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庚
海外家族藝術品財富信托市場持續升溫,國內藝術品財富管理信托亦呼之欲出,這是一個令人心儀的高凈值人才需要市場,相比藝術創作人才的飽和,這個市場大,人才卻幾乎是空白。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已占世界總份額的30%,此外,還有藝術雅債,人情世故之交易,即非拍賣記件交易,所以,我們真實的交易量更大。企業、個人或家族藝術品財富管理人才需要日熾,而我國尚沒有專門的學科培養這樣的人才,需求旺盛,供給卻難有。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一些中等資產的家庭已經加入了收藏藝術品的行列,一些富豪或企業也成為收藏主力,所以中國藝術品財富驟然上升。還有一些藝術世家的藝術品價值顯示他們正成為社會的顯富紳儒,伴隨而來的即是這個群體所產生藝術財富管理的需求。藝術品財富管理往往是實現遺產避稅、繼承有序、解決家庭經濟糾紛和藝術傳承的重要舉措。藝術品財富管理是一個大的學術課題,這里只集中敘述藝術品財富管理高凈值的兩個群體:即畫家群體和收藏群體。
畫家群體和收藏群體里家族財富管理尤其重要。俗話說“窮富不過三”,我國藝術世家和收藏世家興盛過三代的鮮之鮮也。唐代張彥遠家族收藏巨富,其《歷代名畫記》記載張氏宮廷望族收藏有序,元代周密收藏富能敵國,明代項元汴收藏甲于江南,董其昌亦是收藏巨富,但這些家族到第三代就沒落了,個中多有原由,但是重要原因是缺少相應的家族藝術品財富管理。
舉一隅便明其理,一個大藝術家,臨終前留下諸多畫作,若家里就一個子女,子承家業,好繼承;若是子女眾多,錢財可分割算計,然而藝術作品卻難以分拆,不可能將一幅作品拆分開來繼承。還有藝術家只一個妻子,亦好繼承財產,若是其離婚過,便涉及財產分割,甚至糾紛。明代項元汴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范式,解決子女繼承收藏藝術的糾紛問題,但沒有被人效仿。他在自己收藏的書畫作品上標上收藏時的金銀價格,臨終時以這個收藏的金銀為單位分配給自己的孩子。收藏古物亦有賬本記錄,以此作遺產計算財產分配給子女。這是一個辦法,但是沒有實現其收藏的財產增值,項氏家族到了其孫子輩,其收藏書畫古物就基本流散。這種方法是早期的家族收藏財富管理,西方稱這些為“三D”財富管理,即藝術家或收藏家的財產涉及離婚(Divorce)、債務(Debt)、死亡(Death),這類問題需要進行財產拍賣和中介機構估值。這就是基金管理或者信托管理。有了好的藝術品財富管理,既保持了藝術品的傳承,亦實現財富資本的轉換。
西方家族藝術品財富管理設立藝術基金,將其用于公益事業,這樣管理藝術品資產,可實現財富增值,亦合理避稅,同時也避免了家庭之間的矛盾糾紛。這些藝術管理理念需要研究借鑒,運用到我們的藝術世家或者收藏世家之中。而伴隨著我們藝術金融學的發展,藝術銀行、藝術股票、藝術租賃、藝術債券等新的藝術財富管理模式的出現,我們的藝術財富人才需求將會暴增,并形成大的藝術管理產業鏈,一個新的家族藝術財富管理市場將會井噴,并指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