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熱斯·土爾孫,李 鵬,王小娜,王 昕,2,馬國芳
(1.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2.中國醫科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鄉鎮衛生院在我國農村衛生服務三級網絡中處于樞紐地位[1],它直接關系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衛生事業建設,與占人口比重多數的農民健康息息相關[2]。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不斷出臺關于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文件,2001年《關于農村衛生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1〕39號)[3]指出: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要加快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結構的調整;200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02〕13號)明確提出,加大農村衛生投入[4],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縮小城鄉衛生差距的目標;2003年在《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通知》(衛辦基婦發〔2003〕47號)中指出,新農合醫療工作與農村衛生工作相結合,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5];2008年的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的提出以及2009年新醫改政策的出臺對鄉鎮衛生院發展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本文研究2002-2017年新疆鄉鎮衛生院的發展情況,比較其與全國鄉鎮衛生院平均水平的差距,并根據變化趨勢進一步預測2018-2025年新疆鄉鎮衛生院發展情況。
獲取和整理2003-2018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年鑒》《新疆統計年鑒》中有關評價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配置及醫療服務狀況相關的歷史資料。
通過登錄知網、萬方等數據庫搜索并閱讀有關鄉鎮衛生院的研究文獻,特別是近年來有關新疆鄉鎮衛生院的文獻。參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19年版)》[6]建立醫療資源配置及醫療服務狀況的指標。醫療資源配置評價指標:鄉鎮衛生院機構數、床位數、每萬人口機構數、每機構床位數、衛生人員總數、醫師數、護士數等。醫療服務狀況評價指標:平均每機構診療人次、平均每機構入院人數、入院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轉次數等。其中,入院率=平均每機構入院人數/平均每機構診療人次×100%。
用Excel建立數據庫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并統計描述2002-2017年新疆鄉鎮衛生院與全國鄉鎮衛生院各指標平均水平的差異及發展趨勢。本文在數據預測處理時采用SPSS專家建模功能,根據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構建時間序列模型,選擇適當的指數平滑或ARIMA模型對鄉鎮衛生院2018-2025年發展趨勢進一步作出預測[7,8]。
2002-2017年,新疆鄉鎮衛生院數呈逐年增加趨勢,而全國鄉鎮衛生院數呈逐年減少趨勢。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新疆每萬人口擁有更多的衛生機構數,經預測至2025年新疆的增長趨勢為0.80個,全國平均為0.68個。2002-2017年,全國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的床位數高于新疆,預測到2025年新疆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床位數將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并有超出趨勢,見表1。

表1 2002-2017年鄉鎮衛生院機構數、床位數配置及2018-2025年預測結果新疆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
從注冊醫師占比來看,截至2017年無論是新疆還是全國鄉鎮衛生院注冊醫師占比均呈下降趨勢,然而新疆注冊醫師占比下降趨勢大于全國平均下降水平;預測數據顯示,至2025年注冊醫師占比有持續下降的趨勢。從注冊護士占比來看,截至2017年無論是新疆還是全國鄉鎮衛生院注冊護士占比均呈上升趨勢,新疆注冊護士占比大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新疆注冊護士占比上升趨勢小于全國平均上升水平;預測數據顯示,至2025年全國注冊護士占比將超出新疆注冊護士占比。其它技術人員的占比相對較穩定,藥師、技師、檢驗師合計占比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醫護比看,截至2017年無論是新疆還是全國鄉鎮衛生院醫護比均呈上升趨勢,且新疆鄉鎮衛生院醫護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預測數據顯示,至2025年新疆鄉鎮衛生院醫護比逐漸下降,而全國鄉鎮衛生院醫護比逐年上升,新疆鄉鎮衛生院醫護比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2。

表2 2002-2017年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構成及2018-2025年預測結果新疆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
如表3所示,從服務數量看,雖然新疆及全國鄉鎮衛生院平均診療人次和入院人數都呈上升趨勢,但新疆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以及入院人數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平均每個衛生院的診療人次上升趨勢大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病床使用率看,截至2017年新疆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病床周轉次數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預測到2025年,新疆每個鄉鎮衛生院的平均診療人次及病床使用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有縮小趨勢,病床周轉次數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表3 2002-2017年鄉鎮衛生院平均醫療服務發展現狀及2018-2025年發展趨勢預測比較

續表3
研究結果顯示,新疆每萬人口機構數多于全國水平,截至2017年每萬農村人口擁有鄉鎮衛生院機構數0.75個,高于全國的0.63個,預測到2025年新疆將增至0.80個。其主要原因是新疆農村人口基數大,地廣人稀,人口密度相對東部較小,考慮到機構設置的可及性及公平性原則新疆相對全國平均水平需要設置更多的鄉鎮機構,符合新疆實情。
注冊醫師占比新疆和全國均程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鄉鎮衛生院地處偏遠,經濟較為落后,薪資待遇差,醫師晉升空間不足,對優秀醫生的吸引力較弱。護士占比新疆和全國均呈上升趨勢,但與護士占比50%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從醫護比情況看,新疆鄉鎮衛生院醫護比先呈提高趨勢,而后逐漸降低,而全國鄉鎮衛生院醫護比保持持續上升的趨勢。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中指出到2020年醫護比目標值為1∶1.25,新疆和全國的鄉鎮衛生院離這一目標相差甚遠。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很難做到統籌分配。衛生技術人員的配置比例直接影響到醫療服務的提供能力以及工作效率[9],因此在配備人力資源時應考慮到相應的比例。
入院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轉次數總的來說呈穩步提升趨勢。新疆和全國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先后達到了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60%的C級標準,有望在2025年達到80%的B級標準。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轉次數新疆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原因是新疆農村人口基數大,城鎮化進程慢[10],對鄉鎮衛生院的依賴性更強。新疆鄉鎮衛生院入院率呈下降趨勢,全國病床使用和病床周轉次數與新疆的差距將會逐漸縮小。其中最重要原因是,新疆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有限,不能滿足基本入院治療需求,鄉鎮衛生院在農村居民心中的信譽度較低,再加上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比例的提高,使得農村居民更傾向于直接選擇上級醫院就診。增加并提高鄉鎮衛生院衛生人才數量和醫療水平是使新疆鄉鎮衛生院起到守門人作用的關鍵所在。
新疆鄉鎮衛生院機構設置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所服務的農村人口比例超過城鄉人口總數的一半,因此仍需不斷加強優化。從建筑規模、醫療設備,以及病房醫療環境等方面僅僅與縣級醫院相比較遠遠落后[11]。雖然多數鄉鎮衛生院基本已經開展遠程會診[12],但這對提高鄉鎮衛生院的信譽度和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沒有太大的幫助。鄉鎮衛生院應不斷改善醫療環境,優化自身醫療設備,達到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硬性條件,一方面不斷提高原有衛生人員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吸引潛在的優秀衛生人員。
我國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普遍缺乏,而且人員構成比例不合理。為緩解人員缺乏問題,可合理完善在2001年《關于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所提出的“嚴格執行城市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職稱之前到農村衛生機構服務滿規定年限的制度”這一項措施。這樣不僅可以緩解人員缺乏,而且可以提升基層本土醫生醫療水平。另外在制定衛生人員培養需求量時不僅要參考各地方的需求量上報情況,更要從宏觀角度分配培養名額,可以適當調整鄉鎮衛生院定向生培養比例。
政府相關部門同鄉鎮衛生院管理層一并協商制定有關人才引進策略及方案,如適當提高醫務人員待遇福利,對到基層從事醫療工作的畢業生提供政策優惠與補償,改善醫院就醫環境,配齊醫療設備,提高鄉鎮衛生院對人才的吸引力。另外滿足醫務人員不斷進修學習的需求,從而提高其業務能力與醫學水平,實現自我價值。醫院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要分工明確,不同崗位醫務工作者要相互挾持,改善服務態度,不斷提高自身醫療工作水平。組織定期開展義診活動,宣傳最新優惠醫療政策,努力提高鄉鎮衛生院在群眾當中的信譽度[13],最終實現鄉鎮衛生院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