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爽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2
我國正處于“銀發浪潮”時期,老齡化問題成為當前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根據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其中被聯合國定義60歲以上為老齡化人口的共有24949萬人,占中國總人口的17.9%。根據相關調查預測,中國在2025年老齡化人口將會達到3億,2035年超過4億,該數據會持續發展,在2050年將會超過35%。人口老齡化將帶來勞動力供給的持續萎縮,同時會快速增加現代化社會的養老負擔。對待時代發展必然趨勢,社區養老需要建設新模式,并將服務重點定位在體育服務,響應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產業。
社會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具有一定針對性,并有社會各界組織機構聯合而成,共同開展某項工作。社會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方案的設定及人力物力財力組織與機構其他活動并沒有過大的差異性。開展活動需要專業的組織人才、指導人員以及參與群體視為人力需求;與體育相關的建設器材視為物力需求;各種組織活動所需資金以及建設基礎設置所花費資金視為財力需求。
我國社會發展不斷強調人口老齡化行動,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根據這一要求進行分析,社區需要確立服務的基本對象,根據調查發現參與社區活動及體育鍛煉的多位老年人,且現代老年人有足夠的社會保障,生活條件相對良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因此,社區需要為老年群體開展體育服務,強化老年人身體狀態,充分調動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和建設的積極態度。
由于社會給予老年人的自身定位便是體弱,所以在設置體育項目時也都是一些程度較強的太極、廣場舞等,該種慢體育形式無法改變老年人的退化狀態,因為這是一種人體發展的自然規律,這也是老年人體育活動的一種發展規律。因此在設置體育項目時,需要遵循老年人的生理需求,通過社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這一問題是目前社區社會服務體系需要不斷完善的內容。
“銀發浪潮”的來襲,讓人“談老變色”,體育服務則是要改變現代人這一思想,以其公益性社會服務體系,建立適合老年人生活的社會環境。由于老年人的消費水平有限,進行體育運動不會選擇有較高消費的商業化健身場所,同時一些商業化健身場所有并未設置老年人專區。因此,社區體育服務便成為了現代老年人的主要體育運動途徑,對此國家政府部門及社區相關機構需要給予體育服務一定的經濟支持,以社會公益為體育服務建設的基礎,讓老年人群體能有體育鍛煉場所及設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找到適合老齡化發展的社會環境,多策略的解決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發展帶來的難題。
社會體育組織管理需要以社區為依托,讓社區內相關成員作為體育服務的主體,開展不同類型的社區體育服務。同時社區還可根據社會體育需求與體育協會進行合作,為老年人群體打造舒適的體育環境。同時,政府體育部分必須要不斷的強化自身在老齡化人口上的體育服務只能,全面發動社會力量,讓其參與到老齡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來,不斷強化老齡化社會體育服務體系的基礎管理工作,以地區為單位通過與地區內行政部門的聯合創建多種模式的社會體育體系,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讓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不斷探索中完善。
各地區體育部門以及管理部分都開始關注全民建設計劃,也開始對該計劃投入資金,建設高質量體育環境。在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提升其管理與維持水平,以資金保障為依據分析對老齡化體育服務需求的建設,是否達到一定需求,尤其是器材的質量安全及穩定性,必須要不斷的強化。
通過專業體育管理人員對體育活動的組織規劃,是完善老齡化社會體育服務體系的關鍵,但是由于人才的缺失,讓體育服務隊伍的建設發展受到一定限制。不過,我國對于專業服務隊伍的建設極為重視,其人才儲備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各大高校也在培養相關的體育管理人才,進一步為我國老齡化社會體育服務體系加強建設,開展各種公益性的志愿活動,讓老年人能夠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建設老齡化社會發展基礎方式,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老齡化人口社會不僅是中國未來發展要面臨的問題,也是全人類社會的必經階段,是社會經濟發展至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我們需要正確認知老年人口社會重要性,適當地對老年人口政策進行調整,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重視社會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強化老年人的社會生活環境,并不斷創新,解決我國面臨老齡化人口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