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帛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高職”是我國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主要來源,滿足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高職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職”是我國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主要來源,將創新創業教育全面融入學生的專業教育過程,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專業型人才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教學難關,更是高職院校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高職”作為我國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主要的培育搖籃,近年來一直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給予高度重視。隨著大學生人數的逐步提高,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人數多、就業難一度成為就業難題。為此,國家下發多項文件致力解決就業問題,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培養真正的社會人才。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不僅僅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更是落實國家人才戰略的必然要求。
(一)尚未擺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傳統認知。我國傳統固有的教育模式主要表現為一味的說教,只重視創業知識和技巧的教導,并未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與發展趨勢讓學生進行自主實踐,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層面較為單一,創新意識薄弱,不敢于嘗試新鮮的事物,喪失創新精神。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呈現分裂化。以往的高職院校,往往只是單一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其中的某一項,間接的將兩種教育模式進行分割,漸漸的獨立化。除了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學生,不少院校選擇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選修課程面向學生開設,依舊將專業教育放在第一位,選項課程的內容也主要偏向于對創業技能經驗的傳授,缺少了對學生創新思想和創新精神的培育,完全不能滿足對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思想、能力的需要。
(三)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不重視。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高職院校往往忽略對學生創新創業思想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對創新創業師資力量的投入不足。高職院校中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主要是來自于經濟管理類的院系畢業生或者輔導員,雖然有扎實的創業教育理論知識,但缺乏對創業實踐的經歷與經驗。與專業相對口的創新企業數量降低,意味著來自該企業的創新指導老師的個數也會隨之減少。沒有了閱歷豐富的教師進行支持,所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必將減少與社會發展所形成的就業環境之間的關聯性。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重慶郵電大學為例)。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仍存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學模式封閉,限制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重慶郵電大學采取四維融合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課外實踐機會,促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對創業進行思考探索。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例如將模擬創業法、角色扮演法、分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課堂之中,從根本上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
(二)增加師資力量,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以溫州醫科大學為例)。創新創業教育一直是眾多高職院校的一大軟肋,很大一部分的專業課教師并未進行相關的創新創業活動。為此,校方要增加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溫州醫科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并加入各個院系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對師資結構進行改善,由專業的在職醫師進行授課。達到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將創新創業的思維教育融入學生的專業學習之中的目的,在專業課程中尋找創新創業的教育資源,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和高職教育人才。
(三)三個方面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以武漢理工大學為例)。17年武漢理工大學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工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制定準確的人才培育目標,對各個院系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專門開設有關“大學生創業創新管理”的課程。第二,建設有關大學生創業的實踐平臺,開展專門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第三,進行教學改革,聯合企業專家和創業成功人士組織教學,豐富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各企業和各類院校正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為此,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探索顯的刻不容緩。高職院校與地方企業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結合各院系專業的優勢與特點,以專業教育作為基礎跳板,全方位的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從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完善學生主修、選修課程內容,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加強師資力量的投入等方面入手,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