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林,陳歡,崔巍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呼吸代謝病房,陜西 寶雞)
近年糖尿病的臨床發病率顯著增加,該疾病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表現為持續性的高血糖,該疾病的臨床發病率高,老年群體是糖尿病的高發人群[1]。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在2013年發布數據,全球的糖尿病患者超過3.8 億,且其預計在2038年時,全球的糖尿病病患數量將接近6 億[2]。就我國近幾年關于糖尿病病患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糖尿病大國,在我國,老年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公共健康問題[3]。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常有多種并發癥,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心臟、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眼部等均受累及,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因此必須進行積極、及時的治療,藥物治療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拜糖平與二甲雙胍均是常用藥物,為探究該兩種藥物聯合的治療效果,本文納入80 例患者展開研究,現報告如下。
此文納入80 例自愿參與研究的糖尿病老年患者,選取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選取科室為內分泌科,此研究以對比手段展開,以數字抽簽法將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含40 例患者。對照組資料:含40 例患者,其中52.5%為男性,即21 例,47.5%為女性,即19 例,年齡跨度為61 歲至81 歲,(71.45±3.08)歲為年齡平均值,病程長度為1年至10年,(5.32±1.09)年為病程平均值。研究組資料:含40 例患兒,其中47.5%為男性,即19 例,52.5%為女性,即21例,年齡跨度為62 歲至82 歲,(73.42±3.11)歲為年齡平均值,病程長度為1年至10年,(5.37±1.07)年為病程平均值。此次研究開展前提:獲倫理委員會批準;保障患者及家屬知情權;患者組間資料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患者經我院確診,年齡超過60 歲,屬老年范疇;2)患者不存在意識或認知障礙,無嚴重聽力障礙,語言功能正常,能與醫護人員正常交流,可自行決定是否參與此次研究;3)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排除糖尿病外患嚴重身體疾病如: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患者;2)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語言障礙、聽力障礙的患者;3)排除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4)排除因各種因素中斷此次研究的患者;5)排除身體素質極差,生存時間短于此次研究時長的患者。
以二甲雙胍單一向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藥物信息:由深圳市中聯制藥有限公司進行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4853,初始劑量:50mg/次,2 次/d,7d/療程,每日服用量不可超過200mg,共治療8 個療程
在對照組基礎上向研究組患者增加拜糖平進行治療,藥物信息:由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進行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 字H19990205,50mg/ 次,2 次/d,30d/ 療 程,共 治 療2 個療程。
統計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GLU(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統計并對比兩組低血糖、胃腸道反應的發生情況。
療效:治療后,餐前、餐后靜脈血漿血糖水平控制在(6.1±4.4)mmol/L、(8.0±4.4)mmol/L;有效:治療后,餐前靜脈血漿血糖水平<7.0mmol/L,餐后<11.1mmol/L;無效:治療后,餐前靜脈血漿血糖水平>7.0mmol/L,餐后>11.1mmol/L。
產生的各項數據運用SPSS 19.0 版本軟件實現統計分析工作,運用t檢驗驗證二元比較正態分布資料,應用方差分析功能驗證多項比較正態分布資料,如果SPSS 19.0 給出P<0.05 的結果,表明各項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療效(97.5%)顯著優于對照組(75%)(P<0.05)。詳見表1。
組間血糖及HbA1c水平在治療前無差異性(P>0.05),治療后均改善且研究組更佳(P<0.05)。詳見表2。
對照組8 例(20%)出現低血糖,研究組1 例(2.5%)出現低血糖,1 例(2.5%)胃腸道反應,研究組總發生率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74,P=0.013)。

表1 療效比較

對照組 18(45%) 12(30%) 10(25%) 30(75%)研究組 22(55%) 17(42.5%) 1(2.5) 39(97.5%)χ2 8.5375 P 0

表2 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在臨床中,糖尿病屬于慢性內分泌代謝異常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均是引發該疾病的關鍵因素[4]。該疾病具有病程時間長且并發癥多的特點,患者存在胰島素作用缺陷以及分泌機制的異常,長時間的異常情況會導致其出現蛋白質、電解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等代謝的紊亂,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易出現多種并發癥,例如心臟功能損傷、神經功能的異常、功能衰竭等,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5],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老年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患者服用藥物、適量運動及飲食控制等,可有效控制病情,從而減少并發癥[6]。需要注意的是,絕大多數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盡早的治療,提高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十分必要。目前,臨床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
拜糖平、二甲雙胍均是常用于臨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藥物。其中,拜糖平屬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對葡萄糖苷酶發揮水解反應,通過競爭機制達到抑制作用,拜糖平進入人體后,可與α-糖苷酶抑制劑結合,進而減緩葡萄糖被腸道吸收的過程,有著理想的可逆性抑制作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同時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α-糖苷酶抑制劑不會抑制乳糖酶產生,強化患者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甘油三酯的代謝,降低其水平,并且可有效減少脂肪組織的重量及體積,可有效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7]。二甲雙胍可有效抑制肝葡萄糖的輸出,提高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進而可有效降低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水平。除此之外,二甲雙胍可提高周圍組織細胞攝取葡萄糖的效應,從而對肝糖原的異生發揮抑制作用,從而,有效增加無氧酵解葡萄糖的速度,提高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同時,二甲雙胍可對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的機制發揮抑制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并且可有效預防低血糖的發生[8]。
本文以對比形式展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聯用上述藥物的研究組療效優于單用二甲雙胍的對照組,且前者的低血糖發生率更低。提示,拜糖平與二甲雙胍聯合使用,可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預后,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來說,拜糖平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的效果理想,且有著較好的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因此,可行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