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乙 王金鳳
(長春中醫藥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中醫藥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植根于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晉代楊晉曾經論述,“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明代龔延賢在《萬病回春》的“醫家十要”中說道,“一存仁心,乃是良鑒,博施濟眾,惠澤斯深”。從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到醫學生誓言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均把醫德作為學習的首位。縱觀歷代名家,無一不是德藝雙馨。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在全國肆虐,中醫藥行業專家,在張伯禮老先生的帶領下,奔赴前線,舍生忘我,救死扶傷。他們不僅有精湛的醫術,更有大醫情懷,大醫境界。他們是在中醫藥傳統文化浸染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現在大學生需要中醫藥文化的熏陶,在文化領航下走向更遠的未來。中醫藥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組通過文獻調研、實證研究等方法,在分析現狀、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探討了中醫藥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如下:
思想政治理論課、人文素養課、專業課、社會實踐等構成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其中思想教育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習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因此,立足課堂主渠道,讓中醫藥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是加強中醫藥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讓中醫藥傳統文化進課堂: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讓中醫藥傳統文化進課堂,是增強中醫藥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徑。在中醫藥傳統文化進課堂中,可以是直接開設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選修課,通過本門課程的教育引導,讓大學生感受中醫藥傳統文化;也可以通過課程思政的角度,在每一門課程中都滲入中醫藥傳統文化,無形中加強文化教育的引領,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力量。
讓中醫藥傳統文化進教材:中醫藥是華夏瑰寶,是歷史文明,中醫藥傳統文化進教材,首先是有專家團隊對中醫藥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可以以時間為軸,梳理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歷史教材;也可以以專題為板塊,整合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專題教材;也可以以歷史名人為線,完善中醫藥文化的人文發展。接著是對整理出來的中醫藥傳統文化進行編排,編排時注意其生動性、易接受性、內涵性、思想性及深刻性相結合,不僅讓中醫藥專業的學生熱愛,更讓非中醫藥專業的大學生熱愛精研這類教材。之后,就是對教材的校訂、審核及推廣使用,可以先安排試點,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接著推廣到面,讓更多的師生使用該教材。
讓中醫藥傳統文化進頭腦:在讓中醫藥傳統文化進頭腦過程中,首先考慮在中醫藥文化的趣味性與內涵性相結合,讓中醫藥文化的生動性與深刻性相結合后,使學生易于接受并深入思考中醫藥傳統文化;接著通過闡釋讓學生明確學習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習的效果;還可以考慮改變學習方法,采用PBL教學等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中醫藥傳統文化深入頭腦。
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可以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安排單獨的板塊,傳播中醫藥傳統文化。首先社會實踐團隊先編撰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宣傳手冊,有針對性的對實踐地的中小學生,成年人,老年人進行推廣;社會實踐過程中,可以開展傳統文化宣講課堂,在這一課堂上,大學生可以把學到的傳統文化知識靈活運用,也可以傳播了傳統文化的火種,中小學生中從不同的角度接觸了中醫藥傳統文化,有利于他們未來的學習成長。大學生把理論課堂上學習到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通過自己的整理、講解,把學到的知識進行了輸出,在社會實踐課堂上,使中醫藥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很深遠,在學生經常出入的教室、寢室、圖書館、校園、街道及實習實訓基地等打造布置傳統文化景點,設計安裝傳統文化展板,講好傳統文化故事,宣傳傳統文化風采,讓大學生行走校園的時候潛移默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可以打造依托微博、微信、快手、抖音、QQ等網絡平臺,打造傳統文化學習新陣地,可以制作傳統文化小的視頻,課程,設計考試題庫等,在大學生喜愛的平臺上,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中醫藥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中醫藥傳統文化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就是要讓我們從優秀的中醫藥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從“入眼”“入耳”到“合意”“走心”,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心有大我、報效祖國情懷的醫療戰線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個領域。中醫藥優秀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大學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德育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大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