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志
摘要: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并將預警機制有效的應用其中,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文章圍繞當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重要性進行闡述,詳細的分析該機制在運行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構建科學的知識產權保護預警機制,旨在為日后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關鍵詞:企業知識產權;預警機制;行業協會;危機評價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預警機制的重要性較為顯著,但是在實際運行的環節中仍然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充分結合當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情況,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注重加強與相關行業協會之間的聯系,使之適應當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發展的實際需要。
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重要性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重要性較為顯著,當前國際競爭逐漸加劇,知識產權的競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結合當前企業內部與外部運行環境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將知識產權預警機制融入其中,針對存在的侵權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現實意義。第一,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構建有助于防止出現知識侵權問題,當前部分企業在處理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上,未從技術以及法律層面上進行分析,信息檢索不及時,沒有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構建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可以實時獲取企業知識產權相關訴訟問題,并針對可能存在的侵權行為進行分析,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第二,有助于保證企業產業安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化趨勢逐漸增強,各國家在知識產權上的競爭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熱點,構建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可以實時監測到國外相關知識產權在我國布局的具體情況,并分析出國外企業知識的布局對我國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威脅,制定妥善的解決方案,確保企業平穩運行。
二、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保護知識產權意識不強
當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預警機制構建的過程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不強,保護觀念相對落后,不能滿足當前企業知識產權發展的實際需要。在開展知識產權工作中,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科技成果以及論文的發表上,忽視申請專利環節,沒有及時解決好將會發生侵權的問題。第一,部分企業在知識產權工作中,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形式化現象較為顯著,崗位專職人員工作積極性較低,且沒有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在制定業績考核標準的環節中,忽視將與職工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協議納入其中,相關的獎酬機制不健全。第二,忽視專利申請環節,過度的重視評獎工作,未從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專利申請數量有限。
(二)科技創新能力有限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預警機制構建的過程中,科技創新能力有限,目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專利戰略主要包括追隨型以及引進型兩種,第一,在原有專利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以低成本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實力,但是該方式不具有創新性。第二,以專利轉讓為主,主要是直接利用他人的技術成果。追隨型以及引進型的應用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期以轉讓或者對原有技術進行創新的方式會降低自身在社會上的競爭實力,缺乏創新精神。
(三)研發經費投入較少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預警機制構建環節中,研發經費投入較少的現象較為普遍存在,隨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在知識專利保護的過程中,技術創新以及經費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時,仍然存在差距。同時,在知識產權研發專利經費支出較少,占GDP比重較少。為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企業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需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預警機制,加大技術創新以及研發經費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此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創新能力。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預警機制構建的環節中,政府支持力度有限,部分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部門的人才隊伍構建水平較低,未與政府部門進行及時的溝通。當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涉及的方面較多,在制定企業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方面,未將知識產權保護的全部內容納入其中,不能將法律法規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來。部分地區知識產權行政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有限,協調能力有限,未充分考慮到當前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知識產權資源分配上不具有合理性。同時,在知識產權利用的過程中,政府對其關注度較弱,無法提升專利文獻利用率。
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構建
(一)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構建需要制定科學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以此提升自身的社會競爭實力。第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觀念,要求在具體的工作環節中,將預警機制的作用發揮出來,明確預警機制的職責與權限,可以成立知識產權組織專題研究小組,小組成員根據在預警機制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將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應用其中,構建知識產權信息系統,要求管理者及時轉變觀念,分析數據信息,打破傳統觀念的局限性,以此保證后續決策的順利進行。第二,構建完善的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將知識產權保護風險管理模塊應用其中,競爭情報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可以準確的識別風險以及衡量風險,并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企業抵抗知識產權風險的能力。為此,為了確保企業知識產權的安全性,在情報系統人員的配置上,要優化部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實時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測,構建完善的預警機制,與情報系統相結合,積極參與情報工作。實時收取風險信息,在此環節中,可以將情報系統以及預警系統結合在一起,將風險信息實時共享,有助于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第三,注重加大科研投入,構建知識產權預警機制需要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從整體上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能力,避免出現直接購買知識產權的現象,要始終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原則,以此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實力。
(二)注重與行業協會相聯系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構建需要注重與行業協會相連接,發揮自身協調以及督導作用,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當前市場競爭逐漸加劇,行業協會在企業知識產權中的預警機制構建過程中的重要性較為顯著,注重優化行業協會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做好企業知識產權在保護過程中的引領作用,逐步加大技術研發水平。行業協會時刻關注企業專利申請的情況,充分結合當前國內外市場的環境變化,提升自身在社會上的競爭實力,注重研發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產權技術產品,在做好科研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更應該重視知識產權專利的申請。如今,一些涉外專利案件持續發生,為了避免對企業的運行造成影響,此時的行業協會要加強引導,指導相關的企業找準自身發生的方向,提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聯防聯控水平。同時,在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預警機制的過程中,行業協會引導其利用好專利文獻,將相關的專利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協助企業關注同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找準競爭點,及時收集先進的專利申請信息,在技術研發方面上要取其精華,借鑒積極的經驗。制定完善的知識產權預警檢測機制,以此應對在企業知識產權在保護過程中存的風險,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例如: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預警聯系機制,設立“省、市知識產權保護重點聯系單位庫”,與行業協會相結合,涉及到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暢通維權渠道、強化案件辦理、建立糾紛處理機制及調解機制,加強維權援助。
(三)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支持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構建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主要包括加強宣傳培訓、提升運用知識產權能力、實施知識產權預警戰略等幾個方面。第一,政府部門做好宣傳指導工作,發揮典型模范的優勢,可以針對在知識產權保護中表現優秀的企業進行表彰,對社會上存在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開展案例分析,從中引導企業總結規律,提升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同時。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提供培訓機會,通過輪訓的方式將自身所具有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具體的實踐當中,注重加強各省、市、縣之間的聯系,開展領導分級管理工作,針對在知所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第二,科學運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在構建預警機制的過程中,政府要做好引導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專利查新工作,要時刻關注國內外同行產業的知識產權具體情況,針對存在的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在科技投入上要加大力度,積極鼓勵具備知識產權申請條件的企業開展申請專利工作,在人員以及經費上提供支持。例如:北京在全國率先提出搭建知識產權侵權預警保護平臺,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侵權預警、法律服務。參考先進經驗,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咨詢委員會,積極解決民營、外資企業在參與競爭、享受政策、權益保障等方面存在不平等待遇的問題,完善投訴舉報快速處理機制,暢通市場主體投訴舉報渠道,切實維護好企業的合法權益。
(四)優化知識產權預警流程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預警機制的構建需要加強知識產權危機的分析,首先,需要確定預警與應急的目標和內容;其次需要收集相關的知識產權信息;最后,需要分析與識別收集的信息,最終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評價。第一,確定預警與應急的目標和內容,對重點預警企業以及產品進行準確的定位,將相關的高新技術產品以及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進行分類,并組織知識產權相關專家學者集中研究,盡量減少對社會造成影響。第二,需要收集相關的知識產權信息,在此環節中,需要結合當前知識產權政策法律法規的實際情況,對同行業產品專利實時跟蹤,掌握專利申請情況,注重對社會上存在的侵權行為進行分析,統計成數據,總結規律。第三,分析與識別收集的信息,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具體掌握企業產品以及技術的發展趨勢,了解在市場上的占有量。最后,在分析危機的過程中,針對上述分析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正常狀態以及警戒狀態進行評價,針對危機等級的實際情況制定預警應急預案。注重知識產權危機評價,在預警指標的制定上,要分析當前國內外企業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充分結合我國企業整體發展情況,以及保證知識產權預警指標設定的準確性。成立應急預案小組,根據目前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制定應急方案,科學防范知識產權糾紛。
四、結語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預警機制的構建是維護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要求在此環節中,政府及相關的部門單位要發揮自身宏觀調控的優勢,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運行保障機制,針對在實際運行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以此確保產業經濟和科技研究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王永貴.知識產權保護影響企業績效的機理和邊界——對市場環境和營銷導向調節效應的實證分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37(01):69-77.
[2]肖冰,肖尤丹,許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企業創新的互動機制研究——基于專利侵權訴訟的分析[J].科研管理,2019,40(12):172-181.
[3]李俊青,苗二森.知識產權保護的選擇效應、競爭效應與企業低加成率困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42(01):85-97.
[4]沈國兵.影響中國企業創新發展因素的比較分析——基于全球生產網絡與知識產權保護視角[J].人民論壇,2019(34):92-94.
(作者單位:江蘇三江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