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宏 祁 超
(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新時代在經濟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時,社會不良風氣也在滋長蔓延,因此加強青少年思政教育是迫切需要的。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園地,做好高校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占據學生大部分精力的專業課程學習中是意義重大的。讓學生切身領悟立身做人的道理,樹立遠大抱負,涵養國家情懷,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1]
現階段大學計算機專業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導致高校的思政教育是流于形式。[2]迫切需要這種“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的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堂教學,將思政教育隱性地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達到不言之教勝于教的效果。
就大學計算機專業而言,無論是基礎類課程還是實踐類課程,都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系統性。龐大的知識體系與有限的課時數之間本身就充斥著矛盾,此時再要融入思政元素,那么專業課教學和思政教育二者之間平衡點將在哪里?融入思政元素的數量和時間占比多少才算合適?這一系列問題給計算機專業課融入思政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目前對思政元素的融入只能靠專業課程教師的自我挖掘,這也極大的阻礙了計算機專業課融入思政教育的實施。[3]
“計算機操作系統”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針對操作系統底層邏輯進行理論和技術的講解。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本文主要將操作系統課程思政體系結構分為三個模塊:
在模塊一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學生參與主流操作系統的搭建,切身體驗和感受操作系統的作用,感恩科技帶來的便利、敬畏科技的力量,激發為我國操作系統發展作出貢獻的愿望,如圖1 所示。
在模塊二中,主要是努力發掘課程體系理論和知識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元素(對立與統一、對象與本質、認知和思維邏輯)。從解析本學科的學術來源、進展、關聯中感悟認知規律,從提出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提煉出科學觀、人文、邏輯思維等思政線。
在模塊三中,主要利用實驗課平臺的搭建,逐步引導學生動手編程、書寫實驗報告,培養學生客觀、細致、嚴謹、探索和創新的科學觀。
在操作系統概述中,學生要掌握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和主要特點,融入發展的觀點,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引入科學觀,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類比歸納能力。
在進程管理中,學生能利用信號量機制實現進程同步與互斥、分析死鎖的原因并尋求對抗死鎖的策略。融入辯證法的矛盾統一規律;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在作業管理中,學生能計算并分析常用作業調度算法的性能、利用Windows 任務管理器、系統信息和任務計劃來管理任務。培養其探索歸納能力。
在存儲器管理中,學生能分析頁式管理及淘汰策略、虛擬存儲器實現;能利用Windows 性能監視等工具監視內存的使用,調整虛存大小。

圖1 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流程
在設備管理中,學生能按用戶請求分析設備處理全過程、分析 SPOOLing 技術實現后臺打印實例和設備管理器管理設備。類比資源共享,融入矛盾的解決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基于上文提出的三個模塊,針對計算機操作系統概述章節,對其中潛在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并將其合理的融入到主要知識點中。
2.3.1 準備階段
主要是進行課程思政環境的建設。以學校信息化教學平臺Blackboard[4]為依托,教師先進行在線課程的建設,提供教學資源,目的是幫助學生開展課前學習,保障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課堂上思政教育有效實行。利用計算機學院的智能多媒體設備營造IT氛圍,讓學生的學習充滿了技術或產品的“榜樣”感召力。
2.3.2 講授階段
知識點1:操作系統概念。
首先,設置提問讓學生講出自己孰知的操作系統,逐步引導學生歸納出這些操作系統幫我們干了什么,得出操作系統的定義。其次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操作系統的作用,以常見的操作系統Windows、MacOS為例,參考模塊一引導學生使用主流系統完成一次文件存儲,并講解相關知識點(FAT 和NTFS),讓學生了解到這一次簡單的文件存儲中操作系統所呈現的巨大作用,引導學生擁有廣闊視野和開拓進取的人生觀,榜樣力量。
知識點2:操作系統發展歷史。
從無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為起點,逐步過渡到早期操作系統,如單道批處理、多道批處理系統,再到當前多用戶多任務的分時系統、實時系統等,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發展歷程。融入唯物辯證法中的發展觀,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思維都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發展的實質就是事物的不斷前進、上升,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遞進,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從而引導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知識點3:操作系統基本特性。
并發:通過講解并發的基本原理引入辯證的觀點,一個事物所呈現出來的一個方面,其背后必然有一定的遮蔽性,用戶感覺這些進程是同時執行的,但實際上是通過進程調度功能掩蓋了多進程之間共享單個 CPU 交錯執行這一真實執行方式。鼓勵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善于發現日常現象中的另一面。
共享:通過講解傳統意義上的無條件共享與操作系統中有條件共享(互斥共享)的不同,與現實生活中資源共享的形成對比,引出資源競爭(既定時間和既定地點),引導學生歸納出如何解決資源競爭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類比歸納能力。最后啟發學生得出之所以進程能夠和諧共享資源,是基于操作系統的管理規則,從而引入日常生活中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融入遵紀守法、愛家愛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政教育。
虛擬:通過講解虛擬的概念融入矛盾的對立統一觀,任何事物內部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動力。比如依靠超強CPU 以犧牲時間來換取空間的虛擬存儲技術讓用戶在感覺不到處理速度下降的同時獲得邏輯上更大的內存空間。因此一個優秀的系統是需要做出好的統籌和平衡,就好像天下沒有完美的事物,面對矛盾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尋找全局發展中協調的平衡點。
異步:通過講述進程的異步性引入“殊途同歸”的人生哲理。在操作系統中,由于資源的限制進程通常是以“走走停?!钡姆绞竭\行,然而只要配置完善的進程同步機制,作業即便經過多次間斷運行最終也會執行完畢。引導學生了解人生成長亦是如此,成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總要磕磕絆絆,但只要堅持,最終依然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培養學生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人生觀價值觀。
2.3.3 鞏固階段
主要是針對模塊三中實驗課平臺的搭建。結合課堂講述內容,學生兩人一組嚴格按照文檔為裸機安裝操作系統,并書寫實驗報告,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又樹立客觀、細致、嚴謹的科學觀,還鞏固課堂中所講授的內容,做到真正將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課堂中、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傳統教學限于講授專業知識,缺乏對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導,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不強,很難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動力。通過課程思政建設,潛移默化地滲入家國情懷、民族自信等思政元素,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發自內心的想要全方面提升其知識技能、政治擔當、大局意識,最終達到知識傳授和思政教育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