,工作人員就可以及時發現并查找造成數據異常的原因,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是一項建設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屬于智能電網系統的一個系統。同時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作用為一個獨立系統還包含集中抄表系統、電能計量遙測系統、負荷管理系統等多個子系統。這種技術的應用涉及控制點很多,需要管理的業務面較廣,技術運用具有復雜性。而集中抄表系統是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運用的核心。集中抄表系統是將電網管理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相結合,利用通信和計算機技術實現數據傳輸、處理等功能。例如常見的電表讀取、電力線損分析等。而線損管理可以幫助降低電能消耗,并對造成線損的原因進行排查解決,對癥進行管理,提升電網的運行效果,提升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效率。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電力系統配電自動化程度較低,在電力建設過程中,線損是指在電能通過供電線路傳輸時產生的無功電能、有功電能和電壓損失,主要兩種有:自然線損耗和管理線損耗。線損是電力中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導致線損有許多原因。如果選擇的輸配電壓器不適合并且變壓器與其負荷不匹配的話,就會導致增電能的損耗。如果配電網的分布不合理的同時,會讓供電地方與負荷地近電遠送的情況,與此同時導致成截面積減小,增大電能的損耗情況。同時,如果配電線路中還存在三相負荷不穩定的情況,如果不穩定性超過1/5,使增加線路中的電流,造成電能的損耗量增加。
日常用電檢查是電力企業中的一項基礎工作內容。以往的日常用電檢查需要工作人員去現場一一檢查記錄,其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現錯誤,造成線損分析結果的偏差。將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應用到日常用電檢查中,可以實現對現場數據的實時采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不僅為線損分析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數據資源,而且能有效制約和排出竊電行為或者電能計量故障等問題。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能對電網系統中的異常行為進行報警,而工作人員只需要對報警點的電流、電壓和電能負荷狀況進行收集,就能準確掌握用戶真實的用電情況,加強對用戶日常用電的管理。
由于電網在實際的應用中,考慮不同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若想要對整個電力系統進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須對整個電網有高效率的檢測系統。多維性是整個電網傳輸數據的重要特點,在任意時間內對任一節點的電壓與電流信息、功率、電表的示數等進行及時的監測和統計,而且利用該系統集成的電子通信技術,對收到的參數進行像移動智能終端進行反饋,然后有技術人員分析具體原因來處理發生的故障。在人員處理的過程中,系統通過營銷系統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來對技術人員提供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減少損耗,提高工作精度。
在配電工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導線、開關和變壓器的供配電設備。這些設備的功率儲備狀況,將會對配網工程運行狀況以及線損問題產生直接的影響。這一環節中,要降低對無功電流的輸送,確保配電系統可以達到不過載運轉方面的要求。對于新建的配網工程而言,要盡可能減少變壓器的容量,減少工程投資成本。在應用無功補償技術的基礎上,對配網設備的使用率進行分析,確保線損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對電力的需求更是加大,電力日漸成為國家經濟提升的利刃,但是由于當前電力系統的現狀:管理技術不夠科學、實施力度不到位,線路損耗仍然較大,直接造成經濟與資源的雙重浪費現象,影響國家電網整體的穩定發展。因此,研發出一套有效減少線損,真正降低電能損失率的自動化系統是當前亟需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所以電力自動化在實際電力系統中的有效利用是不容推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