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云
(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 山西長冶 046031)
一是物質層。即企業文化及一些文化建設的硬件設施。主要包括廠容廠貌、產品的外觀及包裝、企業技術工藝設備特性等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由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種以物質為形態的表層企業文化,是企業行為文化和企業精神文化的顯現和外化結晶。
二是制度層。規定企業成員在共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制度文化是由企業的法律形態、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構成的外顯文化。合理的制度必然會促進正確的企業經營觀念和員工價值觀念的形成,并使職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是精神層。包括企業經營哲學、企業精神、企業風氣、企業目標及企業道德五個方面。精神文化的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形成的一種企業意識和文化觀念,它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深層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要求企業管理不僅要從有形方面即“物”來進行約束,同時還要求與內部員工之間的精神、價值觀聯系起來,在相互制約中尋找新的發展模式。不同的企業文化有不同的企業管理制度,表現出不同的物質形態,相應地也創造出不同的物質財富。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是企業員工在經營活動中共有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一是以企業的價值觀為核心的理念層面。二是制度和行為層面,對內它能激勵職工銳意進取,重視職業道德,改善人際關系,培養企業精神,對外它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聲譽,擴大企業影響。同時它也是企業進行改革、創新和實現發展戰略的思想基礎,是企業對環境適應能力的支柱。
企業文化具有導向作用。所謂導向功能就是通過它對企業的領導者和職工起引導作用。企業員工就是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把組織成員的行為動機引導到組織目標上來。為此,在制定組織目標時,應該融進組織成員的事業心和成就感,包含較多的個人目標,同時要高屋建瓴,振奮人心。
企業文化具有約束功能。約束功能主要是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規范來實現,以有形的規章制度和無形的道德輿論隨時隨地的約束著每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規章制度構成企業的硬約束,而企業的組織道德、組織風氣則構成組織成員的軟約束。這種軟約束,可以減弱硬約束對職工心里的沖擊,緩解自制心理與被治現實之間的沖突,削弱由此產生的心理逆反,從而是企業員工的行為和諧、一致,并符合企業目標的需要。
企業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企業文化倡導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人的感情,由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并把本職工作看成是實現共同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有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的粘合劑,把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人都團結在組織目標的旗艦下,并使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命運與企業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產生深刻的認同感,以至于企業同甘苦共命運,使企業向前發展。
企業文化具有激勵功能。共同的價值觀念使每個職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為的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的精神需求中最高層次的滿足,這種滿足必將形成強大的激勵作用。企業文化的核心是確立共同價值觀念,在這種群體價值觀念指導下發生的一切行為,又都是組織所期望的行為,這就帶來了組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一致,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結合。
企業文化具有調適功能。調適就是調整和適應。即對企業與外部環境、企業內部部門之間以及員工之間不協調、不適應之處,進行的調整和適應。
企業文化的特點:獨特性、難交易性和難模仿性。
1、主張“文化萬能”。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是通過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管理能力、技術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充分發揮文化歲企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
2、過分強調“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沒有錯,但要在一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實施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首先,就是“人”要稱職,其個人利益要與企業利益相一致,企業愛護員工,員工關心企業,彼此間是一種對等關系。其次,企業人員崗位編制要合理,沒有冗員存在。
3、濫用“民主管理”。實踐證明,民主管理可以極大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民主的管理同樣不是前提。決策時需要講民主,但經營管理一定要有權威,一個普通人家還要有一個拍板主事的,何況一個企業。如果一個企業里幾百甚至幾千個員工都是主人公,如何進行管理?企業需要一個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要讓員工知道,企業的目標、使命是什么。
1、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在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就會有什么楊的企業目標、行為準則和制度規范。各級管理者養當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樹立“抓企業文化也是抓生產力、抓效益”的思想,才能有效的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2、企業領導者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企業領導者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深刻認識企業文化的內涵,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通過長遠目標、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3、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推進企業文化建設。要在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以及促進管理水平、企業增效益、職工群眾既能受教育又要的實惠上下功夫,真正達到推進企業持續、穩定、快速、協調發展的目的,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企業文化必須得到企業全員的認同。增強職工對企業文化系統的認識,讓職工人人參與在其中,從“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該這樣做”,才能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1、將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的確立置于企業文化建設的首位
a.創建特色的企業價值觀和精神。
b.兼收并蓄企業精神的建立要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華,同時,對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也要擇優吸取,尤其要學習吸收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
c.發展愿景和員工個人的人生追求統一起來,使職工忠誠于企業。
d.企業要有較高的精神追求。
2、企業制度建設應與企業價值理念和精神建設相輔相成
企業文化建設應該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融為一體、密不可分,即既要把企業提出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員工的價值共識,又要把它轉化為每個員工崗位的行為準則。要建章立制,把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理念、職業道德等形成制度化的東西,并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有效的貫徹執行。
3、發揮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
a.企業家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這一無形資產的重要性。
b.企業家要利用各種方式傳播和推行自己已經認同的企業文化。
c.企業家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d.企業家要積極運用企業文化發展企業。
4、實施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精神
a.充分重視人的因素,將人作為現代管理的中心,其管理的核心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b.尊重人的人格,重視員工的個性,實現人格化、人性化管理。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啟發人、關心人,為員工營造溫暖、舒心、優美的工作環境,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c.創造條件,通過發展、滿足、改變人的需求,激發每個人的發展愿望和動力,幫助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和全面發展。
總之,企業文化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戰略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優秀的文化不僅是一種規范、習俗。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是企業員工在長期的經營和工作交往中形成的共同的企業理念和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