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博華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對外貿易活動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門途徑。位于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地理位置優越,是中、俄、日、韓、朝、蒙經濟圈的中心區域,全省2/3地區與俄羅斯接壤,密切又便捷的對外貿易有效促進了黑龍江經濟的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擺脫貧困落后的局面在東北建立了包括黑龍江在內的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老工業基地建立后很長一段時間帶動了省內經濟的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各省市的經濟都跟隨國家發展的腳步快速強大起來,而有著良好發展基礎的黑龍江省經濟卻發展緩慢。對外貿易活動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但這促進力量還不足以使黑龍江經濟真正強大起來。
關鍵詞:對外貿易;黑龍江;經濟發展;發展緩慢
國際經濟競爭已成為每個國家設定經濟目標并在國際上占據領導地位的重要模式,任何國家都不能只靠自身的力量去發展,對外貿易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紐帶,黑龍江省有著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高價值的養生物產等資源,形成以低運輸成本,高價值出口的對外貿易模式。黑龍江省不斷出臺政策改進對外貿易結構,與其他產業結構高度結合,形成規模經濟,黑龍江的對外貿易帶來的收益應該不亞于東南沿海地區的貿易效益,然而黑龍江省的經濟增長速度幾十年來仍較為緩慢。
一、黑龍江經濟發展歷程
(一)新中國成立前
縱觀歷史,黑龍江省的發展歷程可謂命途多舛。早在20世紀30~40年代,東北在當時是工農業、對外貿易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首先目標就是離其最近的東北地區,在黑龍江省大肆掠奪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等,壟斷幣制,控制了幾乎全省的金融,獨占經濟市場,嚴重破壞了整個地區的發展規模,經歷一系列非自然災難,黑龍江資金外流,沒有足夠的資本,不僅經濟發展困難,百姓也過得民不聊生。
(二)新中國成立后
新中國成立后,黑龍江為恢復經濟狀態,不斷出臺新政策,保護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加緊與俄羅斯的對外貿易,依靠國家的扶持,建立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工業發展,經歷了幾十年的奮斗,20世紀80年代,黑龍江省的GDP與廣東省實力相當,在全國經濟發展實力排行榜中穩居前八。在工業發展過程中,省政府不斷推進發展第三產業。黑龍江地廣人稀,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遼闊的黑土地,森林覆蓋率在全國位居第九;濕地面積全國位居第四,并且發展全國獨有的冰雪資源。2017年,黑龍江共接待游客1.64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19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5%、19.07%,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國家的發展重心逐漸南下,并朝著東南沿海地區發展,開放了多個對外貿易試點,對于東北地區的發展力度逐漸減弱,黑龍江的經濟發展模式仍保持原有模式,創新變動幅度并不大,導致四十年間在全國經濟實力排名中退后了13位,全國排名21。
二、黑龍江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一)總體情況分析
黑龍江省處在東北亞地區的中心地帶,但在國際經濟的發展中起步較晚,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才適應國際貿易市場的模式。對外貿易的逐步深入對我國各產業結構有著積極的帶動作用,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華,但由于貿易規模單一,對我國三個產業的影響程度大有不同。其中,黑龍江省對外貿易對第二產業的增長推動作用明顯,對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有一定的作用,但與第一產業的相關帶動程度則不夠顯著。
截至2019年,黑龍江省與17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往來,貿易伙伴遍布各大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實現754.03億元,同比增長25.45%,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80.79%;與東盟進出口實現17.03億元,同比增長33.25%;與歐盟進出口實現59.46億元,同比增長12.79%;與俄羅斯進出口實現642.69億元,同比增長20.32%;與日本進出口實現12.59億元,同比增長10.60%;與韓國進出口實現8.92億元,同比增長9.47%。上半年,全省出口實現162.76億元,進口實現770.61億元。
(二)第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黑龍江在第一產業的貿易中,多以一些價格較低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為主,如谷物、棉花等。 而價格相對比較高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其出口趨勢就比較有限,比如蔬菜水果等。對外貿易對黑龍江第一產業影響極低的原因在于出口的產品八成為初級加工的農產品,除去運輸費用和關稅,在初級農產品中賺得的利潤更是少之又少。黑龍江農產品開發中,長期受“以糧為主”的思想影響,在黑土地上大量種植糧食作物,而相對價值較高的蔬菜水果等出口卻很少,所以對外貿易沒能有效的帶動黑龍江第一產業的經濟發展。
(三)第二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黑龍江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有不少傳承并延續下來的工業區,如大慶油田、大興安嶺森林工業等。正因為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和高質量的品牌效應,黑龍江出口商品中機電原料和裝備制造占據一定比例。黑龍江外貿商品由于受到進口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產業結構影響,主要進口原木、原油、橡膠、金屬等重工業原料,補給黑龍江地區工業發展。此外,綏芬河市獲批為俄羅斯液化石油氣國際道路試運輸口岸,正式開啟對俄清潔能源進口通道,帶動黑龍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四)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當今世界,服務貿易已逐步成為世界貿易的關鍵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甚至極大程度上超越了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近年來,黑龍江服務業不斷追求高質量發展,自2014年來黑龍江年接待境內外游客均以兩位數遞增,成為全國旅游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除此之外,黑龍江省在勞務、旅游、物流等方面發展迅速。其中,勞務合作是黑龍江省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省就業服務機構認真履行職責,通過多種渠道尋找合作伙伴,積極推進境外勞務工作,開展國際勞務市場。
三、黑龍江對外貿易發展困境分析
黑龍江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2003年實施基地振興戰略以來,在經濟問題上作出了比較大的改觀,轉變經濟結構,順應新時代經濟發展趨勢,使黑龍江省的經濟也有了比較大的提高。隨著社會的進步,黑龍江在與國內其他省市的競爭中愈發低迷,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黑龍江省城市轉型的過程中和經濟問題上仍存在很大的問題,才會導致在對外貿易的推動下還是沒能使黑龍江經濟穩健增長。
(一)路徑依賴性強,技術創新能力低
在發展觀念上,黑龍江省一直在老工業老政策固有定格的基礎上形成思維定勢,缺乏創新想法,一些年久企業技術落后、制度僵化、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慢,產品長期以來都是一貫制,造成全省市場競爭能力差。除此之外,企業技術投入少,沒有形成創新主體,部分中小企業習慣于追隨國內外其他先進水平的思路,長此以往,必然難以實現重大原始性創新。
(二)出口商品單一
近年來,黑龍江省一直不斷改進商品出口結構,但仍存在一定問題。黑龍江出口仍停留在依賴閑置資源—勞動力的初級階段,出口商品基本上以服裝、鞋類、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為主,這些商品附加值較低,技術含量不高,貿易條件也有日益惡化的趨勢。較弱的規模經濟外部效應未能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并且沒能完全向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由此可見,雖然進口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較為明顯,出口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卻差強人意。
(三)國有企業比重高,產業結構單一
黑龍江國有企業及其控股的工業企業的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一些國有企業機制不活,人員密集,技術和設備老化等原因,導致企業效益較差,資產負債率較高,企業內部失去活力,單純依靠政府政策維持運行。
黑龍江部分產業結構單一,主導產業擴散力弱,缺乏接替產業,且面對產業結構轉型和就業轉移等突發事件的承接能力不靈活。黑龍江是典型的資源型大省,資源和能源消耗較高,致使環境問題日漸突出。
四、黑龍江發展對外貿易的政策建議
(一)擴大商品進口,實現外貿均衡發展
目前,雖然黑龍江省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進口貿易規模較出口規模相比仍遠遠落后,因此,在進行出口貿易的同時也要注重進口貿易的發展。這就要求省內各企業進一步優化進口商品結構,不僅要從鄰國進口原油、鋼材等能源原材料,還要擴大從歐美等發達國家電子設備和先進技術的進口,借助外力來增強企業的開發創新能力,促進出口產品和進口產品的貿易均衡,使產業和產品結構向更新更高層次發展。
(二)優化發展第三產業內部結構
加快黑龍江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是在振興黑龍江老工業基地總體規劃中,兼顧傳統產業及文化產業共同發展,把現代服務業和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加快培育和優化現代服務業,做好商貿、交通運輸、旅游、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服務業。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第三產業,可以減輕第一產業勞動力過剩,第二產業中失業職工和待就業人員的就業壓力,逐步向全民就業趨勢靠近,從而提高人均省內收入,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
(三)引進高新技術和高素質人才
振興黑龍江經濟不止靠單純增加數量和擴大規模,也不是要搞重復建設和產業趨同,最重要的是實現技術創新,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革傳統產業,這就對人才素質和創新實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培養人才成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因素。通過吸納國內高學歷、高素質、有想法的高材生和在國外進修的綜合性海歸人才,努力為全省發展造就人才、凝聚人才、培養人才。
五、結語
從對外貿易影響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本文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的發展進程,以及對黑龍江經濟的各方面影響,總結出對外貿易雖然對經濟有著顯著且持續的推動作用,但由于黑龍江多個方面發展條件的落后,并沒有使黑龍江的綜合實力大程度提升,黑龍江省在對外貿易乃至其他領域仍存在著很多問題這樣的現狀。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長遠發展的對策建議,改變經濟增長戰略,黑龍江省整個經濟體系一定會更完善,經濟發展一定會更加飛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長虹.龍江讓綠水青山常在讓冰雪資源生金 [N].黑龍江日報,2018-05-31(001).
[2]楊帆.黑龍江外貿發展穩中提質,進出口增長強勁 [EB/OL].[19-08-07].http://hlj.ifeng.com/a/20190808/7604301_0. shtml.
[3]楊柳,張艷超.黑龍江農產品對外貿易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3(01):66.
[4]尹芳.黑龍江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09.
(作者單位:山東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