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10月31日,2020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在北京飯店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指導和支持,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聯合主辦。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曲鳳宏,為抗擊疫情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李蘭娟、王辰等領導、嘉賓出席。
“同呼吸,共命運”,本次大會旨在為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做出的卓越貢獻,社會各界攜手推進的公益項目,樹立公益項目標桿及慈善醫務人員榜樣,推動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匯聚多方資源,聚焦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全方面推進健康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最終實現健康中國的美好愿景。
“醫務人員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醫務人員的初心‘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一直沒有改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致辭中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給予最大的肯定,“但單純是由醫生或者護士參與的公益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鐘南山進一步指出,醫療公益行動不僅是醫生或者在公益活動中的個體行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共建共享”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路徑,指明了健康中國的實現,需要多方力量參與。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醫師們懷著深厚的家國情懷,憑借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傳播醫學文明,推動醫療公益事業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陳竺在主旨演講中表達了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今年,中國經歷了一次難忘的疫情大考,這次疫情警示我們:人類是一個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陳竺對此分享了三點切身體會:一是要大力弘揚和踐行偉大抗疫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好醫生;二是要積極投身醫師公益事業,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三是要堅守醫師責任使命擔當,努力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災難,是觀照一個民族靈魂的鏡子。中國精神在抗疫中淬煉,在磨礪中升華。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大會上就“弘揚抗疫精神,發展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主題發表了相關見解,并在醫學教育的相關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建議。
科學是病毒的克星,是人類戰勝災疫最有力武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大會演講中分享了在抗疫過程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應用到這次疫情防控的經驗,并且將抗擊H7N9積累的“四抗二平衡”的經驗和人工肝、微生態、干細胞等新技術同時用到病人身上,使很多病人能改善呼吸困難,在危難之際,用科技托起患者生命的希望。
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出,要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衛生健康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多層次醫療保障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是非常實惠且有利的。大會現場,鐘南山院士、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胡寧寧、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及項目執行主任彭煊上臺,與中國社會保險協會副會長唐霽松一起為多層次醫療保障服務行動進行揭牌,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做出貢獻。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不會是最后一次。大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李蘭娟,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曉峰,以及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彭志強就“全球疫情下災難與應急醫療應對探討”這個議題展開了圓桌討論,各位專家結合全球疫情實況和中國抗疫經驗,深入探討了應對方法與建議。
大會還開展了“疫情下的健康管理”“多方力量參與社會保障”“后疫情時代的腫瘤診療規范化落地”等多個不同主題的圓桌討論,為實現全民健康不斷探索與思考。
與會領導與嘉賓共同見證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全民健康傳播行動”的啟動,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腫瘤規范化推廣應用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以及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圓心公益基金成立授牌。大會不斷將公益落地,做實事造福患者,推進醫療公益事業發展。
大會最后,還進行了優秀公益項目展示,包括“藥品援助法律法規知識庫項目”“治肝防癌、立得安心—乙肝患者支持項目”“衛愛續航—肝癌患者支持與關愛項目”“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疾病教育項目”等優秀公益項目展示,這些優秀公益項目猶如一張張高分成績單,讓社會各界貢獻的力量得以發揮最大的效用,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近年來社會各界為醫師公益做出的努力和支持。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理事長曹錫榮在大會閉幕辭中表示,他期待全民抗疫的共同回憶能夠推動中國公益的理念實現再升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民眾和媒體應緊緊地攜起手來,使物盡所用、人盡其能,共同讓公益資源更加優化地組合,讓公益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