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貴,樊園園,吳勝利,陸姝帆
(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
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機構的科研產出力和學術水平[1]。筆者所在單位屬于南京市雨花臺區,區內共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對2010-2019年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質量、期刊分布、研究主題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以期了解目前我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科研工作的現狀并分析相關原因,促進今后基層醫療機構科研工作的開展與深化。
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 CNKI) 為文獻檢索庫,檢索南京市雨花臺區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表的文獻,檢索時間為2010.01 .01 至2019.12.31。
以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 選取“AF=‘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 AF=‘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或AF=‘南京市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 AF=‘雨花臺區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 AF=‘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AF=‘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醫院'或AF=‘南京市鐵心橋醫院'或 AF=‘雨花臺區鐵心橋醫院'或AF=‘鐵心橋醫院'”為檢索詞,來檢索雨花臺區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篩選標準 ①剔除同一機構的重復文獻;②剔除非科研性質的文獻:文摘、會議紀要、機構工作總結等。
對所納文獻數量、質量、期刊分布、研究主題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Excel 進行相關圖表繪制。
篩選后獲得合格文獻137 篇。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年度論文發表數量見表1,10年間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論文發表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見圖2。
通過閱讀分析論文的內容,參考其他文獻分類方法[2],將所分析的論文研究主題分為7 類,包括疾病/ 健康相關研究114 篇(83.21%),社區衛生服務管理10 篇(7.30%),心理/ 行為和社會學問題研究4 篇(2.92%),全科醫學教育2篇(1.46%),健康宣教2 篇(1.46%),調查/ 需求和滿意度1篇(0.72%),其他4 篇(2.92%)(見表3)。
其中核心期刊9 篇(6.57%),非核心期刊128 篇(93.43%)。非核心期刊中,國家級期刊70 篇,省級期刊58 篇。發表論文數量前5 位的期刊共刊載論文45 篇(32.85%),其中《中國民族民間醫藥》14 篇(10.22%),《中國社區醫師》13 篇(9.49%),《當代醫藥論叢》7 篇(5.11%)(見表4)。受基金資助的為0 篇。
表1 2010-2019年南京市雨花臺區 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表文獻情況
圖2 2010-2019年南京市雨花臺區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表文獻數量趨勢
表3 2010-2019年南京市雨花臺區 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表文獻的研究方向情況
表4 2010-2019年南京市雨花臺區 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表文獻數量排名前5 位的期刊情況
筆者通過統計分析發現南京市雨花臺區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年來發表的科研文獻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側面說明基層醫療機構科研意識的增強。科研對于基層醫療機構和全科醫生均有重要價值[3]。對于機構來說,科研可促進醫療質量和競爭力的提高;對于全科醫生來說,科研可以使其臨床思維更清晰縝密。近年來各省市相繼有針對基層科研的鼓勵性政策出臺,給予基層全科醫生很大的動力和支持。例如,上海醫學科技獎從2018年起增設“社區衛生創新獎”,鼓勵社區進行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新。
筆者通過閱讀文獻內容,對文獻的科研主題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大部分文獻的科研主題局限于醫療衛生保健,對家庭醫生簽約制度、雙向轉診、互聯網+等時事熱點話題卻鮮少涉及。可以看出社區全科醫生科研思路有待拓寬。全科醫生應多關注社區衛生現有問題,開展積極有效的社區科研探索,尋找創新與實際意義并存的科研切入點。
我區十年來公開發表的論文中,發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數只占總數的6.57%,側面反映了我區基層醫療機構科研水平仍有較大上升的空間。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原因:①薄弱的科研基礎和日益增長的科研需求不匹配。②社區工作瑣碎繁多,缺少鉆研的時間和精力。③科研資金投入有限,又缺少基金支持,很多有意義的科研項目被“閹割”。
針對以上,基層醫療機構應進一步完善科研基礎建:為全科醫生提供專業的科研培訓、經費支持,為科研的起步創造條件;加強與醫聯體內上級醫院的科研合作,在合作過程中鍛煉和培養自身科研創新能力[4]。
基層醫療機構因缺乏大型診斷治療設備和尖端實驗測試儀器,所以現階段一般放棄純基礎性研究和動物實驗,以開展臨床性科研為主。很多基層醫務工作者迫于晉升職稱等壓力被動科研,意淫出一些“假、大、空”的臨床科研項目,對于臨床沒有任何借鑒價值,過程中也毫不考慮倫理學原則。這樣的倫理問題亦是造成基層醫療機構臨床科研瓶頸的關鍵。
臨床科研在基層醫療機構要真正持久地開展起來,倫理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一方面,基層醫務人員也須接受GCP 培訓,以維護臨床研究中倫理問題的嚴肅性[5]。另一方面,基層醫務工作者要做踏實的有心人,只有在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地總結和思考,才能醞釀出有見地的科研課題和論文計劃。
在新全科的特殊階段,科研不僅僅是研究型機構、高校,甚至三級醫院的“專利”,社區科研也擁有巨大的潛力與發展空間。本文從基層醫療機構的科研文獻發表方面著手,合理、客觀地分析了我區基層醫療機構科研工作現況,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淺析及思考,以期為今后社區衛生科研工作的開展與深化提供借鑒與參考,具體措施尚待進一步研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