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彬 林 潔
(山東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 250101)
毛澤東獨立自主思想的實質就是堅持把馬列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走一條適合自己并屬于自己的一條社會主義道路。在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在毛澤東的一系列著作中,獨立自主思想被體現的淋漓盡致。政治上,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湖南農民考察報告》等文章中就已經開始了對獨立自主思想的一些探討和表達,并且由此逐漸探索出一條屬于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軍事上,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文中,主張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要求我們的軍隊要堅持長期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抗戰。經濟上,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鞏固中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方針和措施。同時在解放區開展大規模的軍民生產運動,使產品完全自給,不靠外面。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初步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以蘇為鑒,獨立自主的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并且于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國跨入社會主義社會。思想文化上,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的八股》的報告中號召全黨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并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延安整風運動。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毛澤東以獨特的智慧讓獨立自主思想在文化藝術上大放異彩。外交上,毛澤東在建國初就提出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但是這種“一邊倒”是在堅持獨立自主思想的基礎上有原則的倒向蘇聯,在經濟上仍主張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往來。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毛澤東獨立自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歷盡千辛萬苦,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完成了三大改造,維護了民主獨立和國家主權,贏得了國際地位,為之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獨立自主是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根本經驗,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遵循,貫穿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當今社會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中國要發展,必須要獨立自主、開拓創新。只有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使我國在國際競爭的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國夢”,才能使我國逐漸屹立于民族之林。我國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與各國相互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但是,我們仍然要看到,我國創新少、仿造多;高端少、低端多;品牌少,貼牌多。甚至一度還出現了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這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還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大力發揚和提倡獨立自主中的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從美國狙擊中興再到斷供華為芯片,從組合各項配件而成的國產大飛機C919再到缺乏優秀國產汽車的獨立品牌,一方面是由于他國對中國企業變本加厲的打壓,而另一方面這又看出我國對于核心技術的缺乏,這都對我國的自主創新敲響了警鐘。只有將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實現從“0”到“1”的突破。反觀美國寶潔公司,旗下玉蘭油、SK-Ⅱ、飄柔、潘婷、海飛絲、佳潔士等各種品牌遍布中國的大街小巷,歐美的LV、Chanel、Dior、Versace、Prada、Gucci等各種知名大牌風靡全球,日韓的動漫、影視劇等各種優秀電視節目充斥熒屏,這無疑不彰顯了其品牌和創新的巨大威力。習主席提出:“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為此,只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才能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基礎教育建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獨立自主思想的重要源泉,同時也是孕育它、發展它的文化母體。中國古代的《周易》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求做人做事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又對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進行了經典的概括,同時也成為了各個時代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在《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毛澤東就摘錄了大量古人獨立自主和自強不息的一些經典言論并加以發揮。因此正是這種數千年來的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這種主體精神,使得中華民族在民族危亡時期奮起反抗,在國家發展時期得以開拓進取。因此堅持并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發揚獨立自主精神的基本遵循。只有不斷地在其中汲取營養,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機遇;只有不斷地在其中學習和進取,才能在時代的激流勇進中把握航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而基礎教育則對全民族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基礎教育本身就帶有獨立價值。要將獨立自主思想融入到基礎教育中,從小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品格,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民族自尊。習近平指出:“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提高民主素質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長特點和規律,扎實做好基礎文章。”要讓獨立自主的思想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培養青少年獨立自主精神,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追求獨立自主的理想信念,擁有獨立自主的道德品質。就要加強基礎教育的建設,發揮基礎教育的奠基作用,讓獨立自主的思想扎根于全體中國人民的心中。
培養創新能力,獎勵自主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獨立自主精神是創新的重要支撐,創新是獨立自主精神的集中體現。當前全球性的經濟和社會危機疊加發生,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急需調整,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獨立自主和創新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共產黨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網,2020年11月12日。]因此,要健全人才創新機制,促進科技人才的引進與交流,加強自主人才的培養力度。其次要堅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建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三者的產學研創新平臺,為科學技術的創新提供橋梁和紐帶。最后,要重視科技獎勵,獎勵自主創新。要通過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各種方法去尊重人才、激勵人才、留住人才。因此只有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努力進行科技創新,才能適應當前國際形勢的發展,才能在當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基礎上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新成就、不斷獲取新發展、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毛澤東認為,獨立自主是與國際社會、國家的治理和建設、世界各民族的團結緊密聯系的。堅持獨立自主,實際上是對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自信,是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肯定。然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并非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也并不是拒絕外援、拒絕幫助。相反的是強調要善于學習外國的先進的經驗和科學技術,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友好相處的基礎上,接受并爭取一切外部對我國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各種物質和道義上的援助,并將同中國的具體實踐和創造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自力更生的水平,促進我國的獨立自主再上新臺階、新水平,再進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