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瑋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吉安 343000)
高職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處于不可替代的地位,[1]目標是培養實用型、應用性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國外學者從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角度對時間管理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時間管理不但對人的成就動機、學業成就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而且與自尊、自我價值感、自我效能感、學習滿意度、主觀幸福感、積極應對方式等因素存在顯著正相關,而與焦慮、抑郁、缺陷感、軀干化等因素呈顯著負相關。換句話說,好的時間管理有利于學生學業的完成,有利于個人取得更大的成就,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保持積極的心態,減少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的產生。[2-4]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時間管理進行有效分配的研究目的就是讓學校、社會重視高職院校學生時間管理情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時間管理能力,讓其在三年有限的學習過程中合理支配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針對國內高職院校學生時間分配情況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研數據分析表明:(1)不同級別的職業院校學生在課外學習時數相差較大,優等層次院校的學生在課外學習時間稍高,中等層次院校次之,偏低層次院校稍低。(2)不同級別的職業院校學生花在社團活動上時間也有較大差異。(3)偏低層次院校的學生花的時間更多在逛街、上網、無所事事等一些耗時間又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上。原因是不同層次院校學生自制力差,缺乏全面的自我認識,不能合理的規劃在校時間,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表現出懈怠或不重視,時間管理能力較弱,易受他人影響。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為什么不同院校的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其它素質方面有不同差異的原因。
除去無太大差異的上課、睡覺、吃飯時間,將各層次院校數據加以比較發現優等、中等、偏低三個層次院校的學生每周時間分配情況(表1)。
為了更好地引導和管理學生,就有必要有意識地傳達給學生在某些事情上所應花費的大致時間。學生應在校期間盡快、較好地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其它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質也應相應提高,盡量避免時間耗費在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上。因此,在各種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學生應達到如下標準,才算真正利用好了在校時光(表2)。

表1 三層次高職院校學生每周時間分配比較(h/周)

表2 優秀時間分配模型
通過對學生宣講,挑選了二名自愿按照此優秀模型管理的學生。學生在老師的幫助和監督下,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管理。嘗試結果:學生學習成績從班級排名第13 位上升到第2 位,參加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獲得省二等獎。學生還表示,自從按照這個優秀時間分配模型要求自己,增強了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習及生活變得更為有序,也不會出現各種散漫情況,這樣一堅持下來就成了習慣。
根據以上分析情況及高職院校優秀學生時間分配模型,提出的有針對性的幾點策略以提高學生時間利用效率,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學生具有自身自制力較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的特點。[6]高職院校在學生入學教育期間就要通過班會或者優秀畢業生座談會的形式給他們灌輸時間管理觀念,通過優秀畢業生的時間管理典型案例去引導大家認識時間管理的重要性。讓他們一進校就開始樹立時間管理觀念。
課程作為教育的核心,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保障。在大部分高職院校各專業教學計劃里基本都看不到關于時間管理的課程。若學校重視學生的時間管理,在教學計劃里建議可以增加開設關于時間管理的公共選修課或者網絡課程,通過對時間管理系統的學習來讓學生認識并掌握時間管理,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有意識的提高其他各方面的素質及能力,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對自己毫無作用的瑣事上面。
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具有職業導向性的課外活動。如專業性比較強的社團組織或者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快速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又能激發學生利用技術創新及創業的熱情,特別是對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但動手能力比較強、樂于實踐的學生來說,能夠很好的增強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專業認同感。高職院校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也可以提高他們的時間管理效率,同時為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做好了鋪墊。
很多學生對自我認識不足,不能看到自己的優勢也不能看到自己的劣勢。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可以慢慢的培養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能力。作為學生,應該在各種比賽活動完成后學會反思自己,剖析自身的優勢劣勢,擺正心態迎接下一場比賽。并且思考如何繼續發揚自身的優勢,如何去避免甚至戰勝自己的劣勢。在自我認識中慢慢的改變拖延的習慣,拒絕他人的干擾,加強自身的自律性。
GTD 是英文Getting Things Done 的縮寫, 是一種行為管理的方法。GTD 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須記錄下來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執行。GTD 的五個核心原則是:收集、整理、組織、回顧、執行。主要原則在于一個人需要通過記錄的方式把頭腦中的各種任務移出來,頭腦可以不用塞滿各種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高職院校學生對時間的利用情況直接導致他們在校表現的優異,對于合理利用時間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更有效率,生活更加的充實,也會表現得更加的自信。而對于時間管理不重視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更加畏懼,生活也隨著空虛混亂。要想在這三年有限的時間里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好時間,前提就是合理規劃好在校時間。如何規劃好時間首先需要設定好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朝著目標去努力。在剛入學時學生就需要制定好一個長期的目標,再把這個目標按照三年去分解,每年達到一個小目標,在分解到各個學期,每個學期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7]各個學期的目標我們可以將計劃都一一羅列出來。計劃的內容盡量寫得詳細具體,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若目標太大,一個學期無法達到,這將影響下一階段的目標完成。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間切忌過大,要量力而為。每件計劃需要設定一個時間節點,對一些比較緊急的事件需要特別的標注出來,提前處理。通過制定這些切實可行的計劃并予以實施之后就會發現時間得到了有效的管理,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高職院校學生時間有效分配優劣直接決定了學生在校學習狀態及畢業后能否快速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這就要求學校層面對學生時間分配的重視及正確的引導,通過開設時間管理課程及開展形式豐富的課外活動來促進學生時間的合理分配。與此同時要求學生能全面認識自我,合理規劃在校時間,制定相應目標達到提升學習效率成為高素質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