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春
(徐州礦務集團第二醫院,江蘇 賈汪)
在呼吸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較為多見,患病后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合并呼吸衰竭,當出現該種情況則表示為病情較為嚴重,會導致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脅,不但嚴重的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同時也對其家庭造成了較為沉重的負擔[1]。當前隨著經濟水平、醫療技術的不但更新和進步,臨床上對于治療該疾病除了給予藥物,無創機械技術也已經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于治療該疾病,盡管對于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結合合理科學的護理干預才能夠確保患者病情的康復與穩定。故本次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 型呼吸衰竭無創通氣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探討。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 型呼吸衰竭患者56 例,采取隨機數字抽選的方法進行平均分組,組別名稱:實驗組、對照組,組別例數:兩組均各28 例。實驗組:男性16 例,女性12 例,年齡最小為22 歲,最大為76 歲,中位年齡為(47.22±2.12)歲,對照組:男性17 例,女性11 例,年齡最小為20 歲,最大為75 歲,中位年齡為(45.98±2.11)歲,兩組在基本資料方法不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在2002年頒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以及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均排除嚴重的肝臟、腎臟、精神、心血管類疾病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獲得家屬支持,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進行綜合護理:(1)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明確患者的想法,多談論患者喜歡的事物,溝通時醫護人員應當保持充分的耐心和愛心,多運用鼓勵的語言,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的關心。同時可以對患者詳細講一些護理效果良好的例子,確保患者的信心,并對治療效果的好處進行分析,降低患者不良的情緒。(2)體位護理:幫助患者選擇一個合理舒適的體位進行擺放,以半臥位、坐位、平臥位為佳,確保患者頭部、頸部、肩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其頭部略微向后仰,確保患者氣道的通暢;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當告知患者確保保持頭頸肩位于同一軸線,利于口鼻腔的暢通,通常情況下每2h 幫助患者進行翻身1 次[3]。且可以幫助患者進行肢體的按摩,注意動過輕柔,同時可以協助其進行肢體被動運動,確保患者的舒適程度。(3)呼吸道護理:對患者的呼吸道加強管理,確保呼吸道的通暢,因此進行吸痰護理十分重要。根據國外相關文獻報道,吸痰的正確順序為:霧化吸入藥物、更換體位、叩打、使用振動器等。在臨床上可以采用“三步排痰法”,即“一吸”(該步驟能夠通過進行霧化吸入確保干燥的痰液得到溶解和稀釋)、“二拍”(協助患者翻身,并進行叩背,確保附著在肺泡周圍、支氣管壁的痰液能夠更好的脫落和松動,以利于吸入)、“三吸”(吸痰)。采用無創呼吸機是通過患者自己的呼吸道進行通氣,雖然無需進行人工氣道的建立,但是當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增多,則會出現呼吸不暢的情況,依然會使得通氣功能受到影響[4]。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當選擇合理舒適的體位,如半臥位、坐位等,確保患者頭部、頸部、肩部位于同一水平,并頭稍微向后仰,以確保氣道的開放,保持呼吸的通暢,注意避免針頭過高使得氣流通過而療效減弱。對于痰液較多、難以排出的患者應當給予氧啟動霧化吸入,同時也可以調節濕化器,確保氣體溫度得到增加,能夠利于緩解其咽部不適,且利于對呼吸道分泌物的稀釋,使痰液更加順利的排出,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倘若患者存在咳嗽咳痰劇烈,可以停機大約20~30min,讓患者稍作休息,咳出痰液并漱口。倘若患者使用時存在鼻塞,可給予0.1%呋麻滴鼻以確保鼻粘膜血管收縮,確保癥狀得到患者后采用呼吸機[5]。(4)鼻面罩護理:倘若沒有合理使用鼻面罩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不適,如面部受壓,嚴重的情況可導致皮膚潰爛等。因此,在對其進行使用時,將其與患者連接方式有4 根頭帶法和3 根頭帶法,在對其進行固定時應當注意其眼睛和耳廓避免受到壓迫,固定帶的松緊程度以不漏氣為宜,過松會出現漏氣的情況,過緊則應當到患者面部血液循環受阻[6]。在患者進食及飲水、排痰等動作時可以將呼吸機進行斷開,并采用溫水清潔面部,確保面部血液得到循環,保持皮膚的彈性。(5)通氣期間的監測與觀察:實施無創通氣機治療過程中,濕化器應當用蒸餾水,以避免較長時間的運用導致罐底出現結晶。每次在使用前,將蒸餾水200mL 導入濕化器中,確保氣體先濕化然后進入氣道,以避免呼吸道的干燥。在使用過程中確保溫度維持在31℃~33℃,同時也有相關研究表示,將溫度調節在36℃~37℃,因此應當根據季節的變換以及室內溫度、濕度的不同對溫度進行合理調節。同時應當注意觀察呼吸機是否正常運轉,并對患者各生命體征情況給予監測,注意呼吸機是否有警報,對于警報的出現究其原因并進行相應的處理[7]。另外,在上機前對患者的血氣分析以及心電情況進行監護,以更好的了解其心理、血壓、呼吸等指標的情況,同時也能夠作為調節呼吸機參數作為參考依據。并對患者的呼吸頻率、幅度、呼吸機運動等情況進行觀察,以綜合判斷通氣治療的效果,避免壓力過大而導致壓力損傷,例如氣胸、縱膈氣腫等。(6)其他支持:營養攝入:營養支持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重要意義,當其營養不良時,會發生肺表面活性物質生成減低,蛋白質合成下降,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的幾率;同時在正壓通氣的患者同意出現腸胃脹氣以及消化不良等情況。因此,在飲食方面應當多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確保食物容易消化,合理控制碳水的攝入,避免發生較多的CO2,同時可以采用靜脈營養的方式,即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每日補充2500~3000 水分,使得痰液稀釋,更好的排出,對于伴有腹脹的患者,給予半流質或流質食物[8]。(7)呼吸機鍛煉: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作用主要是輔助通氣泵功能,以確保呼吸肌的批到得到改善,而進行呼吸肌的鍛煉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以利于預防呼吸機疲勞,起到增強體力的作用,確保患者病情的好轉。因此,應當盡早告知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其采用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能夠增強其肺泡通氣量,促進患者的康復。
對兩組患者護理的效果進行評價,采取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和對比。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利用軟件將數據匯總并作出相應的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采用卡方檢驗方式進行計數資料,并將t值帶入計量資料,當P值小于等于0.05 時,統計的方法才具有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護理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護理評分(份) 住院時間(d) 并發癥(%)實驗組 28 97.45±2.23 7.45±1.23 1(3.57)對照組 28 82.68±3.34 13.68±2.76 5(17.85)T/χ2 -- 19.460 10.909 2.986 P -- P<0.05 P<0.05 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代表患者的病情已經發展大較為嚴重的地步。因此,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能夠保證其病情的穩定和好轉,促進肺功能的康復[9]。同時由于患者在進行無創通氣時臥床時間較長,加之患者不了解該治療方法,出現過度擔心護理效果等,因此存在護理依從性差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本次實驗組采用綜合護理方法,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護理,確保患者不良情緒得到緩解,以更好的接受接下來的治療與護理[10]。并選擇一個舒適合理的體位,詢問患者的感受,定時為患者翻身,有利于提高患者身體上的舒適程度。另外,由于患者分泌物多,會增加治療的難度,也可能危及到其生命,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操作的時候應當積極觀察患者的表情神態,充分的展現人性化,并充分的掌握無創通氣的適應癥,給予正確的操作方法,取得患者充分的配合,對其病情情況進行嚴密監測,對于患者多進行溝通,告知患者治療方法,預后情況,打消患者的顧慮,鼓勵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使得護理工作進一步開展[11]。由于在臨床上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多采用無創通氣,雖然該方法能夠提升搶救率,確保患者生命的安全,但是也會為患者帶來痛苦[12]。因此,綜合護理有利于讓患者感覺到身體和生理上的舒適程度,有利于推進護患之間的關系,改善護理的預后,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護理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臨床上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 型呼吸衰竭采用無創通氣過程中,積極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顯著的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有利于提高護理的質量,同時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該方法值得積極推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