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 林江濤 圖片提供/壹 圖
哮喘的急性發作可能會引起猝死。猝死的發生機制目前還不是特別明確。哮喘患者平時氣道有慢性炎癥,氣管有充血、水腫,管腔狹窄。當哮喘急性發作時,炎癥反應加劇,氣管水腫加重,管腔內積聚大量分泌物,管腔進一步縮窄,再加上平滑肌收縮,患者難以正常呼吸,會出現低氧血癥,引起其他全身反應而引發猝死。另外,哮喘患者的猝死也可能與呼吸衰竭有關。
了解哮喘急性發作前的征兆非常重要,這也是哮喘患者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據調查資料顯示,在門診就診的哮喘患者中,將近90%的人急性發作有預兆,也就是說發作前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在出現預兆時給予適當處理,癥狀就會減輕,甚至可能阻止這次發作。
哮喘急性發作前征兆都包括哪些癥狀呢?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胸悶,患者發作前出現胸悶、憋氣;因為有身體不適,會出現煩躁;夜間有憋醒,起夜次數增多;有的患者出現咳嗽;還有的患者出現活動耐受能力下降等。這些是癥狀上的征兆。
除了癥狀,還有一個客觀的指標,就是峰流速。峰流速是一個肺功能的生理指標,可以反映患者的呼氣受限程度。患者可以用峰流速儀在家中自己測量。當峰流速指標比平時降低20%~30%時,預測近期可能會發生哮喘的急性發作,這時患者就應該去醫院就診,采取措施,預防發作。
峰流速除了可以預測哮喘的急性發作外,還可以作為哮喘患者的日常病情監測方法,用來判斷藥物治療的反應性。
哮喘治療的最重要原則是長期治療。為什么要長期治療?因為哮喘是一種慢性病。
對于哮喘,很多患者都在認識上有誤區。他們只有在出現癥狀、哮喘發作時才去看病,用藥后癥狀改善馬上就把藥停了,等到下次發作再去看病。這樣反復發作的過程,會加速哮喘的疾病進展。
所以說哮喘治療的最重要原則就是要樹立一個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的觀念。
另外從哮喘的管理目標來講,前文我們已經提到,就是要達到哮喘的總體控制,一方面是控制當前癥狀,另一方面是防止未來風險。
具體的哮喘治療方法分為三個方面。
●患者教育
通過教育,提高患者對哮喘的認知程度,提高藥物的治療率,改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疾病的控制水平。如果平時的治療效果維持得好,就很少甚至不會出現急性發作。所以教育是哮喘治療的重要一環。
●環境控制
環境控制分為大環境和小環境。小環境相對來說是患者可以控制的。比如哮喘患者首先應該戒煙,吸煙與哮喘發病密切相關,也是誘發哮喘加重的因素,同時,吸煙會使哮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性明顯下降。家庭環境是哮喘患者需要改善的,如要避免過度裝修,防止裝修有害氣體誘發哮喘,還應避免飼養動物,保持居家環境的干燥等,都非常重要。另外工作環境也要引起重視,某些職業因素,如鋸木、換被單等工作對哮喘患者來說就很容易加重病情。
至于大環境主要是指我們的空氣環境。雖然我們無法控制大環境,但是應盡量做到在空氣污染較重時,如霧霾天氣減少出行,以減少哮喘誘發加重的概率。
●藥物治療
為什么第三條才是藥物治療呢?這是因為如果在相同的藥物治療情況下,第一條和第二條措施將起決定性作用。患者教育做得好,環境控制得好,哮喘才會控制得好。
哮喘的藥物治療分為控制性藥物和緩解性藥物。控制性藥物是需要長期使用的每天用藥,主要通過抗炎作用使哮喘維持臨床控制。緩解性藥物就是急救藥物,這些藥物能迅速解除支氣管痙攣,從而緩解哮喘急性發作的癥狀。
哮喘的藥物治療經歷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徹底改善了哮喘患者的預后。
這種突破性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
哮喘的炎癥是過敏引起的,使用激素治療效果顯著,但是口服激素會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如骨質疏松、糖尿病、感染等。為了增加療效,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經過長期大量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醫學專家發明了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這個藥可以直接吸入沉積到氣管,局部起作用,起效快,用量少,從而避免了全身的副作用。

有了新型治療方法,哮喘患者的發作頻率甚至死亡率都明顯下降。有的患者用藥長達二十甚至三十年,也沒有出現全身副作用,用藥的安全性是非常肯定的。目前,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哮喘治療的一線用藥,有效性高,安全性好。
除了單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哮喘患者還可聯合使用其他藥物。
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做了許多醫學研究,發現哮喘患者將吸入激素類藥物與長效β2受體激動劑聯合使用,效果優于單純增加吸入激素劑量。除了長效β2受體激動劑,聯合用藥還可以使用緩釋茶堿和白三烯調節劑類藥物。
從治療來看,一般的輕度哮喘,單用吸入激素就可以了,也可以單用白三烯調節劑;中度以上的哮喘,主張聯合用藥治療。中度哮喘使用低劑量激素聯合用藥治療,重度哮喘使用中高劑量激素聯合用藥治療。
對于使用以上治療方法效果仍不好的哮喘,我們稱為難治性哮喘。
難治性哮喘在哮喘的病例中僅占5%左右。這部分患者在治療上可能需要口服激素藥物,還可以使用目前比較新的治療方法如生物靶向治療等,但治療成本都非常高。
目前國內對難治性哮喘患者多主張最低劑量的口服激素,以維持最好的癥狀控制。
哮喘的緩解性藥物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的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全身使用激素、吸入性抗膽堿能藥物和短效茶堿等。
控制性藥物是長期用藥,就像日常的一日三餐;而緩解性藥物則是加餐,是癥狀控制不好、出現急性發作時的臨時用藥。一般來說,只要堅持長期規律用藥,哮喘的發作就會很少出現,所以這些“加餐”用藥是很少使用的。如果哮喘患者經常要“加餐”,老是頻繁出現發作癥狀,說明“正餐”沒有吃好,也就是沒有進行有效的長期控制治療。
患有過敏性鼻炎人群的哮喘發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8 倍以上,這說明過敏性鼻炎是哮喘明顯的高危因素。而已經診斷哮喘的患者中,也有70%~80%的人伴有過敏性鼻炎,說明二者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如果有條件,哮喘患者還是應該檢查一下過敏原,這樣做有以下意義。
第一,明確是過敏性哮喘。
第二,過敏原檢查可以幫助一部分患者找到誘發哮喘加重的因素。比如對螨過敏的患者,如果不清除環境中的螨,則哮喘很難控制好。
第三,如果找到確實的過敏原,可以考慮脫敏療法。現在的脫敏療法都是標準化的,純化得非常好,效果也比較理想。
如果哮喘控制得好,哮喘患者完全可以像普通人一樣運動。有的哮喘患者甚至可以踢整場足球。所以,只要配合規范治療,注意周邊環境,將哮喘控制好,哮喘患者完全可以過正常的生活,像普通人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