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術寫作表達方式辨析:“他說”還是“我說”

2020-12-13 14:12:02彭知輝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科學研究

彭知輝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國家安全學院,北京 100038)

一、學術表達在學術寫作中的重要地位

學術寫作是學術研究的最后一個環節。開展學術研究活動,通常需要通過學術寫作以學術論文或專著等形式來表達學術成果。學術寫作是一種特殊的寫作活動,既表現在它有嚴格的、約定俗成的學術規范,也表現在它在構成要素、程序、方法等方面具有某些獨特的屬性特征。目前,學術界關于學術規范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基本上已經達成共識。有關學術寫作特性的研究,圍繞學術寫作過程如選題、文獻查閱、論證、修改等,以及學術寫作基本要素如材料、結構、語言、修辭等展開,也有比較多的研究成果。總體而言,學術寫作研究主要停留在“技術”層面,即學術寫作具體的操作方法、技巧;而較少深入到“理論”層面,即學術寫作的內在本質。為此,本文擬探討學術寫作中的一個理論問題——學術表達,即學術寫作的表達方式。

除純粹的個人寫作外,大部分寫作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際活動,都具有交際性。作品就是“語言交際的手段和結果”。①聶仁發:《現代漢語語篇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01頁。寫作活動簡而言之,就是“我說你聽”,都會“涉及說話人/作者和(潛在的)聽話人/讀者”。②廖秋忠:《篇章與語用和句法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第4期。與相對寬泛、難以確指的“聽話人”(讀者)相比,“說話人”(作者)是具體的,可以指認的。在寫作中“誰來說”“怎么說”,即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所說的“表達方式”,泛指表達思想、情感或觀點的方法、形式和手段等,并不是專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這五種表達方式。學術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符號表達學術觀點的活動,如何開展學術表達,采用哪種學術表達方式,是學術寫作研究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

學術寫作的表達方式不外乎兩種,即“我說”(作者現身,直接表達學術觀點)和“他說”(作者隱身,間接表達學術觀點)。作者既是學術寫作的具體執筆者,也是學術研究活動的主體,因此,學術寫作實際上是表達“我”的學術觀點。那么,學術表達方式應該是“我說”。然而,按照當前的學術規范,學術寫作通常是采用“他說”的方式來表達。學術寫作到底是“他說”還是“我說”,成為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

當前,學術界開始關注學術表達問題的研究。例如,研究學術寫作中作者身份(authorial identity)的構建,自我指稱(self-mention)的運用等。①參見:Roz Ivanic, Writing and Identity: The Discoursal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 Amsterdam: Benjamins,1998, p.255;Ken Hyland, Humble Servants of the Discipline? Self-mention in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1(3):207-226.Vol.20, no.3(2001), pp.207-226;吳格奇:《學術論文作者自稱與身份構建——一項基于語料庫的英漢對比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楊欣然:《二語學術寫作中的自我指稱與作者身份建構》,《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年第4期。這些文獻已經涉及學術表達中的“我說”問題,但尚未觸及學術表達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例如,“我說”和“他說”復雜的關系,為何要規避“我說”、只能“他說”,“我說”何以在學術寫作中立足,以及如何開展“我說”,等等。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和目的,即打破學術寫作中“他說”一統天下的格局,確立“我說”在學術寫作中的地位。本文基于“梳理→反思→重構”的研究思路,②彭知輝:《關于元研究的探索與思考》,《圖書館》2016年第11期。闡述“他說”存在的原由及依據,然后對“他說”提出質疑,進而主張在學術表達中不必規避“我說”。本文著重辨析作為學術表達方式的“他說”和“我說”的關系,關于“我說”在學術寫作中的具體運用,筆者將另撰《論學術寫作中的“我說”》一文予以專門論述。

二、學術表達的基本模式:用“他說”來表達“我說”

學術寫作是將學術發現及學術觀點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寫作活動。③在學術寫作方面,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雖然存在共性,但也有明顯的區別,不宜統而論之。基于筆者的學術背景,本文所論學術寫作,主要指人文學科領域的學術寫作。它實際上是運用學術話語進行書面表達的過程。當前,學術寫作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表達方式——“他說”,即作者不直接出面,而以他者的方式來表達。在學術表達中,“他說”其實是為了規避“我說”。學術寫作采取客觀、超然的“他說”作為表達方式,而讓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我說”退隱,這已經成為無庸置疑的學術慣例,和必須遵循的學術規范。然而,學術寫作表達“我”(作者)之所思所想,原本就是一種個人的視角,④田松:《歷史寫作的人稱兩難》,《語言戰略研究》2018年第5期。任何學術表達歸根到底必然是“我說”。因此,學術表達中的“他說”,其實質仍然是“我說”。

用“他說”來表達“我說”,這是學術寫作中學術表達的基本模式。然而,這一模式并沒有讓“他說”和“我說”各得其所,“他說”無法消解“我說”,這兩種表達方式存在矛盾沖突。“他說”已成為學術寫作的通例,然而“我說”又難以退隱。在“他說”的規束下,“我”明則退場,暗則無處不在,“我說”陷入到一種尷尬的處境中。而且,當前基于“他說”的學術寫作日漸成為“套路”,循規蹈矩,拘守繩墨,與學術研究貴在創新的宗旨相違背。在這種情況下,能否讓“我說”回歸于學術寫作,打破“他說”這一固定套路,讓學術寫作獲得自由與解放?由此可見,學術寫作的表達方式到底是“他說”,還是“我說”,仍是一個糾纏不清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他說”“我說”這一表述,不宜理解為第三人稱敘述和第一人稱敘述,它們是對學術寫作表達方式的一種形象化、通俗化的描述。所涉及的問題,不僅在于“他”或“我”(由“誰”說),更在于“說”(如何“說”)。關于學術寫作“他說”“我說”之辨,從淺層次看,是討論從什么角度進行學術表達的問題,特別是能不能采用“我說”的方式來表達學術觀點;更深入一層,則涉及到學術寫作中“我”(作者)的安置問題,即學術寫作中“我”該不該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問題。在西方現代哲學和文化批評中,存在一種由自我轉向他者的思潮。針對自我唯我獨尊,他者受到自我的奴役與壓迫的狀況,主張放棄自我中心論,承認他者優先于自我。①吳先伍:《從“自我”到“他者”——他者倫理的中心轉移》,《蘭州學刊》2016年第3期。在人文學科領域,主體遭到批判,出現了“主體終結”“作者已經死亡”之類的理論觀點。②楊曉斌:《主體、他者與第三方——列維納斯的倫理學及其政治指向》,《道德與文明》2017年第1期。主體不斷受到質疑,認為主體的能動性要受到各種限制性力量的制約,甚至書寫的主體“作者”也不能自主。在這樣一個主體被消解、他者被“發明”的背景下,他者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③張劍:《西方文論關鍵詞:他者》,《外國文學》2011年第1期。學術表達方式是“他說”而不是“我說”,與上述思想文化背景或許存在潛在的關聯。從學術寫作的角度看,作者的主體地位其實是不能消解也無法消解的,“他說”的背后仍然有“我說”。在學術寫作中,表達方式是“他說”還是“我說”,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三、學術表達方式“他說”存在的原由及依據

在學術寫作中,目前已經形成如下定規:采用無具體人稱指向的他者來闡述學術觀點,敘述者是一個冷靜、超然同時又面目模糊的他者;讓“我”(作者)隱身,除觀點外,“我”的情感、興趣、個性等不能在學術寫作中呈現。學術寫作的這種表達方式,為表述方便,本文稱之為“他說”。“他說”實際上是“我說”的反動,它通過對“我說”的排斥,現在已成為學術寫作一種“法定”的表達方式。

凡是“說”,必涉及“誰來說”的問題。學術寫作通常采用“他說”的方式,即由“他”來“說”(表達學術觀點)。這個“他”,并不是一個明確的敘述者,通常用不定代詞而非特定人稱代詞來指代。④[美]邁克爾?E.查普曼:《人文與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寫作指南》,[美]桑凱麗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74頁。在英語學術寫作中,It前置結構是一種典型的“他說”表達方式,即由虛位代詞It作為形式主語,如“It is possible to…”,“It seems that…”,“It is suggested that…”等。⑤李晶潔、侯繪麗、宋軍:《學術寫作的互動式話語策略》,《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在中文學術寫作中,采用全知視角來表達。在需要交代觀點的歸屬權時,有時讓敘述者缺位,如采用“一般認為”“通常認為”等句式,或者泛指性代詞“人們”“我們”等,來規避“我說”,淡化觀點、立場或態度的來源。學術寫作在敘述人稱上采用“他說”的方式,除便于靈活自由地表達學術內容外,還有學術自身方面的考慮。“他說”減少了學者的個體性和主觀性,是一種平實、中立的表達方式,能為學術觀點的表達賦予客觀、真實、準確等方面的特定內涵。從學術道德角度分析,不采用“我說”,讓讀者忽視學術觀點的來源,避免給人以盛氣凌人、居高臨下之感。采用“他說”,表達更為委婉、平和,顯示出作者的謙和、內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也頗為吻合,因此也容易為我國學術界廣泛接受。

“他說”這種表達方式的特征和要求,不僅體現在“說”,還體現在學術寫作的其他方面。例如,在分析論證時,本為自證其言,卻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來闡釋,以示客觀、公允,增加學術觀點的可信度;在材料選擇上,排除個體性材料或感性材料,選擇具有普遍性的或實證性材料,以增強材料的說服力、佐證力;在結構安排上,不允許個性化的文本形式,而應該遵循通行的體例結構;在語言表達上,提倡平實、莊重、平和的語言風格,力戒語帶情感、隨意褒貶,等等。“他說”這種表達方式,總體而言有利于學術表達。它全方位滲入到學術寫作中,自有其合理性、必然性。“他說”成為學術寫作的原則和慣例,是廣大學者在長期的學術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它在我國的廣泛推行,則是近年來學術研究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的產物。

科學性是當前學術研究的一個普遍性原則。它要求將科學研究形成的一些方法、原則及學術精神,推廣到學術研究領域。其實,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是兩個相似而有區別的概念。科學研究是在實證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運用嚴謹的科學方法,探索客觀真理的過程。它通常指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在我國,“學術”一詞指的是“較為專門、有系統的學問”。①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1989年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第1269頁。在西方,還強調它是“非技術的或非實用的”(not technical or practical)、“僅注重理論的”(theoretical interest only)。②[英]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增補本),李北達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4頁。學術研究是指由受過正規教育并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工作的學者所進行的非實用性的研究工作。它實際上是“學者在‘象牙塔’中進行的‘為學術而學術’的‘純學術’探索工作”。③李伯重:《論學術與學術標準》,《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6年第4期。學術研究包括各個領域的研究活動,它包含大部分科學研究,但那些實用的、技術性的研究活動,不屬于學術研究。人們常將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混同,統稱為科研活動。于是學術研究等同于科學研究,因此可以用科學研究中的科學原則來規范學術研究,要求學術研究科學化。在現代科學時代,科學成為一種信念,甚至演化為意識形態,控制與操縱學術表達,成為規約學術寫作的一種絕對力量。④馬俊峰:《思想史視域中的話語表達與寫作技藝》,《云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客觀性、精確性、普遍性、明晰性等體現科學性的原則,成為學術表達的基本要求。“我說”帶有主觀性、不確定性、個體性或模糊性等,不符合科學性原則,自然受到排斥。“他說”有助于排除個人的、感性的、主觀的因素,體現理性、客觀、中立、求實、求真等科學精神,當然是一種“科學”的表達方式。“他說”由此在學術寫作中受到推崇,幾乎成為唯一的學術表達方式。

學術寫作采用“他說”的表達方式,也是學術規范建設的必然要求。在我國傳統學術中,學術寫作并不忌諱“我”的介入。例如,司馬遷在《史記》中開創“太史公曰”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讓“我”直接登場,發表評論,表達態度,甚至融入個人身世感慨。在以往,我國學術寫作沒有明確的規范,各種表達方式同時存在。例如,錢學森《科技情報工作的科學技術》是情報學中一篇經典文獻,這篇論文是據講話稿編撰而成,在發表時仍保留“我說”的表達方式,但絲毫沒有影響到該論文學術表達的嚴謹性、科學性。⑤錢學森:《科技情報工作的科學技術》,《情報學刊》1983年第4期。大致在20世紀90年代前后,在與西方學術交流、對接的過程中,我國學術寫作的不規范現象顯得特別突出,為此,我國開展學術規范建設,將西方學術規范移植到國內。“我說”這一表達方式因其隨意性、主觀性等,被視為不符合學術規范,排除于學術寫作之外。例如,學術論文摘要不得出現“作者”或“本文”之類的字眼,就是刻意讓“我”徹底消隱。如今,如果在學術論著中隨處可以見到“我”的“身影”,業內人士就會對其學術表達的嚴謹性提出質疑,甚至被譏之為“民科”式學術成果。在驅除“我說”的過程中,“他說”這種表達方式伴隨學術規范建設,得到逐步發展與完善,最終成為學術寫作之通例。

四、學術表達方式“他說”的質疑

將“我說”排除于學術寫作之外,確立“他說”為“法定”的學術表達方式,學術寫作看來更加純粹、準確、規范、嚴謹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在學術寫作中采用“他說”的方式,通常認為可以增強學術研究的科學性。然而,我們有必要追問,“科學性”是不是學術寫作的必然要求?目前,“科學”概念已經脫離原有的“關于自然的哲學”范疇,成為一種方法論——科學是個人獲取知識和評判知識的一種獨特方法;或者成為一種認識論——科學是指嚴格、精確或客觀的過程或信念;或者成為一種價值觀——科學表示對正確觀念或行為的同意、贊賞。①[美]戴維?林德伯格:《西方科學的起源:公元前六百年至公元一千四百五十年宗教、哲學和社會建制大背景下的歐洲科學傳統》,王珺、劉曉峰、周文峰等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第1-5頁。然而,科學性并不是所有科研活動的宗旨。社會科學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它被稱之為“科學”,認為是一種特殊的自然科學,是自然科學理論、方法在社會科學的延伸和發展。社會科學既然屬于科學的范疇,就必須“滿足科學的基本原則,比如結論是通過否證獲得的、結論是可以重復檢驗的、檢驗有失敗的可能等”。②喬曉春:《中國社會科學離科學還有多遠?》,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17頁。社會科學研究遵循科學的思維邏輯和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質量。然而,不能忽視兩者的根本性區別。“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人的特征給了社會科學一些全新的性質,使之產生了許多與自然科學相比本質上的區別”。例如,“實驗方法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極其有限”,在社會科學領域中能夠通過實驗來解答的問題少之又少。③趙鼎新:《社會科學研究的困境:從與自然科學的區別談起》,《社會學評論》2015年第4期。照搬科學的思路和方法,導致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社會科學研究就會步入誤區。人文學科研究人的情感心態、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信仰等,側重于為人類生存意義作出說明和解釋,通常采用思辨的、體驗的、非實證性的研究方式。或將人文學科稱之為“人文科學”。原本與“科學”標準(如可檢驗性、解釋性、內在完備性、預見性等)存在較大差距的人文學科,而能冠之以“科學”,似乎是對人文學科的“恩典”。然而,大多數從事人文學科研究的學者,對于用“科學”來規范人文學科,十分反感。當代學者林毓生指出,“‘人文學科’絕對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學’”,“‘人文學科’與‘科學’是有很大差別的”,“‘人文學科’所關心的問題,基本上是無法用‘科學方法’或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社會科學’來解答的”。④林毓生:《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北京:三聯書店,2011年,第3-5頁。人文學科研究人類精神文化活動,與科學(自然科學)相比,研究領域完全不同,在研究方法上也不能套用“科學”方法。電影《死亡詩社》中有一個情節:一位學者設計了一個分析詩歌的公式,即用坐標橫軸表示詩的藝術性,縱軸表示詩的重要性,計算其所覆蓋的面積,便可測算出詩的優劣。這種方法很“科學”,然而對于理解一首詩的思想內涵、藝術特征有什么意義?人文學科研究如果一味追求這種“科學”,將“人”視之為“物”,將“精神現象”視之為“自然現象”,就背離了人文學科的本質,其結果是十分荒唐的。因此,在人文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中,“科學”不是唯一的方法論和認識論。一味套用“科學”方法,如定量分析、數學模型、實證研究等,看似新穎別致,實則背離了學術研究的本質。目前,這些“科學”方法在學術研究中盛行,它們可操作性強、適用面廣,制造出了大量平庸的、低價值的、重復性的學術作品。“客觀”“精確”“中立”這些源于自然科學的價值標準,并不具有普適性,不能將它們視為學術研究的必然準則。以“科學”為旨歸,奉行“科學”至上,這樣一種價值觀是對學術研究的傷害:如果忽視研究主體的感悟、靈性、思辨,學術研究就會日益陷入枯槁,失去生命力。這對學術寫作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以“他說”為“法定”的表達方式,其他表達方式遭到排斥,學術表達日益單一、僵化,缺乏活力和創造力。既然“科學”并不是學術研究唯一的或至關重要的目標追求,那么,所謂“他說”符合科學精神,也就失去了理論依據,將“他說”作為唯一的學術表達方式,也就難以立足了。

如前所述,“他說”這種表達方式是學術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規范是學術共同體在長期的學術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且必須共同遵守的各種準則和要求。⑤張積玉:《學術規范體系論略》,《文史哲》2001年第1期。學術規范是學術研究的通行證,只有遵循這些規范,學術研究才能獲得認可。“他說”作為學術規范,亦是如此。幾乎每一個學者,都需要通過學術訓練揣摩“他說”,領悟“他說”。接受學術訓練過程,就是讓“我說”退場,逐步做到對“他說”的運用自如。掌握了“他說”,即可進入學術的門檻,進而登堂入室。未能掌握“他說”,則不得其門而入,徘徊于學術殿堂之外;即便有所成,也會被譏為“野狐禪”,難以進入學術主流圈。當“他說”完全融入到個人的學術寫作中,由“他律”變成了“自律”,這時,“他說”成為無所不能的“套路”,這樣就更具有了一種學術寫作的“理論自覺”。深諳“套路”,且運用嫻熟,學術寫作就會進入到一個比較自如的階段,學術成果自然會大量涌現。①彭知輝:《論學術研究中的套路》,《圖書館》2018年第7期。隨著“他說”成為套路,學術寫作不外乎各種套路的運用。隨著套路的習得,這種“他說”為表達方式的學術寫作就成為一種重復性的、技術性的活動。如此,我們不禁要追問:學術研究的價值何在,學術寫作的本質何在,學術研究的創造性體現在哪里?當這種“他說”的表達方式,成為學術寫作不可挑戰的金科玉律,流弊所及,陷入了千人一面(學者)、千篇一律(學術論著)的困境。作者“我”隱而不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那個如幽靈般無處不在,卻又無處捕捉,孤高虛空、超然冷漠的“他”。學術論著沒有色彩(不講究修辭技巧),沒有溫度(不允許個人情感融入),沒有靈性(不允許個性化表達),刻板單調、枯燥乏味、冷峻嚴肅,這樣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索然無味,令人難以卒讀。當學術閱讀體驗不到樂趣,感受不到學術的魅力,學術論著就在一步步遠離讀者,那么,學術將如何傳承、延續?

在學術表達上主張“他說”,排斥“我說”,還給學術寫作提出一個難題:即如何在“他說”中,表達“我”的學術觀點。試看下邊一段文字:“公安情報學是公安學與普通情報學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作為一個學科名稱,公安情報學是情報學在公安領域具體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故而視為普通情報學下設的一門分支學科。筆者認為,這種學科歸類是歷史的產物,因為當時公安學并沒有作為一級學科,公安情報學找不到合適的上位類學科,業內研究者自然而然地選擇把情報學作為公安情報學上位類學科,以獲得學科理論支持,快速實現公安情報學科體系‘從無到有’的轉變。當前,隨著公安情報工作實踐的發展及其表現出的獨特屬性,如果繼續將公安情報學歸屬于普通情報學的下位學科,將會阻礙公安情報學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發展,無法滿足公安情報工作對理論指導的需求。”②黎慈:《公安情報學的學科定位》,《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年第4期。這段話文字共四句話。第一、二句話如果不加細讀,以為是“我”(作者)的觀點,其實是轉述他人的觀點(未列出參考文獻③彭知輝:《公安情報學初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第三句話由“筆者認為”引出,看起來像是“我說”,可實際上是轉述他人觀點(列有參考文獻)。第四句既有“我”的觀點,也有他人的觀點(未列出參考文獻④謝曉專:《公安情報學與情報學的關系研究》,《情報雜志》2012年第6期。)。總之,讀這段話,難以甄別哪些屬于“我說”,哪些屬于“他說”。學術寫作基本采用“張三說李四說,我認為”的表述方式。⑤劉大生:《論文寫作的基本公式》,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第238頁。行文時,需要在“張三說李四說”與“我認為”之間轉換。如果都采用“他說”的表達方式,兩者就會混雜在一起,難以辨別。如此,“他說”成了障眼法,為抄襲剽竊開了方便法門。

既然“他說”這種表達方式無助于學術研究的科學化、規范化(當然,“我說”亦是如此),那么“他說”的合法性、權威性也就遭到質疑。學術寫作盡是“他說”,“我”在哪里?為什么不能讓“我說”堂而皇之出現在學術寫作中?為什么不能接受那種帶有個性的、自由活潑的“我說”?

五、學術表達方式之辨:與其“他說”,不如“我說”

在學術寫作中,隨著“我”的退場,作者的情感、性靈、個性等被摒除,只見莊重、平實、客觀的“他說”,讀者面對的是冷冰冰的、沒有靈魂的文本。學術研究及學術寫作因此會成為“缺乏感情、缺乏生命投入的‘身外之物’”。①陳美霞:《譯者序》,[美]韋恩? C ?布斯、格雷戈里? G ?卡洛姆、約瑟夫? M ?威廉姆斯:《研究是一門藝術》,陳美霞、徐畢卿、許甘霖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年。學術寫作作為學者一項主體性活動,“我”是其內在驅動力。“我”的退場,會消解學術寫作的活力。在學術寫作中,“我”無法缺席卻又必須隱身,那么,“我”當何以自處,如何安置,就成為學術寫作中一個難題。在學術表達中,到底是“他說”,還是“我說”,陷入矛盾、糾葛之中。

目前,以“他說”作為學術表達方式,在表達“我說”時,“我”不得已玩起了隱身術。一是采用無主語句式,將“我”隱匿。這在論文摘要中尤為明顯。摘要通常采用“提出了……”“闡述了……”“分析指出……”之類的句式,明明有“我”,卻有意隱藏“我”,這在表達上十分別扭。既然處處有“我”,以第三人稱方式擬構出一種所謂的客觀中立的表達效果,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二是以“筆者”“我們”等作為“我”的替身。“筆者”通常是“本文的作者”,它是以第三人稱的形式進行第一人稱的表達。因此,“筆者認為”之類的表述,看似客觀中立,實則是一種偽客觀。“我們”是學術表達上“我”的變體。“我們”較之于“我”,在表達觀點時顯得委婉、緩和、謙遜,留有余地。然而另一方面,用身份曖昧的“我們”來替代“我”,有時會成為一種保護自我、逃避責任的表達策略,很容易受到學界同行的質疑和批評,并且會被認為是作者無經驗、缺乏信心的表現。而且,使用“我們”的合理性也會受到質疑:作者有什么理由將他人拉入,組成“我們”?②王鴻博:《筆者我也——對學術寫作中“我”的討論》,《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由此可見,以“他說”的方式來包裝“我說”,不過是營造了一種假象而已,反而犧牲了清晰的“我”的身份,這是對學術表達的傷害。

學術研究是一種主體性極強的活動。無論是學術活動還是學術寫作,“我”(作者)是作為主體而存在的,“我”無法離場,也不能離場。“我”是學術寫作的主體,貫穿于學術寫作的全過程。不但學術發現、學術觀點必須出自于“我”,而且學術寫作也會打上“我”的烙印。例如,陳寅恪著述嚴謹,注重充分而廣泛地占有史料,同時善于挖掘史料,“廣搜群籍”與“考訂解釋”相結合。③陳寅恪:《楊樹達論語疏證序》,見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第262-263頁。對于后者,通常以“寅恪按”予以標識。這其實就是“我說”的表達方式。同時,在研究視野、學術追求、研究旨趣等方面所具有的“我”的個體特征,也可以融入到學術寫作中,形成一種以“我說”為表達方式的個性化寫作。這樣,在學術寫作中,“我”的才識、修養、氣質、性靈、情感等,熔鑄為一體,形成具有明顯區分度的個體特征。不同的學者,就會產生不同的學術表達風格,就不會出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

在學術寫作中,“我”的存在,也是與讀者(包括學界同仁)構建互動關系的需要。學術寫作具有社會交際性,通過“我說”(作者表達)和“你聽”(讀者閱讀)這種互動,來完成學術表達。因此,學術寫作需要考慮如何與讀者建立聯系,如何引導讀者理解并接受作者的學術觀點。顯然,構建明確而清晰的作者(“我”)身份,有利于與讀者互動。④李晶潔、侯繪麗、宋軍:《學術寫作的互動式話語策略》,《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采用“他說”作為學術表達方式,則難以達成互動的效果。因為“他說”這種表達方式“純然客觀,不動情感,不動聲色,不表現說話人,仿佛也不理睬聽眾”,“沒有一絲絲人情味”,這樣就達不到與讀者交流,讓讀者接受自己學術觀點的目的。采用“我說”這種表達方式,“有立場、有對象、有情感、有形象,既準確而又鮮明生動”,⑤朱光潛:《漫談說理文》,《人民文學》1962年第3期。則可以直接向讀者發起對話,營造對話空間,形成以讀者為導向的互動式敘事策略。而且,學術寫作也應該通過構建一個身份清晰、特征鮮明的“我”,完成作者身份構建工作。這樣才能直接闡述學術發現和學術觀點,強調對個人觀點的責任承擔。⑥秀榮、李增順:《從第一人稱代詞看科研論文中作者身份的構建》,《現代語文》2018年第5期。“我”只有公開亮相,才能與讀者交流,學術表達才能具有合理性、可信性和權威性。試想,一個游離閃爍、神龍不見首尾的“我”,有可能會被懷疑是在逃避學術責任,那么,他所表達的學術觀點,怎能獲得讀者的認可?因此,在學術寫作中,“我”無妨公開亮相,直接表明“我”的觀點、立場;“我說”也無須規避,應該讓“我說”豐富學術寫作的表達方式。

猜你喜歡
科學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科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一区三区|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色偷偷一区| 91麻豆国产视频|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538精品在线观看| 色135综合网| 色婷婷视频在线|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国产精品第| 九色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无码在线激情片|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视频欧美|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精品国产网| 欲色天天综合网| 欧类av怡春院|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www.av男人.com|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青青草91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日韩国产 在线| 毛片久久久|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91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三级|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伊人蕉久影院|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91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99热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视频99|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