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英杰
北京市順義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北京 101300
這是一個需要理念一定能夠產生理念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方法一定能夠產生方法的時代。教育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催生了新的教育思想。相關學者就怎樣堅持和發展數學教學上展開了一系列討論,關于問題教學法的初步理論已經形成。如果不能及時提出運用新辦法理論就會蒼白無力,隨著時間的發展,問題教學法這一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問世。其與以往教學方法相比更具先進性與進步性,將該方法應用到教學當中能夠形成新的教學層面,具有進步意義。正是這一方法的應用為學生思維拓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主動自覺探索,在方法找尋中伴隨著腦力勞動。從這時候起,學生的學習意識得以構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以特定的問題為中心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掌握了知識,獲得了自我滿足感,調動學生繼續參與。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參與成為了一種本能,學生動機長期存在并發揮作用,具有進步意義。
在數學知識學習前期教師應當不失時機的拋出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另外教師問題的提出不應該偏離主題,確保本節課學習目標在問題中能夠得以顯現。問題教學方法的順利實施需要有一定的條件作為支撐,這就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高中階段學生會根據自己的主觀體驗增加或減少時間和注意力的分配,為此教師應當避免問題設置過難或過易。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能力的促進者不可能完全脫離教學舞臺。教師在問題提出之后應當準確感知學生這一對象,注意觀察全班學生的情緒狀態。學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片面和模糊的認識,也可能有疑難和經驗的問題。教師應當盡力點撥學生,從而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當教師將學生前進道路上的大石塊消除確保學生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接下來的問題時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完成數學知識邏輯加工。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獨立操作也可以允許學生小組討論,為的是保證全班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同一道題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題思路,教師不應設置單一的評價尺度,無論哪位學生只要能夠得出答案解決問題教師都應當帶動全班學生給予熱烈的掌聲。
問題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簡要概括討論情況,對于有爭論的問題教師可以盡力闡述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夠剝奪學生保留意見的權利。為了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師可以讓權,讓學生自行進行總結歸納,使他們的認識活動積極開展,確保其能夠自覺的領悟知識。
僵硬的問題教學難以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問題探索數學新世界。高中數學教學一度陷入僵硬、劃一的泥潭,教師可以完成教學轉變,增加數學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思考,加強情境與課堂的關聯,有效運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落實問題教學法。教師在問題情境從事前應當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使得學生后期能夠置身其中,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教師就折紙提出問題,接著教師帶領全班學生開始動手實踐,通過親身操作對數列的概念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學校已經完成了數字化建設,數學教學由傳統的靜態化轉變為動態化。在《橢圓》這一章節學習中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橢圓形成過程,學生跟隨多媒體腳步觀察圖形由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傾向在某一刺激下進一步強化,當多媒體教學結束之后學生頭腦中形成了特定認知結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日常生活實踐是個體在后天活動中產生的,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踐行問題教學法具有現實依據和理論依據。專家學者認為高中階段學生某些學習的行為變化是由經驗引起的,提倡教師將生活與課堂融為一體,保證精加工的素材與生活實踐有一定的關聯。教師應當將問題建立在學生具體的生活背景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改變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在學習《排列組合》時教師可以提出生活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學生的學習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基礎上,確保個體的行為、態度、學習結果發生重大變化。
現今教育關注的是學習方法和個體之間的關系,為了保證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有種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應當應用問題教學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采取一定的學習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