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耀
(青海大學 青海省西寧市 810016)
在蘭占巴村走訪了12戶當中發現有一戶人家里有四口人,兩位老人均已超過了60多歲并開始領取養老金,家中的年輕勞動力于去年結婚但沒有外出務工,老人在家進行一些較為輕松的種植和養殖工作,有時也會打點零工,經過計算其最近一年的收入為10840元。從其收入狀況來看,其家庭收入低于貧困戶的最低收入,但在我們后續的了解當中發現,家中年輕勞動力由于自身動力不足不愿外出打工。而且經過側面了解我們發現該年輕人即使外出打工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我約束力及其薄弱,天天和父母要媳婦,去年剛娶了媳婦,并且以照顧媳婦作為借口不愿外出務工。究其原因是自身懶惰不想出外受苦,所以導致了家庭貧困。
農村基層普法教育實施現狀。目前青海省農村地區普法教育實施現狀不盡如人意,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農民表示沒有參加過普法活動,其中大部分不參加普法活動的原因是周邊沒有普法活動??梢娹r村法治文化建設的資源不足??梢姺ㄖ菩麄鹘逃Ч⒉幻黠@。另外,農村法律運行現狀也不樂觀,走訪12戶當中有十戶的農民并未聽說過法律援助,與他人甚至政府發生糾紛時僅有兩戶選擇了法律途徑。恥法厭訟依然是很多農民的主要思想,建設農村法治文化缺少價值支撐。
農村法律知識傳播途徑。目前的普法教育以“坐堂式”“填鴨式”為主,嚴重打擊了農民的學法積極性。調研結果顯示,有絕大部分的農民認為網絡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更適合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途徑。僅有少部分的農民會關注朋友圈和網頁上的法律信息。當前普法方式脫離了農民生活實際,己成為建設農村法治文化的一大障礙。
鄉村德治建設中道德滑坡的現象。孝道是鄉村德治的第一美德。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情。在鄉村,老年人沒有了勞動能力后全靠兒女贍養。然而,一些子女不是很孝順,老人生病了以工作為理由不回家看望。有的是精神冷落,對老人不聞不問。在調研過程中根據村民反應有些評上貧困戶德家庭,把政府扶持德錢拿來打麻將,抽芙蓉王,并不會補貼家用。
有關部門重視程度不足。當前環保部門和政府都將環境治理的重點放在城市之中,這一方面是因為城市環境治理能夠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當前城市環境問題十分嚴重,急需處理。而相對而言,農村由于地處偏僻,地域廣大,環境問題在均化的情況顯得不是特別嚴重,所以有關部門刻意忽視了農村的環境治理問題。
投入以及相關預算不足。我國農村面積廣大,地域情況復雜,相關設施嚴重不足。對農村環境進行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無法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地政府不愿出資或者極少出資對農村的環境進行治理,導致相關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同時,受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影響,用于農村方面的資金預算本來就嚴重不足,更不必說用于農村環境治理方面的了。
環境治理缺乏持續性。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缺乏有效的持續性。大多時候都是在國家有關政策的號召之下,當地政府才會對農村的環境進行一些簡單的治理。在相關風潮過后,農村環境治理就無人問津了,導致當前農村環境治理方面存在著許多的爛尾工程,這既沒有改善農村的環境現狀,又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科技研究應用滯后。一方面,農業項目效益比較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關注和參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熱情不高。另一方面,農藥、化肥施用不科學。同時,農民接受、應用農業科技不積極、不廣泛。大部分農民僅憑過時經驗盲目耕種,不僅投入大收益小,而且還使土壤結構受到破壞、土地生產力下降和病、蟲、草抗藥性增強,進一步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農村建設條件滯后。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法治文化的建設。農村獲得的發展資金有限,教育、基礎設施等經費開支較城市少,城鄉經濟結構不平衡。大部分農村受資金限制基礎設施很不健全,普法活動次數少、規模小、周期長。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務農和打工,商品經濟發展程度低,對法治的需求也就比較低,因而很難形成相應的法治文化氛圍,法治文化建設進程緩慢。
建設力量薄弱。在農村地區,部分法院覆蓋管轄多個鄉鎮,使得村民尋求司法救濟成本較高。另外,多個鄉鎮司法所形同虛設,法律援助向基層的傾斜力度不夠,農村法律服務體系不健全,無法滿足廣大農民的法律訴求。除此之外,存在著基層司法機構的司法工作人員大多非法律專業人才,業務素養較低的問題。部分基層行政執法人員司法價值認識缺失,服務態度較差。另外,司法體制機制不健全,司法人員的權利和責任不統一,權責界限不明晰等問題還很嚴重,尚未形成全面建設法治文化的中堅力量。
村委會功能弱化,民主自治難以落實到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現代化,使得以前需要集體共同完成的,例如修路、架橋、紅白喜事等可以通過政府投入和市場購入進行解決,使得村委會一些傳統功能弱化。例如之前農民耕地需要互助,在互助的過程中溝通交流有助于村名自治,現在從事種植業的農民日漸減少,農業的機械化,農民溝通交流減少,不利于民主管理。與此同時,村兩委在村民自治過程中,由于缺少資金、政策、技術等,而且夾雜著自家辦事的需要,往往有求于上級政府,對上級政府交代的事情積極完成,對有些違反民主的事往往忽略不計,本著上級滿意村民無異議的土辦法,進行民主管理,使其自我減少了民主管理應有的職權,使得民主管難以落實到位。
鄉村德治約束力減弱。法冶的約束力較強是由它本身的權威和效力起作用,德治的約束力發生了變化。例如,在調研過程中由于自身動力不足導致貧困,不愿外出務工,問其原因“因為打工太累了”。家人進行勸導無效,村委會同樣也進行勸導,徒同樣也無功而返。這類問題誰可以管?當然是用“德”來管。但是德又不存在強制性,依靠自身德約束力為管理。
城市污染轉移。當前,由于受科學技術的制約,很多污染物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理,在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的今天,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由于當前城市加大了對于環境方面的管理,大量的污染物急需處理,為了降低處理成本,出現了將污染物運往周邊農村拋置或者是集中掩埋現象。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不愿對污染物處理方面進行投入,胡亂排放的現象十分嚴重,這對農村現有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環境破壞。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導致面源污染加劇種植、養殖規模擴大,化肥、農藥、農膜使用量也隨乙劇增,多種農作物由零星種植發展到規模種植,由自然半自然狀態發展到精耕細作?;?、地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當前農業用地板結現象嚴重,極大的影響了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大量的農藥不但加大了農產品的農藥殘留,也對土壤和水源造成了影響,使得毒素含量超標不合理的開荒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排泄系統,加劇了旱澇災害的影響。當前農業產業的發展加劇了農村面源污染,加大了土壤有毒物質的積累和河流水質的污染。
農村居民生活造成的環境污染。由于受農村綜合設施以及農民素質的限制,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人畜排泄物得不到妥善的處理,農民只能胡亂排放。有關數據表明,巨量的排泄物由于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和利用,使得農村環境惡化,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以及雨水沖刷乙下,極大的影響了農村的空氣質量、水源質量和土壤質量,某些地方出現了臭氣熏天的狀況,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完善涉農法律法規,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生產經營模式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協調經濟、法律、文化關系,形成良性循環。以農業、農民、農村為中心,加快完善關于農村征地補償、農機補貼、土壤、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以及糧食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特別是涉及農村土地經營權、使用權、擔保權、收益權的法律法規。要依法保證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不斷明確農民的財產權利,杜絕土地轉讓失控、土地產權不明現象。文化轉型過程中,注重符合法律法規的“鄉規鄉約”和民間法作用,挖掘傳統鄉村社會鄉紳之治的精神資源,賦予新時代內涵,做好禮治文化與法治文化的銜接。
健全農村司法體制,完善基層民主自治。積極推進司法改革,增設基層法律服務組織,增加農村法律咨詢、服務人員,并與鄉鎮司法所、鄉鎮公安派出所、基層法庭進行通力合作和職能銜接。充分發揮村委會的作用,推行法律援助和法律顧問進村進戶服務,讓農民及時得到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s小普法活動的舉辦周期,充分利用每年十二月四日“國家憲法日”等重要契機,聯合舉辦“律師、法制工作人員進村入戶講解法律法規、司法程序”等利民便民的法治惠農活動。另外還要規范農村執法,加大監督力度,提高司法工作人員、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培養正確的司法價值觀,積極構建權責明確的司法責任體制。
加強以德為政的鄉村治理模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踐行以德治國的理念。鄉村是國的小家,以德為政從小家做起。沒有嚴酷的法令制戰,以德性來治理村子,所有的事都以德服人。這固然是理想化的工具,實際上很難實現,但應該是人們所尋求所憧憬的,鄉村治理應該正在為之付諸全力。
鞏固德教為先的鄉村治理思想。鄉村家庭教育要以道德教育為基礎,“孝”和“忠”的教育必不可少。傳統德治主張以德教為先,先教爾后刑,阻擋不教就誅。文明村莊治理單靠執法是不行的,要有德行的約束。一個人品行欠佳,擁有了知識就有可能害人,對社會帶來影響,以是教育該當以道德為先。
強化修身為本的個人治理方向。儒家德治強調“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每個人應該以修身養性為基礎,首先提高本身的修養、培育本身的品質使之高超。能不能以身作則直接決定著德治可否成功地實現“化人”的目標,直接關系到德治在鄉村治理的效果。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樣經濟基礎對村民自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一方面集體經濟好有利于為村民自治的開展提供物質支持,另一方面村民個人經濟水平高有利于村民有能力提高民主需求。一般情況下,經濟越發達,村民自治化程度就較高,農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意識就會越強,從而保證集體經濟規范運行,合理分配村民既得利益。調查顯示,經濟水平高的村,村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高于其他村,其對自治的了解和落實情況也較好。
加強文化教育建設,培育本土精英。村民的文化素質低下直接影響村民自治的運行質量。眾所周知,參與政治是需要文化的,因為,“最常見的政治行為,是交談、寫作、傾聽和閱讀。羅素在《社會改造原理》一書中也指出:“一個國家如果說有許多人不識字,就不可能有現代化的民主。因此要繼續加強文化教育建設。
提高有關部門的重視程度。農業是工業的基礎,更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環境問題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安全綠色農業的進行。有關部門必須注意到農村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從長遠考慮,加大對于農村環境治理的重視程度。
提高農村廢物利用率。當前農村方式的轉變,造成大量的人畜廢棄物得不到處理利用。在解放初期的農業生產中,人畜排泄物作為一種高效的綠色有機肥料,在當時的農業生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農民應該端正自己的思想認識,不要怕臟怕丑,而要充分的認識到這當中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通過采用綠色有機肥,不但可以改善農田結構,也能充足滿足農作物的養分需求。同時,要改變以往秸稈等隨意拋棄,甚至是堆置到水源之中的不良習慣,避免腐爛發臭,影響水質和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