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中共重慶市九龍坡區委黨校,重慶市 400050)
鄉土文化乃是一個區域在長期發展中所逐漸形成的規范、思想以及習俗等的統稱,乃是一個地區的人民群眾具體生活情境所構建的行為原則。鄉土文化有著多種表現形式,其反復著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并且還擔負著提高基層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的重任。基于此,圍繞優秀鄉土文化傳承的路徑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的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在不同的時期以及不同的地域,因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自然、環境等,所以各地區的鄉土文化也會有所不同。但是這些鄉土文化都包含了倫理觀、價值觀等元素,農村群體在行為處事中,都會遵循這些價值觀念。這些文化傳統有些是在特定的空間里存在,如鄉村祠堂,而有些則是通過建筑或者服飾表現出來。也正是因為大家都共同遵守這個價值觀念,所以保證了雙方交流的融洽,使得鄰里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和諧。
鄉土文化不僅具有物質性,其還具有非物質性。如,在我國不同的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鄉村建設,因為自然因素的不同,或者是各地區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各地的建筑理念也會有所差異,這樣就使得我國不同地區的建筑村落多樣化[1]。這些鄉土文化元素體現了當地的特色。
在新時期,要想實現對鄉土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則需要盡可能激發基層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首先需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要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保證他們參與到文化傳承活動中的權利。如,讓基層人民群眾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成為鄉土文化建設的參與者。此外,可以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利用其引領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培育鄉村文化精神。為了實現對鄉土文化的更好傳承,需要加強投入力度,以縮小城鄉文化差異,要通過文化的力量幫助人民群眾致富[2]。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對搭建傳承舞臺。如,開展群眾點單,家門口看戲的方式,要在基層地區招募文化志愿者,大家共同推動鄉土文化的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要想使該戰略得到更好的實施,就需要留住鄉土人才,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或者創業條件吸引人才。但是,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前往城市尋找就業機會,留守農村的主要為老人與小孩。即便農村地區有一些青壯年人口,但是他們的文化素養較低,所以很難承擔起傳承優秀鄉土文化的重任。但是,我國各農村地區蘊含了較為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例如各類民間藝人,許多傳統文化藝術仍然吸引著人們,仍然散發這其獨有的魅力,例如相聲、剪紙以及雜技等等,這些傳統文化藝術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因此,在今后的鄉村文化發展中,基層政府需要著手人才庫的建設,要給這些文化藝人一定的經濟補助,或者是通過其他的渠道來扶持,如采用政策扶持的方法。另外,要重視對文化農民的教育與培訓,因為在鄉土文化傳承中,農民是中流砥柱,也是傳承的載體,所以基層政府可以設立鄉土文化發展資金,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鄉土文化傳承精英[3]。
鄉土文化具有本體華的特征,其是根植于農村土壤之中。所以優秀鄉土文化要想得到傳承,則需要讓基層人民群眾認同本地區的鄉土文化,如果他們自己都不認同本土文化,認為其他地區的文化要優于自己,那么文化傳承也就無從談起。隨著城市文明所帶來的巨大沖擊,許多農民對于鄉土文化出現了認同危機。故此,要想使鄉村振興戰略得以推進,就要發展鄉土文化,要激勵農民群眾的的文化認同感,使他們了解自身的使命。因此,鄉土文化教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將其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從小就接觸到鄉土文化。例如,某市堅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這其實就是培育農民的文化認同感。
綜上,鄉土文化乃是一個地區在一定歷史時期所形成的風俗、思想等的統稱,反映了該地區人民群眾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模式。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發揮鄉土文化的作用,要為鄉土文化搭建傳承舞臺;培育鄉土文化傳承精英。如此一來,就能夠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更好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