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欒
錢學森晚年曾經感慨:“(20世紀)60年代我們全力投入兩彈一星,我們得到很多。70年代我們沒有搞半導體,我們為此失去很多。”
人類能造出巴別塔嗎?
《圣經·舊約》中載,人類在古巴比倫附近聯合修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不能相互溝通,巴別塔因此失敗。
流傳這個故事的前人們也許不會想到,千百年后,人類仍然在追求著聚沙成塔。只不過,那座塔不再是高聳入云,而是比塵埃更小,比發絲更細。
現在的人們,稱之為“芯片”。
風投之父與“八叛逆”
普遍的語境中,當我們說到“芯片”時,往往指的是封裝完成的集成電路。而集成電路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晶體管。
簡單來說,晶體管就是一個微型開關。晶體管的開關兩種狀態,對應著二進制中的1和0,這就是計算機工作的原理。
1947年12月,當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和沃爾特·布拉頓研制出第一個晶體管后,人類就踏上了不斷追求更精細、更微小的征程。因為,在相同體積里,集成越多的晶體管,就具有越高的運算能力。
1955,肖克利在他的故鄉美國加州的圣克拉拉縣創辦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一批在半導體領域頗有建樹的青年才俊前來投奔。
肖克利雖然是一位天才科學家,卻不擅長管理公司。一位硅谷經理人員說他是“一位天才,又是一個十足的廢物”。那些才華橫溢的工程師無法容忍,他們開始謀劃剝奪肖克利的管理權,但沒有成功。
到了1957年,戈登·摩爾等7位工程師準備自立門戶。他們派出了一個代表,說服實驗室最具領導能力的諾伊斯加入。
這8位年輕人便是日后名震硅谷的“八叛逆”。他們分別是:羅伯特·諾依斯、戈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杰·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里尼克。
在一位叫阿瑟·洛克的銀行家牽線之下,“八叛逆”找到了投資人,成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公司以大股東費爾柴爾德家族命名,它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意譯過來的“仙童半導體”。
1957年9月18日,8位工程師同時向肖克利提出辭職。惱羞成怒的肖克利痛斥他們“忘恩負義”,并稱他們為“traitorous eight”,這便是“八叛逆”的由來。
而慧眼識珠的阿瑟·洛克,日后則成為了硅谷風投教父,英特爾和蘋果都是他投出的杰作。
深刻影響硅谷和美國的仙童半導體,就此誕生。
飄揚的蒲公英
半導體很快進入了集成電路時代。
1958年,德州儀器的杰克·基爾比用鍺材料制造了第一塊混合集成電路。第二年,諾伊斯也制造出基于硅材料的集成電路。集成電路的出現,意味著計算機體積的縮小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便于標準化生產,這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第一束光。
截至1966年,德州儀器和仙童半導體成為美國最大的兩家半導體公司,仙童的“八叛逆”取得了預想中的成功。
但仙童的鼎盛并沒有持續很久——費爾柴爾德家族以300萬美元的價格回購了“八叛逆”手中的股權,但同時也讓他們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權,就連擔任總經理的諾伊斯也不能干預仙童半導體的預算計劃、利潤分配等。
漸漸地,仙童半導體開始有員工出走。1961年2月,拉斯特和赫爾尼,連同他們說服的羅伯茨,三人正式離開仙童,創辦阿梅爾克公司,仙童最初的投資人洛克后來也投資了他們的公司。
此后幾年中,陸續有員工離開仙童。克萊納后來成為了一名投資人,他創立的KP(即后來的凱鵬華盈)后來成為硅谷最頂尖的創投基金。
仙童的銷售副總裁瓦倫丁跳槽到國民半導體,后來創立了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瓦倫丁手下的員工邁克·馬庫拉后來成為蘋果的創始人之一和CEO。
1968年,諾伊斯和摩爾辭職,他們挖走了仙童的研發副主管安迪·格魯夫,三人創建了英特爾。
1969年,仙童銷售主管杰里·桑德斯帶著7位同事離職,創辦了AMD,成為了英特爾的宿敵。
仙童半導體的光環隨著這些開創者的離開而逐漸消失,隨后幾經輾轉、易主,徹底淪為一家普通的公司。但這家公司開創了技術入股、風險投資等模式,吃到了美蘇爭霸帶來的軍工訂單激增的紅利,給整個芯片行業帶來了大批人才,還帶動了芯片制造從美國轉移到日本、韓國等國家。
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暢銷書《硅谷熱》寫到:“硅谷大約70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職是進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導體業的途徑。1969年在森尼維爾舉行的一次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400位與會者中,只有24人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過。”
就像喬布斯所說,“仙童半導體公司就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芯片戰爭
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高增長后人力成本高企,美國便保留核心技術環節,而將勞動密集的制造環節向外轉移。
日本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視,不僅發布了多部法律法規鼓勵發展,還牽頭富士通、日立、三菱、NEC和東芝5家骨干企業,以及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綜合研究所和計算機綜合研究所組建研究聯合體,共同實施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其中,日本政府出資320億日元,企業籌集400億元。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DRAM儲存芯片市場中,日本半導體企業采用了售價永遠比對方低10%,過飽和供應的策略,美國芯片產業幾乎難以支撐。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53%。
美國人坐不住了。
通過兩次“釣魚執法”,美國人逮捕了日立和三菱公司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的2名工程師,并以此為由派人入駐2家企業進行監管。
1986年初,美國裁定日本DRAM儲存芯片存在傾銷的行為,對日本征收100%的反傾銷稅,并簽訂了苛刻的《日美半導體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