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蘭
(成都市錦江實驗學校,四川 成都 610011)
勞動意識是個體對勞動的認知和腦內形成的價值觀念,培養勞動意識即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勞動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1],從而指導自己的日常勞動行為,積極參與勞動。研究根據二年級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過“用心生活 智慧勞動”浪花中隊勞動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總結出有效的勞動教育實踐方法,為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可行的策略指導和研究素材,增強勞動意識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根據品德培養目標的四個層面,此次研究也將勞動教育分為四個層面,即勞動認知、勞動情感、勞動意志與勞動行為,最終是要實現將勞動意識內化到學生個體當中,讓學生認識和掌握勞動技能,自覺積極地參與學校、家庭和社區勞動。因此,在設立互動分層目標時,需要考慮以上四個方面循序漸進地發展提高。其次,根據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使活動目標更加具體化、系統化,以保證勞動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各項目標漸漸被學生接受、理解、認同與內化。分層目標的設立和具體活動內容可參照表1和表2。

表1 成都市錦江實驗學校浪花中隊勞動意識培養活動分層目標

表2 成都市錦江實驗學校浪花中隊勞動實踐活動清單(家庭活動部分)
1)學科老師、行政和后勤:全方位育人。在學校教育中,勞動教育不可孤立進行,所有學科老師、行政和后勤都應該主動參與,從學科教學、班隊活動以及教學環境營造等一起承擔學生勞動意識培養的責任,營造全方位的育人環境。首先,各學科教學環節都應滲透勞動教育的內容,各學科的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輔相成[2],將優良勞動品質、優秀勞動者等內容貫穿于各個學科教學。例如,在科學課上不僅要教給孩子科學常識,也要告訴孩子人類科技進步和幸福生活都應依靠自己的勞動來實現;每門學科背后的偉人、科學家、學者,他們努力奮斗的故事也可豐富勞動意識培養素材;再如,學校的后勤工人也是最直接的勞動教育素材,他們的辛勤勞動為孩子營造了清潔衛生的校園環境,也要教育孩子保持校園清潔、珍惜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等都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
2)班隊活動:定期培養和反復鞏固。班隊活動中滲透勞動意識可作為定期進行勞動教育的途徑,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通過參加豐富的班隊活動,提升對勞動的認知水平并不斷鞏固自身的勞動意識[3]。2020年伊始,各行各業都停工停產,勞動能力就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借此機會,研究者在班級開展特色班隊活動,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形成家校合力[4],共同培養孩子保持環境清潔衛生的習慣,讓孩子具備家庭勞動的責任意識。在勞動節時通過家庭角色互換和社區環保知識宣傳活動,鼓勵學生主持家務,體驗家長做飯、清潔等各類家務勞動;積極向鄰居宣傳垃圾分類等環保知識,最終通過班級群和文化墻共享學生勞動成果,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3)班級文化建設:長期滲透實現知行合一。班級文化建設是長期進行勞動意識滲透的有效途徑之一。班級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具體而言包括班規、班干部競選制度、班級文化墻、班服、班級清潔制度等。在設立班級制度時,研究者采用了班干部輪崗制度,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當選衛生委員、清潔小組長等班干部,一方面培養學生參與班級勞動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班級文化墻的建設也并非班主任的個人工作,讓學生輪流參與每一期的文化墻建設,從設計排版、寫粉筆字、繪畫、貼紙等具體的動手活動中訓練勞動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審美意識,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均能得到發展和提升。
勞動興趣是學生自覺參與勞動的強大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興趣在勞動教育中作用重大,使熱愛勞動成為兒童的最重要的品質,是學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培養孩子的勞動興趣也非一日之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或優勢來培養其勞動興趣。此次研究,研究者采取班干部輪崗制度,讓熱愛閱讀的孩子擔任圖書角管理員,熱愛自然的孩子擔任綠植養護觀察員,熱愛書法的孩子擔任課表更新管理員等,讓孩子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發揮到具體勞動中,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進一步激發他們主動勞動的興趣和行為。
學生的勞動意識更要持續不斷地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得到鞏固與提升,本次研究還根據學校特點,因地制宜開辟各類“勞動實踐角”,為班級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親身經歷的勞動實踐機會,在活動中自覺認識勞動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尊重每一位普通勞動者。
此次研究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結合學生、家庭、學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計有效的勞動教育活動方案,培養小學生的勞動本領,引導他們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念,自覺地參與各類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實踐活動中總結出“分層目標——學科教學與班隊建設——勞動實踐”勞動意識培養途徑,以供其他研究者參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