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圓圓
摘 要: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最基礎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網絡。隨著生活的不斷虛擬化,網絡犯罪開始層出不窮,因而電子數據證據就開始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仍然是以書證、物證、證人證言等為主,電子數據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鑒于此,探討電子數據證據的特征,分析電子數據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電子數據證據的完善策略,即完善電子數據認識標準,培養專門的電子數據人才,加快電子數據專門機構的設立,加強對電子數據新技術新工具的研發。
關鍵詞:電子數據;證明力;網絡犯罪
中圖分類號:D925.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0-0158-02
一、電子數據證據的概念和特征
電子數據證據是隨著網絡發展而新興的一種證據種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判斷電子數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刑事電子數據的規定》)電子數據是案件發生過程中形成的,以數字化形式儲存、處理和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1]。通過手機、電腦等形式進行儲存,為人所認知的。電子數據證據一定是在案件的發生過程中形成的,發生在案件之后的。比如說發現犯罪嫌疑人的錄像、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詢問等錄像,不能作為電子數據證據進行使用。視聽資料曾與電子數據在刑事證據種類中并駕齊驅,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視聽資料運用的越來越少。所以,電子數據在證據種類中顯現得越來越重要。
2005年,公安部發布我國第一部電子數據標準化規范文件——《計算機犯罪現場勘驗與電子數據檢查規則》,對電子數據現場取證、檢查、鑒定的內容與程序等進行了規定[2];2012年底,公安部修正了《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案件規定》,其中,第227條將電子郵件與普通郵件、電報等并列,確定為查封、扣押的對象,將電子數據列為第八項證據[3];2014年,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發布《關于辦理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在第15條首次規定了對“原始存儲介質位于境外”而無法獲取其本身的,可以提取電子數據[3]。
電子數據的特征:
1.海量性。電子數據是通過網絡世界進行存儲,我們生活中的微信、QQ、微博、博客都屬于電子數據,但在網絡世界中電子數據浩如煙海,如何從這些數據中找出對我們有利的信息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偵查人員進行不斷篩選,也極其容易出現錯誤。
2.易修改性。電子數據是通過0或1等二進制方法進行編寫的,極易進行修改,僅僅通過視覺我們很難發現數據進行了修改,必須進行專業的測試,雖然現在的技術可以對數據進行修復,但原件一旦刪除,也很難進行修復還原。所以對于電子數據我們要保護其完整性,還要請專業的人員進行修復和鑒定,這對于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無疑增加了阻礙。
3.國際性。由于網絡數據可以在網絡空間自由傳播,所以對于司法的管轄存在許多爭議,許多犯罪分子就是抓住這層弱點,進行跨國的犯罪,比如對于電信詐騙案件,犯罪分子會在外國通過網絡進行詐騙,使我們的偵查、逮捕、收集證據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二、電子數據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專業的人才。電子數據具有很強的專門性,需要專業的人士進行收集,但大多數基層機關的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容易對電子數據的收集與取證造成困難。對收集與取證完成后也需要進行專門的分析,才能作為證據進行處理。但大多數基層司法機關不具有這樣的專門人才,如果增加專門的人員和專業的設備,無疑又會給行政管理的支出造成壓力。
2.取證過程中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侵害。隨著社會法制進程的加快,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越來越得到重視,而且我國早已經將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加入憲法當中。但電子數據的法制化進程中,明顯沒有跟上腳步,在實踐當中司法人員不能確定哪些電子數據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哪些數據是公民的個人隱私,在涉及公民隱私的問題電子數據當中如何進行銷毀,在修改的草案中并沒有出現明確的說明,由誰來銷毀,銷毀的時間、銷毀責任的分配問題都應該由法律進行明確的規定。在現代偵查技術當中,偵查人員可以獲得更多的個人信息,發生在鄭州的一個案件表明,犯罪嫌疑人通過做網警的朋友得到被害人的個人資料,并要求被害人做他女朋友,遭到拒絕后對被害人進行了威脅。對于電子數據遭到濫用,我們如何進行保護都提出了疑問。
3.電子數據證據在案件當中證明效力較低。相比于書證、物證、可以作為直接定罪量刑的依據,電子數據的證明力度只是一個輔助的證據,不能作為直接定罪量刑的依據。電子數據是一種傳聞證據,由于電子數據不能直接表達當事人,以及證人的意思,而是通過其他媒介保存,因此電子數據的證明效力大大降低。而且電子數據需要相應的介質進行保存,極易造成毀壞。電子數據是否與案件有關聯性的證明,也是電子數據作為證據很難判斷的方面。例如在詐騙案中,偵查人員在獲得犯罪嫌疑人的海外通話服務器,獲得犯罪嫌疑人的通話記錄、聊天記錄、微信轉賬記錄等。通過與被害人進行的詢問的筆錄與轉賬金額進行對比。最終證明獲取的電子數據證據與本案具有關聯性,可以作為本案的證據使用。因為我國正在逐步實現以“審判為中心主義”,電子數據怎樣在法庭中是否呈現出來,如何證明與案件具有關聯性都是我們偵查人員面臨的挑戰,也是電子數據作為證據但在法庭上使用效率較低的原因。
4.電子數據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我國已經規定了電子數據的非法排除規則,電子數據一經篡改,就應該予以排除,但有證據證明的除外。我國對于電子數據的非法證據排除依舊沒有更為細致的規定。例如,警察在調查案件中,提前竊聽犯罪嫌疑人的通話,形成的電子數據是否為非法證據,在電子數據中是否予以排除。那么,對于非法證據中的非法電子證據是否應該予以排除,我們不能一竿子全部打例,對于電子證據的立法,進行更為明確的規定。
5.對電子數據取證的合法性存疑。我國沒有對電子數據要求有獨立的取證,這就對電子數據取證的合法性存在疑問。我們可以采取類似于其他證據的取證規則,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或者由檢察院批準在進行取證,取證應由專業人員全程進行,邀請見證人進行見證,對現場進行拍照錄像等工作。
三、電子數據證據的完善策略
1.完善電子數據認定的標準。美國在電子數據證據領域起步較其他國家早,也積累了大量的相關經驗,而且在科研的領域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美國大多數的司法職能部門擁有自己的電子數據實驗室,在對電子數據的取證標準問題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就。NIST出臺一系列電子數據取證的標準和文件,不具有強制性只為政府等提供意見,美國聯邦調查局,也發布了電子數據的獲取方法、技術分析、規范流程以及管理體系的標準和流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我國雖然也規定了電子數據的取證標準,但規定得較為籠統,缺乏可操作性。
2.培養專門的電子數據人才。電子數據取證是一門綜合性極高的學科,僅僅擁有偵查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可以由政法類院校和司法警官類院校設立獨立的學科來培養專門的人才,也可以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司法機關等進行聯合的培養,在多個職能部門進行學習,由專門的教師舉辦講座學習。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以此來激勵專業人員進行更為深度的學習,同時也可以派遣優秀的學生、教師等到國外進行專門的學習,吸取國外先進的技術。
3.加快電子數據專門機構的設立。隨著各種網絡案件的不斷增加,對于電子數據的鑒定工作,也日漸的增加,專門機構的設立勢在必行。可以按層級設立專門的電子數據鑒定機關,由各級檢察院進行領導。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重大案件的鑒定工作,并可以從國家層面對各機構進行指導,對于重案要案可以進行聯合的檢驗,增加電子數據證據的可靠性。
4.加強對電子數據新技術新工具的研發。隨著犯罪分子在網絡上犯罪越來越狡猾,我們的電子數據取證也是不能一成不變的,要加快新技術的研發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引進最新的電子偵查設備,向同行業的佼佼者學習,這樣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網絡世界。
總之,電子數據作為一種新的證據類型,對它的規則與規范我們還有許多路要走,不可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我們可以在普遍證據的基礎上增加對于電子數據證據的特殊規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筆者堅信,電子數據證據一定會超過書證、物證等證據,成為證據中最重要的部分。
參考文獻:
[1]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干部肖佳.電子數據的幾個基本問題[N].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02-26.
[2] ?何建波.國內外電子數據取證標準規范研究[J].保密科學技術,2016,(3):17-24.
[3] ?朱桐輝,王玉晴.電子數據取證的正當程序規制——《公安電子數據取證規則》評析[J].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20,(1):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