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燕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平法”是“建筑結構平面整體設計方法”的簡稱,是一種用平面來表達結構尺寸、標高、構造、配筋等的繪圖方法,主要用平面制圖規則和平面構造詳圖來輔助識讀建筑里面的結構施工圖以及結構中的鋼筋算量問題,平法現已在全國結構工程界普遍應用多年。
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結構識圖及平法應用》教學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結構識圖基礎知識,二是在平法中的應用知識。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在剛開始學習時,結構識圖知識對學生而言是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學生的好奇心強,學習興趣濃厚,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習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對部分學生而言,其自身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難以滿足識圖學習的需要,進而降低了學習熱情,久而久之,開始抵觸識圖學習。
特別是建筑工程圖紙中符號、形體與教材中標注有出入時,就會導致學生難以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專業的工程圖紙之中,學生的學習出現脫節,阻礙了學生的學習。
力不全面
眾所周知,建筑工程種類多樣,施工圖紙種類也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三種,第一種是建筑施工圖紙,第二種是結構施工圖紙,第三種是設備施工圖紙。
造價專業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具備識讀所有圖紙的能力,但是,受學生自身情況以及教學的局限性影響,許多學生的識圖能力并不完整,對三種圖紙的識讀不能融會貫通,不全面的識圖能力,對學生后續的學習以及學生以后的工作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通過對在校生與畢業生的調研總結,我們發現從事造價的學生普遍存在結構識圖及鋼筋量計算難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三維空間想象力及實際工程的現場經驗,對工地上的各種結構構件節點和鋼筋骨架等不熟悉,看到二維的結構平面圖紙,很難想象出鋼筋三維空間構造,所以造成了學生識讀施工圖及計算鋼筋工程量的困難。
因此通過對本課程的課堂改革探索與實踐,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鋼筋三維空間構造想象力,加強學生識讀結構施工圖及鋼筋算量的水平,鞏固掌握鋼筋構造的能力。
主要針對平法知識在結構中的應用,學生缺乏鋼筋空間構造的想象力,學習困難,進行探索與實踐,提出幾點“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做”將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融一體、通過“教學做”將線上與線下融一體、通過“教學做”將教師與學生融一體等方法,來幫助學生解決識讀結構施工圖及計算鋼筋工程量的困難。
“教學做”就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對知識點進行講授梳理;學生通過學習,課后對知識點進行加強鞏固,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整理記錄;把課堂搬到施工現場、實訓基地,邀請經驗豐富的企業師傅為學生進行現場答疑解惑,并且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訓任務去做,如:在現場可分組進行鋼筋下料與綁扎,在實訓室運用可替代鋼筋的材料進行模擬操作,直觀的將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融一體。施工現場學習效果直觀,但因學生人數比較多,好奇心強,不可預見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安全問題不能完全保障,所以我們可以換場地進行“現場教學”。 在學院內建設1:1 模型實訓室,在1:1 模型實訓室開展“現場教學”,比如各種基礎構件: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主體構件:梁、板、柱、剪力墻、樓梯等構件在1:1模型實訓室展示,特別對這些構件的配筋構造,邀請有經驗的企業老師進行實地講授教學,讓學生對結構的各個節點及部位的鋼筋布置、配筋能夠直觀的學習。
引導學生提前做好問題的梳理,明確各自的疑惑,通過現場學習交流了解鋼筋下料的工序,使教學工作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同時也使學生從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線上運用云課堂智慧職教-職教云、藍墨云班課等APP里的課件進行線上講授或是運用其APP 里面的今日課堂進行線上講授,線下可運用簡易模型、虛擬資源建設的鋼筋三維模型來講授,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運用造價軟件的鋼筋三維顯示功能,給學生展示結構構件鋼筋骨架,通過造價軟件的二維和三維顯示的對比,使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施工圖紙鋼筋平面表示和三維立體分布的區別和聯系,加深學生對結構構件中鋼筋的布置形式以及施工圖紙正確的識讀;“學”:線上學生可運用云課堂智慧職教-職教云、藍墨云班課等APP 里的課件、PPT 等資源進行線上學習,線下學生可運用教材、圖集等與簡易模型、虛擬資源建設的鋼筋三維模型對照學習,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結構構件,在日常生活的建筑物中不容易見到的,同時有些結構構件作為工程的相關隱蔽部分,學生就更不容易見到實物的構件及各構件的連接處的處理,很多學生無法理解此處鋼筋到底如何放置,針對這種情況,線下運用簡易的構造模型、虛擬資源建設的鋼筋三維模型,可加深學生對各個結構構件鋼筋構造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濃厚興趣;“做”:線上學生可運用云課堂智慧職教-職教云、藍墨云班課等APP 里的作業、考試進行檢驗,線下老師可布置實際任務去做,比如運用項目化圖紙進行鋼筋建模,不但能加強學生結構識圖的能力,又能解決學生鋼筋構造的空間想象的困難。線上教學運用云課堂智慧職教-職教云、藍墨云班課等線上學習平臺,任課教師課前可將課程相關信息、學習任務、課件及視頻、考試安排、等學習資源即時傳遞到終端上,讓學生在課外先學習,考驗學生的自覺性。
線下教學運用簡易模型、虛擬資源建設的鋼筋三維模型來解決學生無法把平面圖與鋼筋三維空間構造進行結合學習的困難,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切身感受,同時教師對學生起到監督的作用,完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
通過“教學做”實施將教師與學生融一體。老師運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線上資源、線下資源融合起來教;學生在課堂、現場、線上、線下融合起來學;把課堂搬到“現場”,進行鋼筋下料與綁扎,線上運用作業、考試進行檢驗,線下運用項目化圖紙進行鋼筋建模。實施將教師與學生融一體,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參與課堂互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師與學生融一體教學模式下,提前讓學生自己預習課程,同時在教師引導下,把整體課堂分解成若干環節或層次,尤其是重點和難點都分塊,分環節,分層次讓學生自己逐步去探究,這樣既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又有老師的引導和幫助為依托,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一體化教學。
《結構識圖及平法應用》課程是工程造價的專業基礎必修課,在整個教學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近幾年“教學做”一體化的探索與實踐,這些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明顯的,學生在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團隊協作積極性、學習興趣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同時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有效的提高了識讀結構施工圖及鋼筋算量的能力,為以后從事新型造價員崗位、造價師崗位、新型施工員、新型資料員、新型監理員、BIM 建模師等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課中主動學習、課后復習鞏固、實際工作經驗等方面還須繼續努力。在今后的教學中,不管是日常的教學還是課后的任務開展方面,多以實物形象化教學,多與現場實際的項目相結合,多開展項目化教學,相信學生在識讀結構施工圖及鋼筋算量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