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可云 (廣西外國語學院)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校多年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其逐漸形成的知識積累和創新等活動中的文化,成為了高校發展的重要根基,這些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高效現代化建設發展中,校園文化建設是重要的內容,不同的環境下,培養的師生品格和精神也不同,積極的校園文化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高校發展中,校園文化貫穿始終。高校校訓精神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對校園文化建設有重要影響。
高校校園品牌文化的創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影響師生形成正確信念和追求的關鍵所在,因此,校園品牌文化的創建,需要遵循科學的指導思想,結合高校自身發展的實際,新的發展時期,我國特別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凈化校園環境,促進校園文化氛圍朝著健康方向發展。在校園品牌文化建設中,需要以科學思想為指引。
校園文化品牌的創建,推動形成和諧、健康、樂觀向上的文化氛圍,提升高校自身影響力的同時,也能在文化研究和發展中不斷推陳出新,促進傳統文化與新型校園文化的有效融合和深入發展,打造高校自身特色文化,從而實現教育育人與高校個性發展的統一。在校園文化品牌創建中,首先是了解高校校訓和精神。
立足校訓精神,在校訓精神的指導下創建文化品牌,創建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內容,促進校園文化向健康方向發展;其次要了解時代發展特點。
了解時代變化,分析師生不同的需求,推陳出新,重視校園文化與時代發展有效結合,滿足師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后是體現高校自身的專業特色。要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需要依托校園專業建設,將專業發展和育人結合,培育更多專業人才。
學校精神是高校長期發展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和理念,對高校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也是學校自身氣韻的重要體現。重視高校校園品牌文化的建設,將高校辦學精神與高校歷史發展文化結合,并體現學校的個性發展,在建設中能加深教師和學生對高校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認同感。
校園文化建設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適中,滲透到每個環節,是校園風氣的體現,其中對師德師風、學生個人風采等有重要的影響,打造符合高校自身發展的校園文化,能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能更好地符合新時期高校發展目標,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近些年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不斷增加,院校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高校在發展中要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必須不斷開拓生存空間,在發揮自身專業建設優勢的同時,要從長遠發展出發,在創新中求發展。品牌建設是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終能形成品牌效應,提升高校的美譽度。
高校校訓具有導向性、獨特性、穩定性和時代性等特點,對學生來講,有教育、宣傳、引領、凝聚等作用。校園品牌文化建設中,校訓有深刻的影響。
其一,能更好地塑造大學精神,形成校園文化。高校是我國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也是新思想和新文化的發源地,校訓是這些新思想和文化的保障。校訓作為學校師生共同的價值理念,對學校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校在建設中,一方面重視校園硬件設施建設,創建良好的外部條件,同時精神文化建設,才能確保其可持續發展。其二,傳遞大學理念。有了校訓,能準確表達教育活動的目的,如“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博學博愛”等校訓,傳遞出不同的教育目的。高校是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大學生應該傳承優秀文化,在繼承中創新發展新文化。其三,提供更好的人文和學術環境。以校訓精神為內涵的校園文化指引下,很多高校已經逐漸形成了勤奮、進取、創新、鉆研等精神,這也是當前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如“實事求是”“切問而近思”等校訓,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術環境和人文環境,這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價值。其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
校訓是高校建設良好校風需要遵循的重要準則,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能對師生產生激勵作用,校訓表達的是高校辦學的要求,如“開拓創新,嚴謹治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等,都指出了高校的辦學目的,學生從校訓分析中,都能了解學習和人生真諦。
首先,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其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質,擔負社會責任,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有的高校校訓中顯示出了學生應該具備的品質和需要承擔的責任意識。良好的校訓精神一旦被學生認同,會潛意識中將其當做行為規范和奮斗的目標,最終形成良好的風氣。
其次,校訓精神提倡的是嚴謹治學的態度,從而不斷推動科研發展。校訓秉承的是高校多年發展歷史傳統,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在長期的精神、思想的形成中,對學生的行為有滲透和內化的作用,發揮著重要的隱性教育的功能。在校訓的熏陶下,高校能積極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推動教學的發展。最后,校訓是校園文化的體現,也是師生的行為準則,與校風學風一起構成了高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高校展示自身文化的名片,也是廣大師思想行為影響的重要因素。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等校訓,是師范教育的行為準則。
通過不同的解讀方式,校訓展示的文化價值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分析高校校訓的來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高校自身多年發展中傳統文化,還有高校的歷史中的奮進精神。校訓中都會有我國傳統文化的文化體現,從而挖掘出經典內容,更好地解讀校訓的內涵,讓學生在歷史文化熏陶中更多地了解我國傳統。優秀的校訓精神是扎根于學校歷史發展中,或者是與高校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有必然的聯系,加深對校訓精神中文化內涵的理解,才能了解其中蘊含的某種特定的精神,如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進取精神,團結奮進,凝聚力量的精神等。在解讀的過程中能讓師生產生共鳴,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工作和學習中,承擔社會責任。對學生來講,根植于高校發展的校訓精神能引發其產生思想共鳴,激發內心深處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提升自己。
同時,在對高校校訓精神的解讀中,能加深對高校歷史文化的理解,這對當前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有重要的影響。校園品牌文化的建設,是建立在對高校發展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新發展,與高校自身的特色文化結合,才能提升校園文化的打造水平。
校訓精神體現出高校辦學理念,對師生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在高校發展實踐中,很多高校忽視了對校訓精神價值的挖掘,校園文化建設與校訓精神脫離,因此校訓精神仍然是以一種固化的形式存在。因此,要認識到校訓的育人作用,將其作為重要的精神文化指引,深入挖掘校訓所蘊含的內涵和故事,并采取多樣化的紀念形式,加強學生對校訓的了解,并在高校校園中張貼校訓內容,或者通過互聯網等手段,向學生灌輸校訓精神,并結合實際,對校訓精神進行動態化的解讀,將校訓作為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準則,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同時結合高校發展的實際,對校訓精神進行動態調整,賦予其新鮮內容,增強其文化傳承的功能。
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中,需要重視對自身發展的了解,了解高校發展的優勢,結合高校多年發展,做好校園文化品牌定位。高校辦學歷程中,有很多鮮明的校園文化和風貌,呈現出的是大學的歷史發展,所處地的地域風貌等,校園文化與歷史傳統有密切的聯系,在建設中需要了解其發展歷史,辦學背景,在歷史文化中提煉出校園文化特色。而校訓精神中有體現高校發展歷史文化的重要內容,必須對校訓精神中的歷史文化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尋找與其他高校發展不同之處,在此基礎上進行校園文化品牌定位。
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提升校園文化品牌的價值,讓高校師生對校園文化產生重要的認同感,擴大品牌受眾群。校園文化建設是為學生服務的,更好地營造學習和生活的氛圍,因此在實際建設中,要將校園品牌文化與學生的發展結合,高校校訓精神中,也有學生素質提升,能力培養等結合的因素,在具體實踐中,要引導學生對校訓的理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在活動中展示自我,鍛煉自己的能力,從而明確品牌定位,了解品牌目標和核心所在,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品牌建設的內容和形式加以創新。
要提升校園文化的價值,需要重視其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校園文化機制的創新發展,才能確保品牌的先進性。
當前發展中,很多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趨同化的問題,校園文化建設千篇一律,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實際的建設中,要做好文化創新,要重視對校園傳統文化的解讀,了解時代發展特點,并結合高校專業建設,了解高校所處地域的文化現狀,在了解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創新,創建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并豐富活動內涵,形成具有高校發展特色的文化品牌。
校園文化建設中,需要對品牌進行宣傳和包裝,增強品牌的延續性和影響力。當前高校建設中都有自己的校園文化品牌,但是文化品牌形象識別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多是停留在表面,缺少物化的標識,因此,要積極建立形象識別系統,重視對品牌的整體認知,并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手段,發揮校園網絡的宣傳作用,加強對校園品牌文化的宣傳,加深師生的認識和對文化的認同。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建設中校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發展中要結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實際,了解校訓精神的內容,加深對其內涵的理解,關注校訓精神對師生產生的深遠影響,重視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加強對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方法的研究,將校訓精神與傳統文化發展結合,從而推陳出新,重視校園文化品牌的創新,并加強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提升校園文化的影響力,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