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紅,楊月新通訊作者)
(北京聯合大學校醫院醫療三科,北京)
頸肩腰腿痛是指無菌性炎癥或慢性勞損引起的以病患部位腫脹、疼痛或者功能受限為主的一組疾病[1]。該病癥是骨科常見疾病,致病因素較多,常見疾病包括:頸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疾病[2]。
其臨床表現為患病部位的疼痛感、肢體活動不便、關節活動不靈活、肌肉酸楚、肢體麻木、關節腫脹及功能障礙等[3]。疾病大多起病隱匿,臨床癥狀不典型,疼痛感時重時輕,有些甚至可以自行緩解,因此患者容易忽視疾病,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疾病病程長,西藥治療,可通過服用止痛藥能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易造成胃黏膜損傷,增加患者不適,使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4]。該病不僅發病率高,而且療程長、易復發,由此帶來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有效防治本病是目前的主要任務。本文主要探究實施幾種非藥物療法,在治療我校女教工頸肩腰腿痛中的臨床治療效果。
通過對調研時間段: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調研人群:調研時間我院中醫科和理療室就診的106 名頸肩腰腿痛教職工患者,做統計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來我院就診的頸肩腰腿痛患者呈漸升趨勢,且頸肩腰腿痛患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表12017 ~2019年我校教工頸肩腰腿痛癥狀調查分析
女性天生的生理結構就容易發生骨盆歪斜,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動作便可能導致骨盆歪斜,對于孕產婦等特殊時期的女性,骨盆穩定性較差、肌肉韌帶較松弛的人來說,更容易造成骨盆損傷。而骨盆一旦不正,腰椎、脊椎、頸椎等部位都會受到牽連,從而引發頸肩腰腿痛等一系列病癥。
高校女教職工是目前高校教育重要力量,許多教職工缺乏對不正確坐姿引起頸肩腰腿損傷的認識,工作時坐姿隨意,因工作需要低頭伏案長、久坐,致使頸部部分軟組織長時間受牽拉,或腰部兩側肌肉屈伸時力量不平衡引起肌肉群的損傷,易出現胸腰椎關節紊亂,會引起頸部、背腰部、腰骶部、髖關節等部位的慢性疼痛,影響到椎間盤,從而增加了引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可能。
2.3.1 日常穿搭
女性穿著形態的多樣化,有時著短款上衣、冬天穿裙子,對腰部和膝關節的保暖效果不夠,因受涼造成的對腰肌、腰椎間盤、膝關節的損傷或傷害。長期穿高跟鞋,因膝關節負荷增加,對膝關節也是一種損傷。并且,女性較多的單肩背包方式,除了對肩部因負重造成的影響外,還會使脊椎產生壓迫而發生側彎。
2.3.2 家務勞動與日常起居
家務勞動中,洗衣、擇菜、擦地、購物等勞動過程中,久站、蹲起、拎物用力不當、勞作強度過度等,對膝關節和腰部也是一種損害。此外,半躺姿勢玩手機、床上看電視、看書報,對腰椎和頸椎也是一種傷害。
選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時間段,在我院就診的106 例頸肩腰腿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超短波或周林頻普治療儀做理療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針刺、手法(包括推拿和按摩)、撥罐(真空罐和傳統火罐)等多種非藥物治療方法。年齡范圍為27~60 歲,年齡區間為(45.08±1.49)歲;病程范圍為0.5~7年,病程區間為(3.25±0.28)年。在基本資料上,兩組患者無明顯差別(P>0.5),可進行臨床比較分析。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口服和外敷西藥的對癥治療方法,口服藥的對癥藥物主要有根痛平、仙靈骨葆膠囊(中成藥)、布洛芬緩釋膠囊,外用膏藥主要有麝香壯骨膏、通絡祛痛膏,外敷藥膏有扶他林。口服用藥療程10~15 天,外用膏藥視患者的體質而定,過敏體質禁用。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具體患病情況,施使不同種類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這幾種非藥物治療方法:①理療:將患者采用超短波或周林頻普治療儀做理療治療。方法:一般10 天為一療程,一次0.5h,對患病局部施使治療。②針刺:通過對患者疼痛部位穴位和循經上遠端穴位以及某些特定穴位行針刺治療,選用穴位有承山、委中、環跳、膀胱經的背俞穴、后溪、養老等,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時間控制在30min,5 次一療程,一共進行2 個療程的治療。③手法:通過推拿手法,如滾法、推法、揉法、拿法、按法、振法等手法,作用人體的局部以及經絡和經絡穴位,遵循由重變輕、自上而下的原則,循經推拿,對患者的陽陵泉、承山、委中、殷門、承扶、環跳等穴位著重按壓[5]。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30min,5次一療程,一共進行2 個療程的治療,同進,囑患者硬板床,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并且做好患病部位的保暖工作。④撥罐:借助熱力或吸撥排除罐內空氣,罐內形成負壓而吸著于皮膚上,使局部出現瘀血現象。3-5日一次或等瘀血現象消失行下次治療,2-3 次為一療程。
治療后,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觀察并比較兩組總體有效率、疼痛評分及Barthel 指數。其中臨床痊愈:治療后頸肩腰腿疼痛感覺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體征得以改善后而完全不影響生活和工作。顯效:頸肩腰腿疼痛感覺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復,體征基本改善而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有效:頸肩腰腿疼痛感覺明顯減輕,功能有所恢復,對生活和工作還有較大影響。無效:頸肩腰腿疼痛感覺和功能沒有改善,依然影響生活和工作[6]。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2.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數(n)或率(%)描述統計,計量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本次研究得出的表2 數據得知: 實驗組總有效率96.4%;明顯高于對照組有效率8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表2 兩組療效對比表
頸肩腰腿痛為我國的普發和好發疾病,該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質量[7]。在西醫觀念里,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是無菌性炎癥或慢性損傷,因此,在治療該病癥時,多使用抗炎藥物進行治療。但是,使用西藥治療只能緩解疼痛,病癥復發率高,患者易產生耐藥性。在中醫觀念里,引起頸肩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氣虛、陽氣不足、風寒入侵等[8]。還有,中醫上,造成該疾病的主要原因多由于經絡郁阻、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引起和發病。同時由于大多患者對該病的認知度不夠,從而失去易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需提高對頸肩腰腿痛的重視。女教工因工作性質、生活環境、自身原因,更容易引發頸肩腰腿痛的發生,更要提高對它的重視。
對照組采用對癥口服和外敷西藥的治療方法。實驗組選擇理療、針刺、手法、撥罐多種非藥物療法的治療方式。理療中運用的兩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溫熱作用達到局部加速血液循環,增加組織代謝過程,以及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功能、有助于改善神經系統功能和消除微循環障礙癥狀,促進損傷部位的炎癥吸收以達到止痛解痙的目的。針刺通過對相應穴位和經絡的刺激,疏通經絡,促進疼痛位置血氣運行,改善血液循環[9]。從而達到疏通經脈、活血化瘀、運行氣血的目的,見效快,無副作用。
手法中的推拿是利用力學效應治療,促使組織內物質運動,加速細胞志血管內外物質交換,加快患部的血液循環,調節和糾正患者的代謝紊亂和生理功能,促進患者的陰陽平衡和氣血流通,從而達到緩解并消除患者活動受限、疼痛等癥狀[10]。拔罐作用于局部組織,引起人為的瘀血,可以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也促進了局部組織的代謝過程,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
從本次研究可知,選擇非藥物療法理療、針刺、按摩、拔罐治療的觀察組有效率96.4%,對比對照組82%的有效率有明顯的療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頸肩腰腿疼痛癥狀選用非藥物療法理療、針刺、按摩、拔罐有明顯優勢,這與單純服用口服和外用西藥治療相比有較大癥狀改善,而且沒有副作用。因此聯合使用多種形式的非藥物療法即將理療和針刺、手法、撥罐多種方式配合治療頸肩腰腿疼,是一個較好的治療方法,提高了治療的效果,該療法在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地同時,起效快,對人體不會產生不良作用,安全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