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丁拉毛
(青海雜多縣農牧和科技局,青海 雜多 815399)
青稞在青海地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不僅是當地人長時間的主食,也是釀制青稞酒的原料,在當地糧食總產量中占據有重要的比重。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種植產量,做好種植技術的把握應用十分關鍵。
在種植活動進行前,需要能夠結合本地區條件對抗逆性強、優質、高產的青稞品種進行選擇。在播種前進行精選,保證所使用的種子質量為分級標準二級以上。如地區青稞病害較為嚴重,則可以結合實際需求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在做好合理輪作的基礎上,需要對上等肥水條件的豆類茬、小麥進行選用,避免出現重茬的情況。要堅持在秋季、伏天深翻整地。要求整平耙細,達到待播狀態[1]。
在黑青稞種植當中,也將受到病蟲害的威脅,需要能夠做好防范。其中,合理輪作是經常使用到的方式,對于部分常見的病蟲害具有較好的預防效果,且能夠對草荒危害進行有效的緩解。具體方式即是在收割完上一茬作物后,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深耕,做好深度控制,為20cm左右。秋季施肥當中,需要同秋翻同步進行。在播種之前,要做好種植區域的征地處理,打碎土塊后撿出石頭,同時在春秋季節做好灌溉。在秋翻時,可以按照0.2kg/667m2的用量將燕麥畏加入到其中,處理好土壤,這對于田地中的燕麥草能夠獲得較好的防控作用。
根據青海地區實際,在具體播種方式上,可以對機械條播方式進行應用。在進行播種處理前,需要做好地區耕地與施肥處理,嚴格控制深度,以有機肥為主施肥,以楊撒方式處理。青海地區的草害較為嚴重,需要能夠針對性做好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撒播方式播種時,也需要能夠做好整地處理,保證種子、肥料在撒施方面都具有均勻的特點,保證在當天完成播種。
同時,青海地區具有較短的無霜期,需要適時進行早播處理,這對于黑青稞成熟具有積極的意義。一般來說,可以在4月上中旬進行播種。在劑量控制方面,在播種方式應用不同的情況下,也因此具有差異。在機械條播方式使用中,可以將17~18.5kg/667m2,如使用撒播方式,則可以控制劑量為20kg/667m2[2]。
在黑青稞種植當中,做好田間管理也十分關鍵,具體內容包括有:第一,松土除草。在該項工作當中,需要在青稞三葉與1、2次灌水完成后進行中耕松土,以此對養分轉化起到促進的作用,加快根系發育速度,以此起到增產的目標。在拔節至抽穗期,需要對之前沒有除盡的雜草進行及時的拔除,保證清除的及時性與徹底性。同時,也可以在青稞三葉時,使用2,4D一丁酯葉面噴霧滅草,而在4~5葉期,則不可以繼續使用該藥劑除草,避免青稞部分穗因憋粒、畸形而對產量造成影響;第二,科學施肥。青海地區氣候寒冷,在施肥后,肥料分解存在較為緩慢的情況。對此,在具體施肥工作進行中,則需要施足基肥,及早進行追肥,在黑青稞發育到后期時,則需要進行根外的噴施,以此起到增粒重與早熟的效果;第三,合理灌溉。根據黑青稞生長特性,要想體現出增收的效果,做好日常灌溉工作也十分關鍵。在全苗出前,需要做好土壤濕潤度的保持,保證能夠達到15%。尤其是在天氣較為干旱時,更是需要做好其澆水灌溉處理。在第一次灌溉時,需要在出苗至分蘗抽穗期進行處理,保證在分蘗期之前完成澆水,以小水浸潤的方式進行處理。第二次灌溉時,則需要在進入拔節期24d左右時進行,以此即能夠較好的增加后期穗重。在黑青稞進入到灌漿期后,通過日常降雨即能夠較好的彌補水分。而在青海地區,水分所具有的蒸發速度較快,在存在干旱少雨情況時,則將因此使其在質量、產量方面因此降低。對此,在實際選擇品種時,對于干旱氣候的耐受性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一項內容;第四,預防倒伏。倒伏情況的存在將在一定程度上對黑青稞的產量產生影響,同品種抗倒伏能力不足具有一定的聯系。為了能夠在種植當中實現倒伏情況的有效預防,則需要能夠進行科學的施肥、合理灌溉,做好種植密度的有效控制,對具有較強抗倒伏能力的黑青稞品種進行選擇,嚴格根據品種生長發育特點強化田間管理,盡可能降低倒伏幾率;第五,病蟲害防治。在黑青稞種植當中,做好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也十分重要,具體措施同當地的病蟲害類型關系密切。具體來說,需要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開展工作,最大程度減輕病蟲害的影響[3]。
在蠟熟后期,即可以進行收獲,以機械同人工的方式處理。在使用聯合收割機時,需要在蠟熟初期進行處理,避免出現收獲過晚的情況。以分段方式收獲,將割茬高度控制在16~18cm以內,脫粒、割曬損失率需要控制在2%以內。人工收割保證損失不超過2穗/m2。無論使用的是哪種方式,都需要避免出現芽麥,保證籽粒外觀正常,保證產品質量。在脫粒后及時進行晾曬處理,存放在干燥清潔的倉庫當中。
在上文中,我們對黑青稞增產種植技術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實際黑青稞種植當中,需要能夠做好種植技術的把握與應用,最大程度保障種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