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香麗,于白莉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血管性癡呆(VaD)是一種進行性神經認知臨床綜合征,是由于腦血流量減少和神經血管單元損傷引起,是癡呆的第二大類型,僅次于阿爾茨海默?。ˋD),占所有癡呆病例的至少20-25%[1]。目前對VaD 的診斷及治療仍有一定困難。目前西醫治療主要是針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房顫等,針對認知障礙的藥物主要是參考AD治療,如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NMDA 受體拮抗劑,這些藥物在VaD 中的治療可能有一定獲益,但目前仍無FDA 批準治療VaD 的藥物。本文以數據挖掘為背景,對中國專利公布公告網站上與VaD 相關的專利進行分析,挖掘出現代中醫藥治療VaD 的用藥規律,以更好的指導治療。
登錄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公布公告網站(http://epub.sipo.gov.cn/),檢索與VaD 相關的中藥復方及單體。檢索日期2020年5月1 日。
納入數據庫中治療VaD 的全部口服中藥復方專利及含中藥單體;組成相同但用量不同視為不同復方,組成及用量相同視為相同復方僅錄入1 次。排除保健品、外用藥等專利。
建立血管性癡呆中藥復方專利數據庫,將中藥復方專利的檢索結果列項排列;按照《中藥學》[2]、《中藥大辭典》[3]、《中華本草》[4]規范中藥名稱并錄入數據庫,保證中藥的一致性;錄入完成后進行1 次數據審核,控制相異率<5%。
依據上述建立的方藥數據庫(其中方劑 34 首,1 種中藥單體,共中藥 133 味)為基礎,對大熱、微寒、微溫、微苦的中藥分別歸入熱、寒、溫、苦,對某些中藥若上述參考資料沒有明確歸經,則計為0,將數據錄入EXCEl 2016,對治療血管性癡呆133 味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分布進行單獨的頻數統計分析,見表 1、表 2。

表1 血管性癡呆用藥的四氣、五味分析
以已建立的數據庫為基礎,對所涉及的中藥使用的基本頻次進行使用頻率統計分析,具體結果見表3。
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 對藥物進行關聯規則分析,挖掘出兩種藥物之間的配伍關系,設置最低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50%,最大前項為1,提升≥1 等條件挖掘出藥對之間的基本關聯規則,對藥物進行關聯規則分析。根據Apriori 算法,一共產生248 條規則。結果見表4、表5。
VaD 屬于中醫學中的“癡呆”、“呆病”等范疇。沈金鏊提出“中風后善忘”是較早關于血管性癡呆的記載。本病的基本病機為髓減腦消,神機失用??捎蓺庋澨摶蚰I精不足致髓海失養,亦可由痰瘀痹阻、腦絡清竅失養所致。其治療當標本兼顧,治標則化痰開竅、活血化瘀等,治本當補腎填髓、補益氣血。本研究以中國專利網上,2020.5.1 日前公布的治療血管性癡呆的口服中藥單體及復方,運用EXCEl 2016及IBM SPSS Modeler 18.0 數據挖掘軟件為工具,探索中醫藥在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用藥基本規律。從藥物的四氣、五味方面,VaD 治療的四氣最多為溫性;五味多為甘味,甘味具有補益作用,針對VaD 的本虛使用。歸經多為肝腎經,肝主疏瀉,調暢氣機,氣機不暢,則生痰、濕、瘀等病理產物,阻滯腦竅,發為癡呆;另外,腎精虧虛,以致髓海失養,故與肝腎經關系密切。治療VaD 高頻藥物主要有石菖蒲、川芎、三七、天麻、遠志、丹參、何首烏、熟地、當歸、淫羊藿、安息香、九節菖蒲、益智仁、山茱萸、銀杏葉等,這些藥物主要功效為行氣活血化瘀、化痰開竅、補氣養血、補益肝腎、平肝息風。有文獻表明,石菖蒲和九節菖蒲均有抗氧化作用,前者還有鎮靜、抗驚厥,增強學習記憶能力,能防止腦萎縮[5];銀杏葉提取物可改善大鼠記憶力[6];淫羊藿和丹參可增強血管性癡呆大鼠模型的認知及記憶力;以何首烏和益智仁為主藥的首烏益智湯能提高大鼠認知能力[7]。藥物關聯規則分析:①活血化瘀,祛痰開竅:藥對有九節菖蒲-楤根、九節菖蒲-安息香、楤根-安息香、水菖蒲-匙葉草、遠志-石菖蒲、銀杏葉-天麻、益智仁-川芎、九節菖蒲-楤根-安息香、三七-炙遠志-石菖蒲等,藥物之間多相須、相使配伍使用,有行氣活血化瘀、祛痰開竅益智之功,用于痰瘀互結型VaD。②補益肝腎、補血益精:山茱萸-熟地、益智仁-熟地、山茱萸-熟地-石菖蒲、熟地-遠志-山茱萸,為還少丹的核心組方,有益肝健脾補腎,益氣生精益智之功效。③平抑肝陽、息風止痙:鉤藤-天麻、益智仁-僵蠶,多用于血管性癡呆兼有眩暈頭痛甚者。由本研究可見,痰瘀互結在血管性癡呆的中醫治療多從痰瘀論治,兼以補益肝腎,體現了血管性癡呆的基本病機,為臨床治療血管性癡呆提供參考。

表3 血管性癡呆用藥頻次分析(≥10%)

表4 兩味藥高置信度前20 位

表5 三味藥物高置信度前20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