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姝敏
(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新時代、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起點,對黨和國家以及青年一代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總書記對國家青年的寄語,體現出了青年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性。展望國家發展未來,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責任,是指個體分內應做的事,來自對他人的承諾,對事對他人對自己對社會都應有應盡的義務。責任體現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一種關系,它既是自身的分內之事,又是社會化的客觀要求。人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的,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理解,人是作為社會關系而存在著的,社會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那么人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來推動社會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賦予了責任以新的內涵,責任不僅指向自身、他人、家庭、社會、本民族和國家;而且指向世界、指向未來社會。
“觀”是一種主觀性意愿的表達,是對事、對人的一種看法和觀點。責任觀就是個體對整個社會以及人與社會關系負責任的一種態度、看法和根本觀點。責任觀的作用就在于改造人的主觀世界,凈化人的心靈,對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行規范和引導,使其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簡言之,責任觀是人的認知、情感和踐行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縮影,體現人的內在涵養和做事風格、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貫穿于人生實踐的全部過程。
習近平青年責任觀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系列講話、座談和書信中對青年的責任、使命及擔當進行的重要論述中逐漸形成的。習近平青年責任觀以面向大眾的話語體系和話語表達,立足于唯物史觀,站在現實的個人與具體的歷史的基礎上,將青年責任放在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時代主題與奮斗目標的視野中去把握,面向社會實踐,有效地去回應與解決現實問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征程中,要求青年要勇于擔負起促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任;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重點強調了青年對國家、民族和全社會的責任,要求青年要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要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腳踏實地、艱苦奮斗,對社會作出貢獻,進而實現中國夢,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始終把青年視為民族和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重視和關注青年,培育和引領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對青年的講話給予了青年一代足夠的厚望,作為青年一代的大學生要與中國共產黨的大集體融為一體,去承擔起自己更大的社會責任與能力。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責任的重要論述與對青年一代的寄語,本文認為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核心要義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其一,堅定理想信念是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行動指南和重要內容,構筑起了新時代青年責任的信念基礎和精神動力。“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習近平青年責任觀關于理想信念的核心要義,是實現人生價值和人生目標的不竭動力。青年要勇擔歷史重任,首要的就是要樹立起與時代主題相適應的理想信念,實現精神上的富足,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成長成才。其二,練就過硬本領是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能力條件和進步階梯。總書記指出:“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只有理想信念還不夠,還需要青年一代加強學習,增長本領,具備履責擔當的能力,真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人才。其三,勇于創新創造是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重要表現和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青年學生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敢于做先鋒,去把握創新創造的機會,將自身的創新創業夢與中國夢融合起來,在行動中綻放青春,推動時代進步。其四,艱苦奮斗是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精神支柱和實踐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能夠從積貧積弱的過去,走到蓬勃發展的今天,就是因為有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柱。”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需要青年一代在艱苦奮斗中錘煉堅強的意志和品質,擔負起祖國賦予的重任,將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傳承和發揚。其五,錘煉高尚的品格是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道德指向和不朽靈魂。青年是引領社會風氣的力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青年的品格修養和道德意志。錘煉高尚品德,是青年提升責任認知、內化責任情感的必備素養,青年要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更好地去履行自身責任,引領時代發展。
當代大學生既是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目標指向,也是重要的實踐主體。新時代如何引導大學生將習近平青年責任觀“外化于行”,是我們當前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強化大學生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需要從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教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揮網絡宣傳導向等多維度入手。
首先,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教化作用。課堂教育是大學生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一方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思政理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育主題,提升學生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塑造正確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展開革命的文化熏陶,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情感。革命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紅色資源,映射著中國人民的責任情懷,革命文化是責任觀教育的鮮活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革命文化與課堂教育相結合,運用多媒體等方式展現豐富的革命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責任情感,主動擔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其次,大學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出: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的認識必然要經歷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理論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其價值,習近平青年責任觀有效地彰顯了知行合一的實踐品格,而大學生要在其正確的指導下去踐行責任使命,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使主觀認知符合客觀實際,使自身的責任認知與責任情感在參與的實踐活動中踐行,進而不斷深化對社會的認識,不斷強化內在的責任意識,不斷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切實的鍛煉,提升承擔責任的能力。
最后,發揮網絡的宣傳導向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 運用網絡傳播規律, 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因此,大學生踐行習近平青年責任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網絡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通過專題欄目大力宣傳宣傳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青年責任觀的核心內涵,使大學生在健康向上的網絡空間里堅定理想信念, 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意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充滿著朝氣與活力,他們是新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也必將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創造者與受益者。習近平青年責任觀與時代的發展同向同行,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理論指引與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