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龍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7)
當今社會,統計數據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統計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在高校的許多專業中都開設有統計學基礎課程,對提高學生的統計應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種種原因,在課程教學中往往片面地從方法層面去理解和指導教學,忽視思政教育,重技能而輕素養的問題較為明顯,需要研究加以解決。
主動學習業務知識的意識淡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差,缺少學習熱情,課外學習限于布置的作業,一般不會主動就某個關心的問題去查閱書籍或通過網絡進行研究學習,上網主要是購物和娛樂方面,與老師的主動交流較少。隨著時代的發展,統計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未來的統計人員需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堅定主動鉆研業務知識的強烈意識,因此,學生要緊跟時代,轉變自身思想觀念,積極學習并接受新生事物。
缺乏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理解和遵守的自覺性,統計工作也是在法律制約下的行為,統計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統計法律開展工作,許多學生法律意識模糊,認為完成任務就行,因此,需要樹立依法行使各項職權,工作中實事求是,保證統計工作質量,不弄虛作假、以權謀私,求真務實的態度對于學生將來做好基層工作非常重要。
缺乏愛崗敬業的情懷和嚴謹細致的作風。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對技術內容興趣還是比較大,但對統計內涵領會膚淺,遇挫折易退縮。我們需要培養未來立足崗位,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勞動者。另外,在統計工作中,需要重視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否則造成的損失會很大,一個合格的統計人員在工作中要始終保持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一份數據要經得起反復查證和推敲,目前許多學生在這方面也存在不足。
存在狹隘的科學教育觀念,教學內容重知識、輕體驗。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就等于進行了科學教育,學生掌握了科學知識也就達到了科學教育的目的。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被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和情感體驗被忽視。這種觀念的狹隘之處就在于把教育目的定位為工具理性,忽視精神的內在要求,只注重顯性的考試成績,競賽獲獎等,而一些不具有明顯的功利價值的隱性的精神和態度往往不被加以評價,思政教育不足所造成的問題就會凸顯。
教學方式僵化,學生學習興趣低。受經濟發展程度和政策的限制,教學硬件環境改善受到制約,影響了教學改革的進程,從老師方面看,存在教學任務限制,忽略了對學生的啟發和關懷、壓抑了個性,當然,教師自身的思政素質不高也是重要的原因。顯然,如果一個教師平時不注重自身思政素質的提高,他對教程思政要素的認識和發掘就不可能做得很到位,也就不可能做到充分滲透教育內容到教學過程中。
教材和考核中思政教育內容不足。教材對于教學過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教材的思政教育內容開發不足,教材和學生的思政教育聯系不緊密,內容多強調工具理性,忽視內在精神價值。從人的認識活動來看,工具是一個認識手段或媒介,而人的認識、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無不密切滲透在科學活動之中,科學活動本身就包含著精神價值,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把注意力都放在教材內容的更新補充和安排上,忽略了對教材思政教育內容的挖掘和強化,加劇了教學內容技能化的傾向。另外,對思政教育的考核不夠重視,考核方式比較單一,考核仍采取知識點再現的考核方式,以客觀試題的形式進行,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缺少考核,一定程度上說,沒有鼓勵師生在思政教育內容上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設計包含知識,技能,情感價值目標的教學內容,避免狹隘的科學知識教育,重構課程內容。統計學是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并從中得出結論的科學,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是其核心模塊,以統計思想為切入點,關注歷史和現實問題,充分融入統計發展史,統計法案例,統計工作先進人物事跡等內容,并做好教學進度編排,合理安排課時量,給思政教育時間上的保證。另外,教學內容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征,講解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社會和自然現象出發,引導學生從中去探索并認識統計,而不能從書本到書本,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學生就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會比較自然地意識到學習這些知識的真正意義,培養了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
加強教師觀念轉變和培訓,提升教師思政教育水平。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的關鍵,首先,要改變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僵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課程教學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及職業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培養理想信念、職業素養等思政教育內容;其次,要組織專門性的培訓和經驗交流,提高教師本身的思政教育素質。當然,也要貫徹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過程,以調動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體驗,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運用統計方法和統計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領會統計思想對理性認識和決策行為的指導作用,實現能力培養和品質塑造的教育功能。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編寫滿足思政教育的教材。在課程思政資源的基礎上,修訂教學大綱和教案,積累成熟后編寫教材,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不是簡單添加,而是在總體設計上與課程內容融為一體,關鍵是找準思政教育的關聯點,切不可生拉硬拽。同時要做到“因事而化 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教學實施中,緊密聯系鮮活的實際,開展教學和考核。學生對已經畢業學生的就業工作經歷特別感興趣,因為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教師就從企業管理和生活中的統計實踐中挖掘素材,做好案例設計,特別注意案例的針對性和趣味性,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進一步提升學生興趣。此外,教師還提出一些開放性的自主拓展問題,要求學生利用多種學習渠道積極學習,自主分析案例,解決實際問題,積累學生的自信力,鍛煉學生的奮斗精神。思政教育的效果往往是隱性的,不易評價,作為老師,切忌急于求成,注重潛移默化,不能無序灌輸,要注意平時考核方式的設計,以學生作業和實驗完成的質量為主要依據,從中體現學生的學習態度,把一些不易考核評價的關鍵點顯性化。
“教育以人為本”,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思政教育對青年學生素養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他們的一生都有著重要意義,作為教師,在統計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品德修養,磨練奮斗精神,讓學生成為“理論知識高、動手能力強、綜合素養好”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