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心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濟南 250358)
存在主義哲學和道家思想雖然產生于不同的時期、背景下,但二者在哲學背景、哲學目的和本質上卻有契合之處。
從道家與存在主義產生背景看,二者都是在戰爭中逐漸產生發展的。道家產生于戰亂頻發的春秋末年,它的目的是用天人合一的理論為人的生存確立根本原則,而存在主義哲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漸成為風靡世界的哲學思潮,它強烈反對傳統哲學忽視人的價值,并對資本主義文明貶低人的存在價值的現象做出反抗。
其次,從哲學目的看,道家哲學和存在主義哲學都將尋找人生存的根本原則作為目的,關注尋找人生幸福的方法。以人為本是道家思想最核心的要素,人不離道,道不離人,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自由與個性,關注人的生存狀態,意圖將人們引向短暫的現實人生之中。
另外,存在主義哲學和道家哲學本質上都是生存哲學。存在主義哲學以“存在”為核心,海德格爾將人的存在視為存在主義哲學的前提;道家哲學以“道”為核心,認為“道”是人類存在的依據,雖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似是將道放在最高地位,實則是為了人的生存。因此,二者都是生存哲學。
在人的存在和人生意義上,莊子在《齊物論》中用顏成子游和南郭子綦的對話,提出了“吾喪我”的境界,可見莊子更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他強烈批判追名逐利、鉤心斗角之人,認為這些人不能找到心靈寄托,內心不會有片刻安寧。加繆認為,一旦世界失去幻想與光明,人就會覺得自己是局外人,所以只有精神獲得自由和獨立,人生才有意義。
從人和自然的倫理關系看,道的基本特性是自然。不論是天地還是人本身,都必須遵循道,而道是遵循自然。道法自然,人應該遵循著自然規律而繁衍生息,大地依靠四季而交替,天則依靠自然規律而運動變化,道則依據自然條件運轉不息,這些條件亙古不變,看上去有一種無奈和消極之感。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
道家思想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也有差異,道家法自然,海德格爾畏自然。道家利用大自然之中的原材料煉丹為達到永生,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謀求人與自然的平等。這就引出了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即人與自然都有著對幸福的渴望與追求,自然應被人敬畏。但是道家與海德格爾存在主義所探討的對象,面向生活的哲學,卻是共通的。道家指引人在現實世界中過一種“自然”的生活,海德格爾則指引人們去探尋人生存的本真與本源。二者哲學目的都是將人們引入短暫的現實人生之中。
海德格爾是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存在主義”一詞由他提出。他認為人出生后,一在世即處于“被拋狀態”,人總要獨立的面對人生, 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人生在世的基本狀態就是煩、畏和死。大千世界,美丑混 雜,善惡難分。人生在世的操心無不充滿憂患和焦慮,這與道家對人的生存關懷是適切的。
加繆的作品和道家思想也有許多相通之處,人是莊子和加繆共同關注的中心,他們書寫“自然”是為了探討其背后更深層意義的生命本性。加繆的《鼠疫》中在健康的人都因鼠疫而死時,因病臥床的隱士卻很好的活了下來,正是由于他自我封閉,隔絕外界的影響,從而保全了本性。莊子在寓言中寫了大量丑怪形象,雖然他們偏離了正常的審美,這些人物卻擁有莊子所崇尚的自然。二者同時表達了一個思想:這些“怪人”排除了外界的影響,達到了自我完滿的境地,從而保全了內在本性,達到了保全個人生命的目的?!毒滞馊恕分魅斯瑺査饕驓⑷巳氇z,卻因不為母親的死感到悲傷而被判死刑。他認為他殺人與母親死那天的心理狀態是完全無關的。默爾索的律師探視他時,首先問的不是他殺人時的心理狀態,而是他母親下葬那天他無動于衷的原因。這給人一種荒誕感。存在主義哲學就揭露了世界和人存在的荒誕,肯定了人的存在先于本質,表現了人在荒誕情況中的自由選擇。加繆認為當一個人沉迷于調解世俗與自我之間的關系而無法自拔,突然頓悟到人生的荒謬時,他面前的世界將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混沌之態。而這種混沌之態,其實就是莊子《齊物論》中的“哀莫大于心死”。
存在主義哲學者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中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學,尼采的超人克服了凡塵瑣事,打破了價值與信仰的桎梏而追求來自生命混沌的灼熱;莊子《逍遙游》中大鵬代表的超脫者同樣拋棄了一切迷惘、誘惑、偽善、虛勢,承認個人的價值,追求生命的充實??梢姡岵珊颓f子都認為真正的自我,在于人們自身。
總之,存在主義哲學與道家哲學之間的深層聯系是不可否認的。探究存在主義、道家哲學的相通之處,對深入理解道家哲學與存在主義哲學也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