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杰,張楠,董魯燕,鄭傲通訊作者)
(山東電力中心醫院,山東 濟南)
高血壓是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1-3],心腦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與血壓水平存在密切因果關系。收縮壓(SBP)每升高20 mmHg 或舒張壓(DBP)每升高 10 mmHg,心、腦血管病風險將成倍增加[4]。盡管人們對高血壓的發病機理以及有效治療和預防策略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但高血壓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趨勢,2012-2015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標化率為23.2%[5]。胱抑素C(Cys C),一種非糖基化的13-kD 堿性蛋白,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可被腎小球自由過濾,并幾乎完全被腎小管完全吸收和分解代謝,是血清肌酐比腎肌功能障礙更敏感的指標[6]。研究報道,血清胱抑素C 不僅是腎功能的標志,而且還是心血管損害[7]和心力衰竭[8]的獨立危險因素,與高血壓有關[9,10]。此外,據報道,在沒有臨床公認的慢性腎臟病(CKD)的患者中,高半胱氨酸C 與高血壓之間的相關性[11]。同時,血清Cys C 與高血壓患者的炎性細胞因子有關,炎癥影響脂質代謝[12]。有研究表明炎癥標記物的水平與TG,TC 和低LDL 的水平呈正相關。鑒于高血壓和高TC 水平之間的公認關系[13-15]。以往關于血壓與血脂的研究,多是腦卒中患者[16]、糖尿病患者[17]、冠心病患者等有器質性疾病人群血壓水平與血脂異常的關系,關于健康體檢人群的血壓與血脂的關系研究相對較少,在本次調查中,我們通過健康體檢人群橫斷面研究,以闡明Cys C 和血脂異常對健康人群血壓的影響。
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3-12月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15361 名體檢者,進行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及血生化檢驗。納入標準為(1)年齡在18-90 歲之間的受試者;(2)無糖尿病史;(3)完成血脂檢查(HDL,LDL,TC 和TG),血清Cys C 的測定和血壓的測量。排除標準是(1)抗高血壓或抗糖尿病藥物和降脂藥等治療的受試者;(2)患有冠狀動脈疾病,嚴重中風,腎臟疾病,感染性疾病或患有癌癥的受試者;(3)性別,年齡,體重和身高等信息不完整。
1.2.1 基本信息
使用自我管理調查表由經專業培訓醫務人員記錄其社會人口統計學狀況(性別,年齡,職業,教育背景等),個人和家庭疾病史(糖尿病,腎病,中風和癌癥),生活行為包括職業體育活動,運動(小時/周),飲食和長期使用藥物。身高、體重由自動測量裝置,在護士協助下測量,體重指數(BMI)用體重除以身高平方(kg/m2)計算。專業醫生使用歐姆龍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BP)。研究對象在測量血壓之前坐下休息5 分鐘以上,避免運動,吸煙,飲酒或茶。應相隔1~2 分鐘重復測量,3 次測量結果取平均值。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BP≥140mmHg,或舒張壓BP≥90mmHg,或在最近2 周內使用降壓藥[4]。
1.2.2 血生化檢驗
血液學檢查要求禁食至少10 小時,采用西門子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Cys C,TC,TG,HDL,LDL,尿酸(UA),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E)。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胱抑素C 水平。指標數據由專業人員,在指定實驗室,按照統一質量控制標準完成,血脂異常[18]定義為TC ≥6.2mmol/L;TG ≥2.3mmol/L;HDL-C<1.0mmol/L; LDL ≥4.1mmol/L。
采用SAS9.4 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的清理和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均采用±s 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利用偏相關和多元logistic 回歸分析探討不同性別間UA 與baPWV 的關聯,P<0.05 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使用SPSS 22.0 進行數據管理與分析。連續型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描述。患者的Cys C 水平被分類為四分位1(<P25, ≤0.64mg/L),四分位2(P25-P50,~0.76mg/L),四分位3(P50-P75.~0.91mg/L)和四分位4(≥P75,≥0.91mg/L)。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間效應量根據方差與樣本量情況分別采用Cohen's d、Glass's Δ 和Hedges' g 方法,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兩兩比較在方差齊時采用SNK 檢驗,方差不齊是采用Tamhane's T2 檢驗。分類變量采用卡方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Cys、血脂異常對是否高血壓的影響。其中校正的因素有性別、年齡、BMI、BUN、CRE、GLU 和UA。本研究檢驗水準為0.05。
高血壓組和正常血壓組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和臨床指標摘要列于表1。受試者共計15361 人。按性別對研究人群進行的分析表明,其中有11600 人為男性(75.51%)。與正常血壓組相比,高血壓組的Cys C,TC,TG 和LDL 水平更高,而HDL更低(P<0.001)。

表1 血壓正常人群和高血壓人群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和臨床指標比較
表2顯示了基于Cys C類別的受試者的特征和臨床指標。與四分位數1 組的參與者相比,血清胱抑素C 濃度高的參與者年齡較大,TC,TG,HDL,LDL,SDP,DBP 在同型半胱氨酸四分位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P<0.001)。

表2 四分位人群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和臨床指標比較
表3 示出了具有正常血脂的受試者和血脂異常組的受試者的特征和臨床指標。 與正常血脂組的參與者相比,血脂異常組的參與者的Cys C,GLU,CRE,BUN,UA,SBP 和DBP 含量更高(P<0.001)。

表3 正常血脂和血脂異常人群之間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和臨床指標比較
表4 給出的結果表明,在進行調整之前,不同水平的血清抑素C,血脂異常均與高血壓的存在顯著相關性,即使在校正了性別、年齡、BMI、BUN、CRE、GLU、UA 等因素后,血清抑素C,血脂異常仍與高血壓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4 CysC、血脂異常與高血壓的回歸分析
高血壓作為地方和全球范圍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由此引發的疾病及并發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與高血壓及其并發癥(如中風,心臟不適,動脈粥樣硬化加速和過早死亡,慢性腎臟疾病)相關的多種既定危險因素中,Cys C 作為高血壓相關的危險因素,可以說是最難以捉摸的。其具體病理生理機制尚在研究中。
這項研究獲得的結果表明,Cys C 和血脂異常與高血壓相關,Cys C 水平升高與高血壓的患病率有關。即使校正性別、年齡、BMI、BUN、CRE、GLU、UA 等因素后,它們之間的關系仍然存在。許多研究還表明,在沒有臨床CKD 的受試者中血清Cys C 水平與高血壓之間存在相關性[11]。另有研究表明,Cys C 水平較高的人患高血壓的臨床風險較高[19-21]。
在本研究中,血脂異常與高血壓之間建立了關聯,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預測因素,會引起內皮損傷。許多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血壓升高或高血壓的發生與血脂水平升高有關[22-24]。研究顯示血壓與TG 和TC 呈正相關,而TG 與SBP 呈正相關[25]。一項隊列研究還顯示,高血壓,TC,TG 和HDL 之間存在顯著關聯[26]。
這項研究應該考慮的一些局限性。首先,這項研究是一項橫斷面研究;聯合作用的機制尚不清楚。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闡明這一點。其次,健康體檢人群是不同于一般人群及特殊人群,樣本代表性欠佳。
綜上所述,我國健康體檢人群高血壓與Cys C 及血脂異常的之間存在關聯,因此,監測Cys C 水平及血脂異常有利于高血壓早期發現、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