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銀英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教學部,陜西 咸陽 712000
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與思想政治課程息息相關,而高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順應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潮流。通過課程思政這一舉措,將高職院校中的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相結合,發揮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夠更好的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體系,提升綜合素養。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重點關注學生的崗位要求和行業標準,以此為基礎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一直以來堅守的重要途徑和標準。中國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綜合實力也日益增強,因此英語教育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使用英語進行高效溝通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必然會在其崗位和行業中占領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英語教育能夠保證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圍繞行業和企業的要求,熟練地使用英語,強化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導向和能力,更加便捷的處理工作中日常出現的涉外業務。因此,英語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增強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發展的重要課程[1]。
由于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所面臨的工作環境以及待遇等原因,很多學生不愿意接受高職教育。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第四批錄取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基本特點,囊括了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一般等特征,總體來說,學習情況不甚樂觀,所以進入高職院校進行學習。進入了高職院校進行學習的很多學生,十分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較少關注思想政治課程。所以思想政治課程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提倡的創新教學和實驗性教學并未真正落實。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政治課程的灌輸式,仍然處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沉悶的課堂氛圍導致學生和家長都消極對待思想政治課程,使得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效率低下。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基本的文化知識和工作所需的專業理論知識時,還需要掌握相應的工作技能,并且不斷的實踐工作技術,才能夠盡快的適應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職業要求。由于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工作技能和技術實踐,所以忽略了普通高等院校所強調的知識的理論性和系統性,過于強調技術性,導致思想政治課程在各大院校的建設過程中也受到了差別對待。因此思想政治課程在高職院校的建設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無法擺脫傳統的思想和落后的模式。輕視思想政治課程建設對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使現如今的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想政治課程建設時充滿阻礙,無法達到思想政治課程在高職院校建設的真正目的[2]。
英語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和學習狀況,以及英語基礎,為學生設計出與學生發展相符的教材內容。教師也要參與到英語教材的編寫中,根據職位的需求,為學生選擇相適應的,與之匹配的教材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開發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英語教材,使其更加準確的通過英語教材中的內容提前融入職業,體會企業精神和文化,感受工匠精神、社會責任、愛國情懷等正能量的社會氛圍,達到為相應的崗位挖掘出具有德育內涵且擁有良好英語能力的行業精英,實現英語教學在高職院校中的育人功能。
高職院校中的英語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基本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日后的崗位中使用英語的能力。因為這樣的英語使用能力與學生日后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式時,要根據學生以后所接觸的崗位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注重英語技能,對比不同的英語教育特點進行分析,揚長避短,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創業精神為目的。
在英語教育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下,需要對學生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不僅僅關注過程性評價,應該由教師來細化評價標準,摒棄傳統的根據到課率、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細化到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個人素養和反應能力,以及綜合的考量學生是否能夠在團隊中順利的進行合作,也要全面的看待學生在社會生存中展現出的社會公德行為。通過細化評價,掌握學生的發展狀況,并且對學生發展過程中三觀有待改善的部分群體進行引導,確保學生能夠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職院校中的英語教育更加關注學生未來在職業崗位上的發展,如果能夠在英語教育的過程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互相融合形成協同效應,就能夠更好地教育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英語教育的授課內容和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中都可以通過融入思政課程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的實現高職院校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