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香榴 (廣西外國語學院)
新時期背景下要求體育市場向文化產業靠攏,以此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對體育文化的需求,促進文化供給的平衡。為了切實的推動文化產業與市場經濟的協同發展,有關體育文化部門提出了一系列品牌推廣的措施,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體育文化產業認可程度低的問題,但仍存在部分品牌建設的問題有待解決。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其一,目前市場對于體育文化品牌的定位程度較低,在開展商業類型品牌推廣活動時,創新化程度較低,無法傳遞正確的體育文化知識,對人們造成的品牌效應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品牌的發展進程。
其二,體育文化產業品牌建設中常出現由于資金供給不足導致的傳播載體出現斷層。整合有關部門對其的調查,現代化群體傳統生活理念與文化產業體育理念存在矛盾。
其三,西方等發達國家特色體育文化品牌與國內體育文化品牌存在差異,國內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使其文化本質發生變異。此外,由于目前品牌建設的相關研究者較少,導致品牌建設道路存在斷層,領域文化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承。上述提出問題均為新時代背景下,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在建設道路上潛在的問題,為了改善產業品牌建設現狀,本文將根據體育文化品牌未來發展趨向與建設現狀,開展品牌建設路徑的詳細研究。并以此為品牌建設的主線方向,深入研究體育文化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契合點,全力創造具有民族文化底蘊的特色體育品牌。
在新時代背景下,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的建設首先應當明確其文化內核體育文化品牌的定位,品牌定位是營銷戰略和品牌建設的核心。本文采用將SWOT(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會,threats,威脅)與SIC(Space positioning空 間 定位,Industry positioning產業定位,Category positioning品類定位)結合的定位方法對文化內核體育文化品牌進行全面的定位。在明確文化內核體育文化品牌定位前,首先采用SWOT分析法,對當前已有的特色體育文化產業進行全面分析,從而找出影響特色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確定不同品牌的文化產業核心層次,體育文化產業外圍層次以及與之相關的體育文化產業層次。通過明確不同層次體育運動品牌的實際影響力和輻射力,帶動各個層次相關要素的發展,以此提高競爭實力。
其次,引入SIC定位方法,對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定位進行分析。通過Space positioning確定品牌的輻射范圍和影響范圍;通過Industry positioning找出品牌中具備特殊優勢的產業集群;通過Category positioning找出消費者選擇該品牌商品及服務的利益點。通過明確文化內核體育文化品牌定位。以此,明確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具備“多大的影響范圍”“什么樣的產業中心”,以及“能夠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利益點”。
實現品牌在傳播過程中展現出與其它相同產業品牌之間的差異劃分,為品牌的傳播提供關鍵點,實現具有區域特色的體育文化產業品牌。根據品牌定位分析得出,新時代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的建設與發展應當走產業融合的道路,不斷延展體育文化領域,以此帶動體育品牌與其相關品牌之間的融合,實現體育產業消費的等級優化。盡快打開多元主體的市場格局,結合體育產業的自身發展優勢,打造更具特色的產業。
同時結合各個區域充足的人文、經濟區域等優勢,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產業,以此形成“一地一品牌”的核心競爭實力。
體育品牌文化特色服務最終目的是提高體育消費群體對體育文化產業的支持,因此可采用規范體育品牌文化特色服務流程的方式,監督品牌建設相關人員在實施品牌設計與規劃工作中的行為。其一,可利用非工作日時間,由體育產業品牌領導者帶領員工到市場部門參與多種類型的社會公益活動,樹立工作人員正確的服務客戶意識。使其認為發展體育長久客戶不僅可為品牌建設創造價值,同時也是提高自身職業能力最直接的體現。
其二,定期開展品牌服務回訪工作,掌握客戶對特色體育服務的實際需求,根據客戶滿意度回訪數據,調整品牌建設目標。整合品牌設計的多種服務目標,精細化分解服務目標,將不同服務目標分配到個人。并有針對的開展優質服務培訓工作,使每名員工至少掌握一項服務技能。保證在服務不同客戶過程中,給予用戶一個相對完整的服務體驗,使品牌項目服務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其三,基于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應遵循標準體育產業協同發展法規,搭建客戶與產品品牌直接交流平臺,完善對用戶的服務流程。針對用戶與單位合作中產生的問題,可直接通過平臺交流。除此之外,相關領導者可通過平臺查閱品牌設計與體育產業文化市場分配現狀,有利于提供品牌建設定向目標的同時,可為多方利益提供保障。
其四,為了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對體育文化的需求,可選擇高素質體育文化傳播人群,組建產業內部個性化優質服務團隊,有針對性地與品牌用戶實施開展交流。例如,由產業領導者帶頭,成立品牌版面設計、品牌圖像規劃等多工作模塊為一體的技術型服務團隊。定期開展體育產業發展數據統計工作,加大對體育行業發展的監控能力,掌握市場發展最前沿信息,有助于對用戶需求及市場變化趨勢及時做出反應。
在不斷實踐中完善對用戶的個性化服務,解決品牌建設中市場與文化潛在沖突,使體育文化品牌得到全面的優化,以此實現對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的有效塑造。
針對現下市場品牌建設中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可采用拓展體育文化產業品牌融資渠道的方式,提供體育文化產業固定資產租賃、銀行金融借貸、股票債券抵押等融資路徑。其一,利用融通倉對品牌建設進行信用貸款,在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建設過程中提供資金借貸渠道和資金借貸配套服務,以此搭建特色文化產業內部綜合性服務平臺,從而降低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建設資金風險,促進品牌固定資產抵押的合理化和科學化。
其二,在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建設融資中引入股權抵押形式,促進產業內部期權融資計劃順利實現,加大對產業營銷渠道的擴展力度,從而降低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建設風險,這樣有利于對產業受益者權益的保障,同時還有助于分散產業市場風險,促進共贏局面實現。
其三,保障品牌建設資金鏈的完整度,結合行業的發展趨向,把握品牌建設主要方向,建立與市場內多個文化單位的共同融資機構,設計體育行業金融服務體系,以此滿足市場內不同類型體育文化產業對品牌建設的需求。
其四,將品牌持有股份與相關債券進行抵押與轉移,在體育文化單位享有市場所得權益的基礎上,通過三方認證單位完成債券的轉讓,以此完成對品牌建設的融資。同時,加大明星效益發揮的作用,邀請市場內正能量明星為品牌建設代言,吸引社會群體的注意力,并為品牌建設爭取更多的投資,營造體育市場相對完善的法治環境,以此實現體育文化品牌與法治社會的協同發展。
其五,聯合體育文化地區,成立品牌信任擔保機制,建立信任體系,明確體育市場內不同類型體育文化單位資金鏈在運轉中存在的缺陷,將品牌作為融資的主要服務對象,為特色體育品牌建設,提供基礎的融資保障。例如:面向社會中公益崗位與服務類體育產品,減免文化單位融資費用等。
對于需要進行融資的體育品牌,可通過與專業相關的認證部門為其提供信用證明,再結合特色體育文化代表單位所在的市場占比,以及線下具體規模發展程度,對品牌的信用認證體系進行完善。積極鼓勵具有特色文化的代表單位以開展拓展訓練項目的方式,增加對外發展的渠道和路徑,從而提高體育文化自身品牌在市場當中的信用值,并進一步提高體育文化單位融資風險的擔保能力。同時,在國家建設大、中、小型擔保協作機構時,還應當在維護體育品牌在融資中應用利益的基礎上,重視對品牌資源的統籌和規劃,以此起到完善品牌建設資金鏈的作用。
加大對體育文化品牌的推廣是實現品牌建設最為直接的路徑,相比其它企業品牌,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的發展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并在不同層面社會經濟變革的帶動下,逐步形成了體育文化的不同表現形式。
為此可采用將品牌細化的方式,將體育品牌建設劃分成太極拳品牌、武術品牌、雜技品牌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積極申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體育項目品牌,鼓勵市民與群眾參與到文化品牌的建設中,使被遺棄的體育文化重新受到重視,并在不斷地實踐中完善體育文化品牌的建設,使品牌逐步得到社會的公認。
此外,出臺既能傳承體育文化,又能加快品牌建設的政策,豐富體育市場活動賽事,以提高體育市場軟實力的方式帶動體育文化品牌的建設。
例如:設計冬季“雪上馬拉松”賽事等,加大體育供給側的改革力度,利用群眾的力量積極宣揚體育文化,以此打造具有文化底蘊與地方特色的品牌。同時,借助信息化社會為體育品牌建設提供的便利條件,在電視電臺、廣播頻道、互聯網平臺等公共展示界面,設計體育文化品牌友好頁面,在品牌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價值的弘揚,同時應整合當地文化底蘊,將其民族精神與體育品牌相互融合,提高品牌的信譽度及群體對品牌的認可程度,逐步實現體育項目的全地區覆蓋,進而帶動對品牌的推廣。
新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市場上各個行業的轉型,對于體育文化產業而言是當前新興行業中的熱門產業。本文從品牌定位、服務體系以及融資渠道三個方面開展了有關新時代背景下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建設路徑的探究。
以此,為體育文化產業在社會經濟市場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發展方向,并有效促進體育文化產業的轉型。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新型特色體育文化產業新業態,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特色體育文化作為體育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見證者,同時也是國家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同時,在沿當前建設路徑發展時,還應當保持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解決在品牌建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為特色體育文化產業品牌的建設和發展指明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