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勝博 吳翼仲 吳智勇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四川 成都 610213
國防工業不僅承擔著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重要任務,而且與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全局息息相關,是我們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在軍隊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我國經過長期探索,提出了“軍民融合”重大戰略舉措。過去幾十年的傳統發展方式已不能滿足我國的發展要求,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這又一國家戰略。兩大國家戰略形成了軍民融合創新的觀點,探討國防工業軍民融合自主創新的問題,如何實現軍隊現代化與國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國防與經濟建設形成共同繁榮的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我黨提出的“軍民融合”的觀點,是我國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和提高軍事實力的重要核心理論。我國國防工業軍民融合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949年到1977年屬于“軍民分離”萌芽階段,1978年到1991年為“軍轉民”起步階段,1992年到2006年是“軍民結合”穩定發展階段,2007年至今是“軍民融合”優化發展階段。由于國防工業相對特殊,且非常保密,我國在軍民融合的進程中非常緩慢,如果沒有政府發布的政策來引入,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市場經濟體制在改革開放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調控逐漸成為了實現軍民融合過程的主要方式。在軍民融合發展剛起步時期,一定要發揮好政府的職能,促使法律法規更加完善,才能讓國防工業的軍民融合發展的更好。
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積累了多年的實踐經驗,擁有不錯的成果,然而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政策體系不完善,領域不全面,軍民融合程度不深等方面。具體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國防工業有著一定的壟斷現象,對外比較封閉,屬于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行業。國防工業具有保密性,因此形成了國防工業的壟斷現象,在軍工企業的壟斷下,國防工業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造成民營企業難以參與到軍品生產的過程中。
(二)政府的主導作用有些弱化。在軍民融合的整體協調方面,政府部門做的不夠完善,軍民融合的總體規劃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政府和軍民兩者之間的對接不能良好地進行,使得一些改革措施的推進受阻。
(三)我國軍民融合的政策環境缺乏公平。首先,沒有專門的基本法律以及完善的法規體系來保障軍民融合戰略的開展。其次,在稅收政策方面表現的很不平等,對于軍工和民營企業,我國所采取的稅收減免政策各不相同,使得民營企業參與軍工市場要承受很大的負擔,不利于形成軍民融合的發展,不能形成一種有效的模式。
(四)裝備的采購制度不太完善,對于市場經濟體制裝備采購機構各部門的職能劃分方面做的很不科學,缺乏專門的采購機構,專業化隊伍的數量也不能滿足要求。信息發布平臺和發布制度較少,很多單位在發布信息時都非常謹慎,導致軍民之間的信息交流不能順暢的進行。
國防工業在保障國家安全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安全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重中之重,要不斷促進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走向世界領先水平,以自主創新為國防工業的發展動力。對于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下文給出了一些建議與思路。
(一)廣泛聯合社會上的單位,把各大高校、企業、政府部門等都聯合起來,團結一致,共同為國防工業自主創新出謀劃策,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國防工業自主創新的社會基礎。
(二)充分利用社會相關創新資源,將人才、技術和資金等創新資源都調動起來,不斷提升人才、技術和資金等水平。
(三)充分利用創新服務平臺,利用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平臺以及各類文獻資源,使國防工業自主創新在組織、實施和運行能力等方面不斷提高。
(四)建立有效的創新制度,更好的保障軍民融合自主創新的市場規則和標準體系,為國防工業自主創新起到有利的支撐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軍民融合發展如今已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我們保證國防實力穩步提升的同時,又要實現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的發展。通過國防工業軍民融合自主創新,使軍民科技資源充分共享共用,不僅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促進經濟發展,還有利于國防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只有促使國防工業軍民融合在廣度、深度等多方面發展以及軍民融合綜合水平不斷提高,才能使我國的國防事業與經濟建設共同穩步向前發展。使國防工業自主創新有機地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一部分,推動軍民融合自主創新不斷發展,是我國國防工業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正確之路,也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