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明
(宿州學院管理學院 安徽宿州 234000)
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是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使農村教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縮小鄉村教育與現代教育之間的差距。
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盡管目前一些鄉村學校在教學樓和設施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現在小學還沒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都是老師偶爾用一下,缺乏圖書館或者書籍數量少且陳舊。
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學質量嚴重下滑。雖然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小學的教師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偏低,一般說來,農村高級教師每個月工資才2000多元,一般的老師只有16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1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 1500多元。社會經濟地位不高、條件較差進而造成師資力量配比不足。
村級農村小學減少,造成上學不便。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腳步。由于教學條件差,教學質量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務工,把孩子送到條件稍微好的城鎮學校讀書,加之計劃生育政策影響,生源逐漸減少。許多地方為了節省教育資源把學校合并一所,由于有些村相距有些遠,這就造成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不便。
素質教育難以全面推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受大環境的制約和影響,教師、學生把考高分作為唯一目標,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據當地學生說,他們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雖然表面上開設,但也只是走走形式,主要是應付上級領導檢查而已。事實上他們很少上過,不僅是因為缺乏老師,學校也沒有相應的設備。這樣的結果將會導致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后,無法跟上時代。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現在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才能使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政府應加大對小學教育合理化投入:九年制義務教育是當前農村教育的主體。各級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小學教育設施改造所需要資金的合理化投入,提供教師相應的工資、住房、福利等待遇,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同時解決農村小學現存問題,滿足學生對教育教學的需求,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改變農村教育現狀,從而提高農村教育水平,促進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和水平:老師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對當地的教育水平的高低作用同樣也不能忽視。對此,可以從三個方面提高師資力量:積極開展支教等活動,鼓勵和激發教師下鄉從教的積極性,以達到城鄉教師間的互相交流,促進城鎮之間和諧發展;培養農村骨干教師,開展農村教師名師工程,提升教學水平;加強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積極培養高水平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骨干教師,建設一支符合新世紀發展的合格的教師隊伍。
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是一種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教育。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改善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因此學校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各種各樣的素質教育活動,這就要求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還要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