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艷
(武警煙臺特勤療養中心,山東 煙臺)
部隊官兵由于職業的特殊性,經常處于艱苦、危險的工作環境,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精神狀態長期保持高度集中、緊張,導致其身心疲憊,逐漸形成“亞健康”狀態[1]。部隊亞健康人群主要表現為精力、體力的下降,出現失眠、精神緊張以及食欲不振等情況,雖無明顯的疾病癥狀表現,但是發生胃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疾病的風險較高,危害其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對日常的工作、生活形成干擾和妨礙[2]。因此,在部隊體檢中,需要密切關注官兵的亞健康問題,加強日常保健,注重健康管理,維護其身心健康,幫助其盡早擺脫“亞健康”狀態,能夠以良好的精力、體力,投身于軍事任務當中,履行其職責,減少疾病帶來的困擾[3]。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間的部隊健康體檢人群中,選取150 名亞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 例)。觀察組中,男/女=53/22,年齡范圍23~49 歲,平均(35.16±4.62)歲。對照組中,男/女=55/20,年齡范圍21~48 歲,平均(36.05±4.37)歲。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常規管理):根據部隊體檢結果,結合體檢者的實際情況,對于其日常的飲食、睡眠以及日常生活活動提出相關要求,并給予科學、健康的建議,避免過度疲勞,叮囑其認真配合。提醒“亞健康”狀態的部隊官兵及時接受復查,在相關疾病發生后,對癥實施治療。
觀察組(健康管理):面向部隊健康體檢中亞健康人群,展開系統性的健康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①心理調適: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足夠的關注,在體檢工作中,需要對體檢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詢問其是否存在失眠、精神緊張、食欲不振等癥狀表現。了解體檢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并結合其工作和生活環境,判斷其焦慮、抑郁、焦躁等情緒的形成原因,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調適。工作任務的規劃、安排,應該注重腦、體結合,做到張弛有度,避免其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可以緩解其疲勞感。與此同時,加強部隊的人文環境建設,構建和諧、融洽的軍營文化,培養團隊精神,讓部隊官兵可以享受軍營生活,有助于減輕其精神壓力。豐富部隊官兵的業余生活,在工作之余,組織娛樂、體育活動,為部隊官兵提供一個放松心情、釋放壓力的途徑。在此基礎上,加強對部隊官兵心理素質的培養,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在模擬訓練中,讓部隊官兵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各種艱難、危險的工作環境,提高其環境適應力,逐漸做到“處變不驚”、“臨危不亂”。另外,為部隊官兵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由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答疑解惑,處理各類心理問題,并在應對壓力、控制情緒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建議。
②健康教育:圍繞著部隊官兵當中常見、多發的疾病,通過部隊內的廣播、電視、報刊進行宣傳教育,并為官兵發放健康手冊。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強調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與各類慢性疾病的關系,引起部隊官兵的注意,提高其重視程度,可以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對于生活行為方式進行調整。健康教育的開展,能夠增加部隊官兵對于“亞健康”的認知,學習和掌握健康知識,逐漸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飲食方面。強調平衡膳食,為部隊官兵提供多樣化飲食,增加優質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的攝取,定時定量進餐。根據部隊官兵的日常工作任務和活動量,計算每日需要攝入的營養和能量,能夠補充體力、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同時可以穩定控制體重。對于處于“亞健康”狀態的部隊官兵,建議其戒煙戒酒。
以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健康管理(觀察組)和常規管理(對照組)對于部隊健康體檢中亞健康人群健康知識認知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見于表1。
表1 兩組體檢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對比[n(%)]
對比健康管理(觀察組)和常規管理(對照組)對于部隊健康體檢中亞健康人群心理健康的影響,見于表2。
表2 兩組體檢者的心理健康狀態評價[分,(±s)]
表2 兩組體檢者的心理健康狀態評價[分,(±s)]
組別 SAS 評分 SDS 評分健康管理前 健康管理后 健康管理前 健康管理后觀察組(n=75) 58.69±4.41 37.23±2.71 59.40±4.06 37.44±3.08對照組(n=75) 58.97±4.29 44.15±5.56 59.67±4.27 43.81±2.97 t 值 0.394 13.395 0.397 12.893 P 值 >0.05 <0.05 >0.05 <0.05
對比健康管理(觀察組)和常規管理(對照組)對于部隊健康體檢中亞健康人群疾病預防效果的影響,見于表3。
表3 兩組體檢者的疾病發生情況[n(%)]
部隊官兵身處艱苦、危險的工作環境,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需要隨時面對各類意外事件的發生,其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4]。長期、持續的工作過程中,部隊官兵的健康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容易在軍事訓練、工作任務中受傷,出現胃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疾病[5]。與此同時,部隊官兵由于心理壓力較大,長時間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則會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表現為“亞健康”狀態[6]。根據部隊官兵的體檢結果顯示,“亞健康”問題普遍存在于部隊官兵當中,對于其身心健康形成危害,有著潛在的患病風險。因此,針對部隊亞健康人群,應該加強對其的健康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7,8]。
部隊亞健康人群中,心理健康問題往往容易受到忽視。心理問題的產生,會影響到部隊官兵的工作狀態,表現為精力不足、集中力下降、積極性差等表現[9]。關注部隊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為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具體分析負面情緒的產生原因[10]。制定科學、合理工作任務安排,防止其過度疲勞。加強人文環境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幫助其放松心情、釋放壓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力[11]。部隊官兵對于“亞健康”缺乏了解,有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需要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其對于“亞健康”的認知,予以足夠的重視,并按照護理人員的指導,調整其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風險,幫助部隊官兵及早擺脫“亞健康”狀態[12]。
綜上所述,部隊健康體檢中亞健康人群,需要得到專業化、系統化的健康管理,全面改善其身心狀態,降低疾病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