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廣東省水電醫院ICU,廣東 廣州 511340)
電擊傷是指有超過一定量的電流進入人體,導致其發生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的一種創傷。患者的機體表面與電源直接接觸是其被電擊傷的主要原因。被電擊傷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電性昏迷、血管壁受損、出現血紅蛋白尿等,病情嚴重的患者可發生心跳呼吸停止[1-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1 例被電擊傷后昏迷的患者進行救護的體會。
患者男,21 歲,漢族,未婚。該患者于2019 年6 月25 日15 點34 分在工地安裝電路時不慎觸電,隨之出現神志不清、呼之不應等情況,立即對其進行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在其發病約10 分鐘后送至我院。該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查體的結果是:T 37.1℃,P 144 次/ 分,R 18 次/分,BP 112/58 mmHg,呈深昏迷,為其進行氣管插管,用呼吸機輔助其呼吸。該患者全身皮膚及黏膜無黃染、彈性好、無皮疹及出血點、無肝掌及蜘蛛痣;全身皮膚多處擦傷,淺表淋巴結未明顯腫大;頭顱無畸形,眼瞼無水腫,鞏膜無黃染,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2.0 mm,對光反射靈敏,耳廓正常,聽力正常,乳突無壓痛,鼻腔通暢,鼻翼無煽動,各副鼻竇區無壓痛,口唇發紺,頸軟;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濕啰音;HR 144 次/ 分,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無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對其進行四肢肌力查體不能配合,其四肢肌張力增高,存在生理反射。該患者的病情被診斷為缺血缺氧性腦病、電擊、急性肺水腫及右側肺炎。對該患者進行心肺復蘇術后,對其進行重癥監護、用呼吸機輔助其呼吸等治療。密切監測并維持其基本的生命體征,對其進行亞低溫、抗感染、保護腦細胞、營養腦細胞、脫水降顱壓、抑酸、護肝、預防抽搐、營養心肌,霧化化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使用冬眠合劑、激素等治療。該患者于2019 年6 月29 日神志轉清,于2019 年7 月3 日轉出ICU。治護后,其精神尚可,腹平軟,無壓痛,無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四肢肌張力5 級,語言尚可,無訴不適。
對該患者進行早期心肺復蘇的方法是:1)讓其采用仰頭舉頜法清除其口腔、鼻腔、呼吸道內的異物,讓其保持氣道通暢。2)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在其胸骨中1/3與下1/3 的交界處進行按壓,按壓強度以能觸到其周圍脈搏搏動為標準,按壓頻率為80 ~100 次/ 分鐘,以促使其心臟泵血,流向全身器官及組織,保障其大腦及重要器官的血液和氧氣供應。3)為患者進行氣道插管,連接呼吸機輔助其呼吸,以免其神經系統因缺血、缺氧而發生損傷。
在對該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維持其通氣和血液循環的同時,為其建立靜脈通道。為該患者使用1 mg 的腎上腺素進行治療,間隔3 ~5 min 后再分別使用3 mg、5 mg 的腎上腺素對其進行治療,將20 mg 的多巴胺,2 mg 的納洛酮溶入到100 ml 的碳酸氫鈉溶液中,用該溶液對其進行靜脈滴注。
將該患者放置于冰毯上,將其頭部放置于冰帽中,冰敷其體表的大血管行經處,將其肛溫維持在34 ~36℃。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后,用亞低溫降低其體溫。對患者進行低溫護理,可降低其機體對病理性刺激的反應及機體的基礎代謝速度,減少其腦組織的耗氧量,提高其細胞膜與離子通道的完整性,減少氧化應激的反應,釋放多種內源性介質。
處于昏迷的患者因眼睛關閉不全,其角膜外露,干燥和異物會刺激其眼睛,導致其發生角膜炎、角膜潰瘍和結膜炎等。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該患者的眼睛后,使用氯霉素眼藥水和紅霉素眼藥水為其交替點眼睛。
在維持患者血壓的基礎上,遵醫囑使用濃度為20% 的甘露醇和速尿交替對其進行降低顱內壓治療,讓其盡早脫水,減輕其腦水腫的癥狀,以免損傷其腦組織。
協助該患者取仰臥位,將床頭抬高30°~40°,將其頭偏向一側,以防其將分泌物或嘔吐物吸入肺內。呼吸機冷凝水瓶放置的位置要低于患者氣管插管的位置,以保證瓶內水可以隨時傾倒。當患者的呼吸出現鳴音時,需及時對其進行吸痰護理,將吸痰的時間控制在15 s 內。每日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護理。
該患者在復蘇的初期,其心肺功能尚不穩定,隨時可能出現心跳驟停等情況。護理人員需嚴密監測患者的心、肺、腦等指標,若其出現異常,需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對其進行救治。定時監測患者的動脈血壓、心率、中心靜脈壓,每日抽血檢查其心肌酶標志物的水平,評估其心肌損傷的程度。嚴密監測患者的呼吸頻率、深淺度,并對其進行動脈血氣分析,保持其血氧飽和度>95%,以免因供氧不足導致其腦組織或心肌受損。密切監測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病灶或全身性抽搐等癥狀,記錄其抽搐發作的頻率及持續的時間。
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清創、縫合等常規護理。每日為患者更換傷口的敷料,以預防其發生感染。
將患者的雙下肢抬高20°左右,以促進其下肢血液循環。在患者肩、腰、腘窩等處放置軟枕,在其足跟部墊上小氣圈。2 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動作需輕柔,以免其皮膚發生損傷。在患者大小便后,用溫水為其擦洗,維持其皮膚的清潔,以防出現褥瘡。
患者頻繁抽搐會導致氣管插管碰撞其口腔,導致其口腔黏膜發生損傷或感染。每日用濃度為0.1% 的新潔爾滅棉球清理患者的口腔,每天3 次。在對患者進行鼻飼前,需檢查胃管的位置是否正確,若胃管出現偏移,需及時糾正。通過胃管為患者提供1000 ml/d 的瑞代營養素,以保證其營養的攝入。
患者無法自主排尿,需為其留置導尿管。使用濃度為1.5% 的碘伏和濃度為0.1% 的新潔爾滅棉球對患者的外陰和尿道口進行擦洗和消毒,每天兩次;使用濃度為0.9% 的生理鹽水及24 萬單位的慶大霉素為其沖洗膀胱,每天兩次,以防其發生尿道感染。每2 ~3 h 為患者夾放導尿管一次,3 天更換一次集尿袋。收集患者24 h 的尿液,觀察其尿液的顏色及性狀,如有異常及時告知主治醫師。注意觀察導尿管是否有彎曲、受壓等情況。讓引流管與集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平面。按計劃指導患者進行自主排尿的訓練,以促進其膀胱收縮力的恢復。
對患者進行視覺、聽覺、觸覺護理,以促進其蘇醒。護理人員可在患者耳邊呼喚其姓名,告知其接下來的操作。讓患者家屬經常呼喚患者的名字,并講述與其相關的事情。每天為患者按摩,為其播放好聽的音樂。通過觀察其心率、呼吸等變化情況,判斷其對周圍刺激的反應。
在患者昏迷時,讓理療師對其進行徒手功能鍛煉和肢體功能鍛煉,以防其發生關節攣縮。在患者清醒后,語言能力尚未完全恢復時,可讓其通過眨眼、點頭等進行意思交流。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的時間不宜過長,告知其進行鍛煉的重要性,提升其對鍛煉的積極性和依從性。
待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需根據其情緒的變化情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電擊傷所造成的的創傷與其他燒傷不同,會導致患者傷口處的深部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其深層的血管、神經等出現壞死。電擊傷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且死亡率極高[3-5]。在對該患者進行搶救和護理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加深了對其電擊傷的了解。電擊傷患者的病情重、變化快,需使用腎上腺素等急救藥物對其進行治療。醫院方面需加強對呼吸機的管理,以保證隨時有狀態良好的呼吸機可供患者使用[6]。對患者進行持續的心電監護也極其重要。電擊傷患者多伴有心肌損害、不規律心律失常、脈搏停搏等情況,需及時對其進行救治[7]。對患者進行腦復蘇護理,可改善其預后[8]。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被電擊傷后昏迷的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和護理,可有效地促進其意識的恢復,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