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蕾
(十堰市太和醫院 整形美容燒傷科,湖北 十堰)
深度燒傷臨床較為常見,同時治療困難,預后較差,臨床通常將深度燒傷分為深二度、深三度[1]。深度燒傷往往是在接受常規換藥治療后,依然難以自行愈合的情況,需要及時采取創面修復,減輕燒傷疤痕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2]。深度燒傷會導致患者的皮膚嚴重受損,對患者的心理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3],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通過針對性臨床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減輕病痛,舒緩患者心理上的壓力。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將我院150 例深度燒傷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分組觀察,探究深度燒傷創面在施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后的美容修復的臨床護理及效果。
此次研究執行的時間段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觀察對象為150 例深度燒傷創面美容修復的患者,實驗期間,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分組方法為隨機抽簽分組法,對所有患者進行隨機編號(1~150),其中單數納入觀察組(n=75),雙數納入對照組(n=75),患者的基本資料:觀察組中男性38例,女性37 例;患者年齡20~59 歲,平均(37.26±1.12)歲,燒傷深度:深II 度40 例,深III 度35 例,燒傷面積:總面積的31%-50%45 例,50% 以上30 例。對照組中男性39 例,女性36 例;患者年齡21~60 歲,平均(37.86±1.08)歲,燒傷深度:深II 度42 例,深III 度33 例,燒傷面積:總面積的31%-50%41 例,50%以上34 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不大(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第一時間生理鹽水沖洗后,外涂美寶濕潤后給予常規護理;治療期間準確記錄患者信息,并密切觀察患者創面及生命體征變化,分析創面美容修復的效果并給予基本護理幫助。
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臨床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創面護理:及時為患者清創,堅持無菌操作前提下,碘伏消毒,再對創面異物進行清除。做好創面的保護工作,外涂磺胺嘧啶銀抗菌藥物,防止感染。如果患者的燒傷面積較大,或者存在嚴重感染的情況,需要將創面暴露在干燥環境下,通過干燥緩解的作用,能夠讓創面結痂完整。日常護理:指導患者不可長時間壓迫創面,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要幫助其翻身、改變體位等。另外部分患者的創面即使結痂后,也可能出現痂下感染的情況,要將結痂祛除,并及時削痂,操作過程嚴格無菌,盡量避免交叉感染情況的出現。飲食護理:燒傷也會對患者的胃腸道造成一定影響,重度燒傷患者體液大量丟失,需要保證液體補給充足,并在飲食中為患者補充營養,選擇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蛋類、面條等。(2)心理護理:首先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等進行初步了解,給予相關疾病指導,答疑解惑,消除顧慮,增強信心,讓患者能夠配合創面修復的治療。治療期間,告知患者創面整形修復的注意事項,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全面配合。燒傷患者常伴有較大心理負擔,出現焦慮不安和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其免疫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護理人員與其多交流溝通,耐心給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和預后情況等,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①不良反應:持續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準確記錄患者有無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瘙癢、泛紅、疼痛。②心理狀況調查:護理前后對患者使用SAS[4]和SDS[5]評分表來進行評價,得分越高則抑郁、焦慮情況越嚴重,詳細記錄護理前后評分情況,并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③生活質量:評定項目主要參考SF-36 生活質量表[6]中的內容,包括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等等,每個項目滿分為100 分,取治療前后患者的平均值進行統計學分析。④護理滿意度:向150 例患者發放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格,從綜合性護理、全面性護理、針對性護理、有效性護理四個方面進行調查統計,各為10 分,總分為40 分,滿意:32 ≤得分≤40,較滿意:24 ≤得分≤31,不滿意:得分<24。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進行卡方(χ2)及T 值檢驗;當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3 例患者出現瘙癢、泛紅等皮膚不適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對照組中的不良反應一共有12 例,兩組患者的發生率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SAS、SDS 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 與SDS 評分更低,兩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的結果均為P<0.05,差異顯著,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低,進行組間比較后得到P>0.05,兩組無明顯差異;在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同時,在護理滿意度的調查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96.0%、73.3%,兩組間進行比較得到P<0.05,差異顯著,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近年來,深度燒傷創面修復仍是一項重大課題,深度燒傷給患者帶來的傷害非常大,給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傷害。許多患者由于燒傷后創面疤痕問題,變得內向、自卑,不能良好的進行社交,工作等也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對患者進行創面整形修復是非常有必要的,及時改善皮膚受損的情況,減輕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同時,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通過語言指導、日常護理干預等方式,讓患者及時了解深度燒傷后的注意事項,并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保護好創面不受感染[7],心理方面也給予安撫,結合患者病情特點,讓患者能夠以積極態度來面對病情。此次研究中,將150例深度燒傷創面修復的患者進行實驗觀察,分組后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案。結合實驗數據分析,采取針對性臨床護理措施,患者的SAS、SDS、生活質量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并且僅有3 例患者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對于整修修復的治療有益。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0%,護理效果較好。針對性護理給予患者入院指導、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認知能力,幫助患者分析病情,了解其病情變化,緩解恐懼,建立信任合作關系。同時,對面容修復給予合理用藥護理、創面清潔護理、瘢痕預防處理,最終獲得理想的創面愈合效果,從而很好的提升了患者面對自我和社會的信心,降低負性情緒,進而改善了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對深度燒傷創面美容修復的患者,采取臨床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生活質量等,對于患者身體恢復有重要意義,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