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儀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南京 210046)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2當前中國所有的變化和發展都是建立在進入新時代這一基礎之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量變的起點在于何處,即探究新時代的邏輯起點對于我們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于邏輯起點的探析可以從歷史起點、實踐起點、理論起點和組織起點四個層面展開。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的新決策,從農村改革開始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力度,這是歷史性的決策。研究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必然要從改革開放出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兩個一百年”的重要交匯期乘勢而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會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對外開放也通過政策和經濟特區的設立不斷向前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是改革開放歷史上另一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中國改革進入了全面深化新階段。第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方案;第二,這次三中全會再次實現了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第三,繼續堅持了黨的宗旨,更強調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新時代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對改革開放進行了“升級”,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觀點和要求,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之前的改革開放中我們已經實現了量變,在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我們要實現質變,要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都做到全面深化改革。歷史的成就我們應該感到自豪,但同時未來還要靠我們去奮斗,我們從要吸取歷史的力量,繼續奮勇前進,在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新時代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的基礎性論斷,之后所有的思想、理論、戰略都是以新時代作為起點和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堪比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都是基礎性的、支柱性的。”
生產力方面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由生產關系總和構成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生產力是整個社會運動中的決定性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勞動者方面,不僅就業增加了,勞動者素質也有了顯著地提高。在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以及科學技術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增加以及生產力的發展都體現了生產力方面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
生產關系方面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首先,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2015年8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 為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其次,注重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中等收入群體逐步擴大。農村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16567萬人減少到2016年的4335萬人, 貧困發生率由17.2%下降到4.5%。社會保障實現全面覆蓋, 基本養老金等標準逐步提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離不開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即理論上的與時俱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理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歷史上第一次揭示了人類發展規律和解放道路,至今仍然散發著真理的光芒。在世界進入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列寧在創立無產階級政黨過程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俄國無產階級領導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將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帶入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提供了靈丹妙藥。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建立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具體實際相結合,孕育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理論起點。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然產生不一樣的難題,也就必然產生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論。當前,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大轉型時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制度上的創新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現狀產生了鮮明的對比。縱觀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還沒有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像中國這樣,能夠從理論、路線到實踐全面系統地解決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世界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這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意味著社會主義的新生。已經成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走向振興的重要動力,開拓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局面,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推到了新階段。
馬克思主義認為,如果沒有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的領袖,無產階級的“意志統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社會主義事業就不可能勝利。
“紅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船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紅船上奠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個歷史大潮中,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一個勇擔民族復興歷史大任、一個必將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人間奇跡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仔細考察“紅船精神”以及由此開啟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知道,我們黨是怎么走過來的,有哪些基本經驗,經歷了哪些苦難,有哪些教訓,以便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先輩,才能贏得了民心、贏得了時代,才能善作善成、一往無前。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紅船精神”,就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告誡全黨,應該在新時代將黨的根基扎于人民群眾,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為黨的初心和使命守根護魂。
新時代:擁護領袖、緊跟核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要繼承“紅船精神”,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在今天,我們也要繼續弘揚“紅船精神”,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層面,把傳承和踐行“紅船精神”化作忠誠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的政治自覺,堅決擁護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和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堅定自覺地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邏輯起點揭示了事物的最本質的規定,邏輯起點包含著各范疇體系一切矛盾的胚芽,是整個體系賴以建立起來的基礎。對邏輯起點的追溯,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而要整體全面的去理解,要站在辯證法的立場上,結合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綜合理解。綜上所述,新時代的邏輯起點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會停,反而會更加深入下去。我們要利用好歷史這面明鏡的作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