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文娟,加孜那·托哈依*,侯婷婷,阿明古麗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塵肺病多源于長期吸入生產(chǎn)性粉塵的職業(yè)活動,各種粉塵會在其間潴留肺內(nèi),并進一步造成肺組織發(fā)生各種彌漫性纖維化狀況。從2010年開始,我國塵肺新發(fā)病例年均都已經(jīng)達到2 萬例以上[1]。罹患塵肺病者是由于肺間質出現(xiàn)的廣泛纖維化改變以及矽結節(jié)的形成從而引起肺組織破壞,由于粉塵進一步沉積在肺中、通過理化刺激以及合并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可以導致氣道不完全的阻塞,從而引起氣流通過受限,隨之進展為COPD[2]。
本研究通過選取確診的塵肺合并AECOP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肺功能(FEV1%)凝血功能(FIB、D-二聚體)與動脈血氣(PO2、PCO2)進行檢測,并分析之間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新疆第三人民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確診為塵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65 例,均為男性,平均 (71.65±11.47)歲。
調取患者住院病歷,收集包括一般資料,肺功能、血氣分析、凝血功能等資料。
1.3.1 塵肺診斷標準
《GBZ 70-2015 職業(yè)性塵肺病的診斷》。
1.3.2 AECOPD(COPD 急性加重)診斷 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檢查:此為最主要的患者是否存在COPD 癥狀方面的檢查辦法。以支氣管舒張劑令患者吸入,測量其用力呼氣量(第1 秒)在所有用力肺活量之中的占比若是不及70%的話,就可以確定其有氣流持續(xù)受限的狀況。短期內(nèi)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惡化(超越日常狀況)狀況,并從具體狀況出發(fā)改變用藥辦法,短期內(nèi)患者發(fā)生氣短、咳嗽或痰量增多、喘息加重等情況,有時也會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加重等情況。
1.4.1 存在≥Ⅲ級的心功能不全、嚴重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左心室肥厚、動脈導管未閉、法洛氏四聯(lián)癥之類合并癥,或者處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活動期肺結核等疾病病程之中,肝、腎等臟器存在功能不全情況,處于創(chuàng)傷、手術、感染、消耗性疾病、心腦血管事件等應急狀態(tài)之下等;
1.4.2 對于不滿足條件診斷的患者和臨床資料不齊全的患者予以排除。
以Pearson 方式分析其相關性,以P<0.05 作為其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塵肺合并AECOPD 患者塵肺職業(yè)工齡和工種、塵肺期別比率分析

表2 塵肺合并AECOPD 患者 FEV1%與 PaCO2、PO2 相關性分析
從前文可知,本研究所獲的結果體現(xiàn)出塵肺合并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其表現(xiàn)出的PaO2、FEV1%二者基本呈正相關關系(P<0.05,r=0.026),也就是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階段的氣道阻塞癥狀和肺功能之間是彼此相關,F(xiàn)EV1%值也會相應下降,機體缺氧就越嚴重,因此PaO2 則就越低。FEV1% 與PaCO2 呈顯著負相關(r=-0.306,P<0.05),即:當患者處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時,由于氣道阻塞,阻塞程度的不斷加重,繼而肺功能也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肺功能當中FEV1%值下降的越明顯,導致體內(nèi)二氧化碳潴留,不易排出,導致血氣分析中PaCO2 數(shù)值升高。

表3 塵肺合并AECOPD 患者 FEV1%與 D-D、FIB 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塵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FEV1%與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FIB)水平無顯著相關性(P>0.01),即塵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氣道阻塞程度不會影響D-二聚體、FIB 水平的高低,機體D-二聚體、FIB 水平的高低亦不會影響患者氣道阻塞程度。

表4 塵肺合并AECOPD 患者PaO2 與 D-D、FIB 相關性分析
即當患者處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時,凝血功能(D-二聚體、FIB)與血氣分析(PaO2)成負相關,PaO2 越低,繼發(fā)性的紅細胞增多就越明顯,血液粘稠度就越高,血漿中 FIB、D-二聚體值亦就越高。

表5 塵肺合并AECOPD 患者PaCO2 與 D-D、FIB 相關性分析
即當患者處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時,凝血功能(D-二聚體、FIB)與血氣分析(PaCO2)成正相關,PaCO2越高,因高碳酸血癥及低氧血癥,繼發(fā)性的紅細胞增多就越明顯,血液粘稠度就越高,血漿中 FIB、D-二聚體值亦就越高。
目前,肺通氣功能檢查已經(jīng)成為了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了解呼吸系統(tǒng)損傷、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的一個主要的辦法,在病情評價方面的作用頗為重要[3]。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會造成二氧化碳的體內(nèi)潴留或機體缺氧等情況,由此造成患者發(fā)生酸堿電解質失衡的癥狀。作為一個重要的機體缺氧方面之反應指標,機體缺氧的“標志”是p(O2)發(fā)生下降;上升則體現(xiàn)為肺通氣存在不足狀況[4-5]。
本研究所獲結果中體現(xiàn)出:塵肺合并AECOPD 患者開展相應的入院后分析檢測所獲之結果體現(xiàn)出:PaO2 和FEV1%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P<0.05),PaCO2 和FEV1%則反之(P<0.05),嚴重氣道阻塞,由此造成CO2 發(fā)生排除障礙,O2也因此難以順利進入肺泡,進一步造成換(通)氣功能發(fā)生不應有的障礙,故而很容易造成PaO 下降2 和PaCO2 上升。臨床實踐中對于患者的處理過程中,若是患者難以耐受肺功能檢測的話,則可借助于血氣分析檢測中PaCO2、PaO2 數(shù)值來對肺功能情況做出驗證,并對療效加以評估并指導下一步治療。
D 和血漿纖維蛋白原都是檢測血液高凝狀態(tài)、了解體內(nèi)凝血纖溶系統(tǒng)狀況的主要指標。體內(nèi)凝血因子--血漿纖維蛋白原也是血流動力學、凝血功能等方面的一個主要指標,在相反應蛋白急性期可以用于促進體內(nèi)高凝過程,曾有研究體現(xiàn)出:FIB 水平的上升也是COPD 患者所面臨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6]。
Fijalkowska A[7]等研究證明與文獻研究結果一致[8-10]。凝血功能(D-二聚體、FIB)與血氣分析(PaCO2)成正相關,PaO2 越高,因高碳酸血癥及低氧血癥,繼發(fā)性的紅細胞增多就越明顯,血液粘稠度就越高,血漿中 FIB、D-二聚體值亦就越高。畢紅兵研究指出[11],凝血功能水平與患者的肺功能、酸堿平衡以及缺氧狀態(tài)密切相關。有報道指出凝血相關指標與COPD 患者病情直接相關,Zhang 等[12]及Aleva 等[13]的研究結果顯示,血漿中D-二聚體水平高的AECOPD 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率更高、出院預后更差[14]。
綜上所述,當患者處于急性加重期,無法耐受肺功能檢測時,若要判斷病情嚴重程度通過,可通過血氣中PaO2、PaCO2進一步判斷。凝血功能FIB 、D-二聚體的測定可能成為間接判斷病情的預警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