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曲阜市姚村中心衛生院,山東 曲阜 273100)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近年來的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冠脈的供血量不足,使得心肌出現短暫性的缺氧及缺血,從而誘發發作性的胸痛癥狀。疲勞、情緒激動以及飽食等均是冠心病心絞痛的常見誘因,該疾病對于患者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輔助科學的護理干預,這也是改善患者心絞痛發作和降低致殘率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應用旨在結合患者疾病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來進行預防性的護理干預,從而確?;颊叩慕】岛桶踩R韵聦⒎治鰧τ诠谛牟⌒慕g痛患者通過給予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
抽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1 月本院76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依據護理模式分組,即觀察組:38 例,男/女:20/18;年齡52~84 歲,均值為(69.3±0.4)歲。對照組:38 例,男/女:21/17;年齡53~83 歲,均值為(68.6±0.5)歲。2 組臨床資料對比P >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即加強病情監測,給予用藥指導、日常飲食指導以及注意事項指導等;同期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運用預見性護理,措施有:(1)心理層面:其病發作突然且復發率較高,容易使患者產生擔憂不安甚至恐懼等心理。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并引導患者傾訴負面情緒,在此基礎上給予科學的心理疏導,幫助緩解心理壓力并改善負面情緒;(2)疾病誘因層面:對于可能誘發心絞痛發作的情緒波動、體位改變、飲食刺激以及睡眠障礙等進行預見性的護理,盡量使患者避免發生,向患者講解上述誘因與冠心病心絞痛發作之間的相互關系,叮囑患者遠離誘因。加強日常保暖并做好自我情緒管理,積極調控飲食,從而降低心絞痛的發作頻率;(3)病情觀察:加強病情密切監測,向患者講解疼痛類型、持續時間以及疼痛位置等相關情況,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密切患者巡視,注意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狀態。對于出現的惡心、嘔吐、血壓升高以及心慌等不良反應,應警惕心絞痛的發作征兆,可在必要情況下給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同時指導患者原地休息,從而降低心絞痛發作頻率;(4)運動護理:向患者講解科學適量運動對于緩解病情的重要性,同時告知患者避免過度運動,以運動后不感覺疲勞為宜。結合患者的耐受情況逐步改善訓練強度并延長訓練時間,從而改善患者的運動耐力以及生活質量。
比較2 組患者在入院時和護理1 個月后心絞痛的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等改善情況,并利用問卷法對于2 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滿分100 分。
涉及數據以SPSS19.0 分析,數據標準差以()描述,組間數據t、χ2檢驗,P <0.05 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的心絞痛發作頻率為(6.16±2.18)次/周,每次持續時間為(11.65±3.09)min/次,同期對照組心絞痛發作頻率為(6.13±2.20)次/周,持續時間為(11.70±3.02)min/次,2 組比較中P >0.05;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絞痛發作頻率為(1.62±0.31)次/周,持續時間為(3.06±0.27)min/次,對照組心絞痛發作頻率為(4.01±0.29)次/周,持續時間為(5.63±0.39)min/次,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且P <0.05。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是(98.69±1.19)分,對照組是(90.02±0.35)分,且P <0.05。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由于疾病反復性的發作,增加了患者致殘和病死風險,與此同時也對患者心理狀態產生較大影響,在護理工作中還需積極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來降低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運用預見性護理能夠充分分析患者疾病復發的相關誘因,在此基礎上給予科學的預見性護理干預,如加強心理、疾病誘因、病情觀察、飲食以及運動等方面的護理和指導,幫助患者規避心絞痛發作的誘發原因,從而確?;颊叩慕】岛桶踩玔2]-[3]。本次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護理之后心絞痛發作頻率以及持續時間等改善效果好于對照組,且該組對于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這表明,通過運用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提升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總體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并提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