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國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來到井岡山,對井岡山精神給出了全新的定義,就是“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這也賦予了新時期井岡山精神新的內涵。讓我們在新時期基層黨支部建設上有了新的動力、新的思路、新的目標。下面結合井岡山精神談談新時期高校黨支部工作建設的啟示。
1927年9月,毛主席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軍隊實施黨建工作的最初體現,是黨指揮槍的成功嘗試,保障了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偉大實踐。下面結合“三灣改編”所實施的三方面改革進行具體分析。
(一)本次改革重點是對部隊實施了重新整編。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等。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成功探索,這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當時的部隊已經沒有那么多人了,還留有那么多編制只圖虛名沒有實際用途,尤其是在困難時期物質資源極度匱乏,沒有必要“流于形式”的保留沒用的編制和干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還是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了這一偉大創舉,給我們現代共產黨人留下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二)本次改革還提出了將黨支部建在連上的要求。同時設立了黨代表制度,做到排級層面建黨小組,班里有黨員,營、團以上有黨委。這一系列改革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在此之前將黨組織建設在很高的層面上,連級以下的層面不能直接接觸黨的工作、黨的理念和領導,這就造成黨的建設工作落實不到最基層,到不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去,毛主席面對這種情況實施了靈活實用的改革,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切實解決了人民身邊的問題。
(三)本次改革另一個重點是創造性的成立了士兵委員會。并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偉大制度,除此還確立了“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策略,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制度,實施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雇傭等政策,讓每個士兵都有參與權,有效的團結了廣大士兵群眾,通過鮮明對比瓦解了國民黨軍的軍心,從根本上解決了分配不均、打罵士兵、紀律松散等現實問題,讓每一名士兵都有存在感和幸福感,穩定了軍心。從這些意義上說,三灣改編豐富了我黨早期的統一戰線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統一戰線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啟示1:高校基層黨支部要堅定不移抓黨建。這次改革體現我黨在革命之初就建立了“實事求是、敢于探索”的黨建思想,作為新時期共產黨員面對當前世界復雜多變的形勢與挑戰,更應該做到“迎難而上、敢于創新”。這也是當前職業院校基層黨支部面臨的現實性問題,尤其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的頒布,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都面臨著適應性改革,教工黨支部作為最基礎的黨組織,更應該主動適應、敢于破冰,組織全體黨員帶領師生開展“整章建制、除塵求新、率先求變”改革,保證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的改革要求,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嘗試出更好的思路。
啟示2:高校基層黨支部要靈活多樣抓黨建。這一改革重點體現我黨在困難時期表現出來的“靈活執政、圍繞群眾”的黨建思想,這正是當前職業院校黨支部建設最需要的思想武器,在高校更應該體現出靈活多樣抓基礎黨建的重要意義,因為教師直接面對廣大青年學生,學生隊伍的思想觀念、政治理解、人生觀點的形成都取決于老師,而老師隊伍中以教師黨員為引領,所以更應該將黨建工作落實到基層。高校的黨建工作也應該重點落實到教研室,充分發揮教研室黨小組的作用,堅持黨員先進性在教育教學戰線工作上的決定作用。黨建工作圍繞基層、立足群眾、服務人民的理念應該是一成不變的,高校基礎黨建工作要呈現“根基實、范圍廣、樣式新”的態勢,發揮教師文化層次高、政治站位準的優勢,使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更加扎實生動。
啟示3:高校基層黨支部要持之以恒抓黨建。適應性改革是我黨能夠長治久安的重要理論基石,體現到當前職業院校黨支部黨建工作上,歸納為四點,第一、讓廣大教師有發言權,加強三會一課質量,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獻言獻策,黨支部應注重加強民主集中制,充分挖掘教師在黨建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第二、讓廣大教師有積極性,在學校基層形成良好的黨建帶學建、黨建帶團建、黨建帶群建的工作氛圍;第三、用嚴明的紀律性規范教師的不正當行為,尤其是做到賞罰分明、廉潔施教、品學兼優。第四、讓廣大師生有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是物質文化生活方面,還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
第一、作為一個新時期的共產黨員,該如何展現井岡山精神呢,要思考。
第二、如何將“創新、求實、擔當、敢為”的目標落實到教育責任中去呢,也要思考。
第三、基層黨支部干部怎樣帶領大家提高黨建積極性,將井岡山思想發揚光大,還要繼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